第120章 論證興農
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0章 論證興農,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嬴稷回到鹹陽宮後,精神麵貌煥然一新。他重新投入到政務之中,批閱竹簡的速度也比往日快了許多。
處理完手頭緊急的政務,嬴稷想起那日與趙姬未竟的民生之論,便宣召趙姬入宮。
不多時,趙姬踏入鹹陽宮議事殿。殿內燭火通明,嬴稷已端坐主位,案上整齊擺放著各類民生相關的竹簡文書。
“大都督,快坐。”嬴稷抬手示意,眼神中滿是對接下來交談的期待,“前些日子被悲傷擾了心緒,那民生之策還未細談。如今寡人已想通,這秦國的未來,還得靠咱們一步步謀劃。你且說說,除了興修水利、鼓勵商業,還有何良策?”
趙姬欠身行禮後坐下,沉思片刻,腦海中前世所學的農業知識翻湧而出,她緩緩開口:“大王,臣近日反複思索,在農田耕種之法上,或許能有革新。臣聽聞,以往百姓耕種,多是漫撒種子,土地利用雜亂,收成有限。臣以為可推行‘代田法’與‘區田法’,或許能改善此狀。”
“代田法?區田法?”嬴稷眉頭微皺,眼中滿是疑惑,“寡人從未聽聞,大都督細細道來。”
趙姬點點頭,繼續說道:“代田法,是將一畝地分成三甽三壟,種子播在甽中,待苗長出,便將壟上的土逐漸培在苗根上。如此,作物根係深紮,既耐旱又抗風,且每年甽壟互換,使土地得以休養生息,地力不衰。”
見嬴稷微微頷首,似在思索,趙姬接著說:“而區田法,是把土地劃成許多小區,集中使用人力物力,深耕細作。在小區內,按一定距離挖穴或開溝,將種子播於其中,再精心施肥、灌溉。如此,即便在貧瘠之地,也能有不錯的收成,且更便於管理。”
嬴稷摩挲著下巴,眼中露出思索之色:“聽來倒是新奇,可這與尋常耕種之法大不相同,百姓能輕易接受嗎?推行起來怕是困難重重。”
趙姬早有預料,從容答道:“大王所言極是。不過,臣以為可先設示範田,讓百姓親眼見到成效。待他們看到代田法與區田法確能增產,自然會爭相效仿。況且,推行之初,官府可派人指導,傳授耕種技巧,幫助百姓掌握新法。”
嬴稷輕輕敲擊案幾,又問:“還有你說的這區田法,聽著倒是精細,但所需人力物力頗多,秦國地廣人稀,如何能處處推行?”
“大王聖明,這區田法雖需較多人力,但並非要在所有土地推行。臣以為,可在靠近水源、人口密集之處,先試行區田法。而代田法,則可在更廣泛的區域推廣。如此,二者相輔相成,定能提升秦國糧食產量。”趙姬有條不紊地解釋道。
嬴稷神色稍緩,露出些許讚許之色:“大都督考慮周全。隻是這耕種之法,農家之人最有經驗。你這代田法、區田法雖聽著可行,還需與農家之人仔細商議,看是否真能落地。”
趙姬正要回應,忽然想起另一個重要的農業技術體係,眼中閃過一絲光亮,說道:“大王,臣還有一事。臣曾聽聞一種‘耕—耙—耱(耮)’的耕種體係,對改善土壤結構、保墒抗旱大有益處。”
“耕—耙—耱(耮)?這又是何物?”嬴稷饒有興致地追問。
“耕,便是用犁翻耕土地,打破板結,疏鬆土壤;耙,是用耙將耕後的土塊耙碎,使土壤更為細碎平整;耱(耮),則是用耱(耮)在耙後的土地上縱橫交錯地耱(耮)磨,使地麵平整,形成一層鬆軟的覆蓋層,減少水分蒸發,起到保墒的作用。此三者結合,可使土地更適宜耕種,種子發芽生長也會更加順利。”趙姬詳細地講解道。
嬴稷聽後,不禁撫掌讚歎:“妙啊!大都督,你這些法子若是真能推行,秦國的農田定能煥發新的生機!隻是,這‘耕—耙—耱(耮)’之法,也需與農家之人探討,看是否契合秦國實際。”
趙姬恭敬地答道:“臣遵旨。臣明日便去拜訪農家的長老與有經驗的老農,與他們仔細商議這些耕種新法,再將結果稟明大王。”
嬴稷滿意地點點頭:“好!此事就交由你負責。若商議後覺得可行,便先在鹹陽附近的農地進行試驗。待試驗成功,證明這些法子確實能增產,再推廣到秦國全境。秦國百姓能否富足,秦國根基能否穩固,就看此計了。”
趙姬起身,鄭重行禮:“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負大王重托。臣也相信,有了這些新的耕種之法,再加上水利工程的修建,秦國的糧食產量定會大幅提升,百姓也將更加富足,秦國的國力也會愈發強盛!”
嬴稷欣慰地看著趙姬,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待:“有大都督在,寡人放心。去吧,儘早落實此事,秦國的未來,就靠我們君臣攜手開創了!”
次日清晨,趙姬身著粗布短褐,頭戴鬥笠,僅帶兩名侍衛扮作尋常農戶模樣,踏入鹹陽城郊的青禾村。村口老槐樹下,十幾個頭戴鬥笠、腳蹬草鞋,腰間彆著農具的漢子正圍坐閒談,一旁擺放著耒耜、鋤頭,見有人前來,紛紛投來警惕目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