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匠心鑄水輪
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章 匠心鑄水輪,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趙姬回到居所,案頭堆積的文書與窗外凜冽寒風交織,讓她眉間凝滿愁緒。
水車的進度如巨石壓心,她深知這不僅關乎民生,更係著嬴稷的信任與兒子嬴政的前途。
“小翠,即刻召集墨家工匠,本夫人有急事商議。”趙姬神色凝重,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急切。
片刻間,墨家子弟魚貫而入,手中緊攥著滿是批注的水車圖紙。
為首的老者,墨離拱手行禮,語氣中透著疲憊:“夫人,這幾日實在艱難。木料在嚴寒中愈發脆硬,稍有不慎就會開裂;銅軸鍛造也屢屢受阻,火候稍差便達不到所需硬度。即便我們日夜趕工,隻怕也難如大王預期。”
趙姬指尖輕點圖紙,目光堅定:“我明白難處。但如今水流量不足是當下死穴,若強行在寒冬安置,反會暴露更多弊端。墨離,可否嘗試縮小水車尺寸,以適配冬季水流?”
墨離皺眉思索:“夫人,縮小尺寸雖能減少水流阻力,可汲水量也會大打折扣。依在下之見,或許可在竹筒內壁加襯薄銅片,既能防止竹筒凍裂,又能增加盛水量。隻是這工藝......”
“不惜代價也要一試。”趙姬打斷道,“本夫人會親自去督造工坊,有任何需求儘管提。”
工坊內,錘打聲與木料切割聲日夜不停。
首次試驗時,凜冽的寒風仿佛要將一切凍結。
水車剛入水,便因竹筒凍結在輪軸上無法轉動。小嬴政攥著玄鉞的項圈,急得眼眶發紅:“阿母,水車輪子怎麼不動了?是不是生病了?”
趙姬蹲下身,拂去兒子臉頰的霜花:“政兒彆怕,就像教玄鉞學本領,我們多試幾次就好。墨離,用炭火烘烤輪軸,再塗抹油防凍,務必讓每個部件都靈活起來。”
第二次試驗,水車雖能轉動,卻因竹筒角度偏差,半數水在運送中潑灑。
看著水花四濺,趙姬盯著轉動的水車許久,突然問:“若在水槽邊緣加裝導流板,能否減少浪費?”
“值得一試!”墨離眼前一亮,“不過還需調整竹筒傾斜角度,確保水流能精準導入。”
工匠們連夜改製,可第三次試驗時,齒輪又因低溫脆裂,發出刺耳的崩斷聲。
小嬴政抱著玄鉞坐在工坊角落,看著母親反複比對零件,小聲說:“阿母,玄鉞學新本事也會犯錯,多練幾次就好。你看,現在它已經會自己叼東西回來了。”
趙姬笑著親了親兒子,對工匠們道:“把齒輪換成鑄鐵材質,雖成本增加,但勝在堅固。再用棉絮包裹傳動部位保溫,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接下來的日子,工坊內的氣氛愈發緊張。
趙姬幾乎吃住都在這裡,與工匠們一同研究改進方案。每當遇到難題,她總能從日常細節中找到靈感。
比如看到玄鉞玩耍時甩動尾巴,便聯想到水車平衡問題;品嘗新做的糕點時,會思考如何調整部件銜接的緊密程度。
終於,在一個霜重的清晨,經過無數次改良的水車緩緩入水。
眾人屏住呼吸,看著它在水流推動下平穩轉動,竹筒依次將水舀起,穩穩地倒入水槽,再順著水渠流向試驗田。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小嬴政歡呼著在田埂上奔跑,玄鉞也興奮地追在身後,時不時發出歡快的叫聲。
墨離和工匠們激動地互相擊掌,有人甚至落下了熱淚。
“嗚嗚嗚,,,終於成功了。”一幫大老爺們激動的落淚。
趙姬撫摸著冰涼的銅軸,聲音有些顫抖:“即刻準備文書,明日隨我麵見大王。這一路走來,多謝諸位了。待此事有成,本夫人定會稟明大王,為各位請功。”
次日,趙姬帶著新製的椒鹽酥餅和羊肉胡餅晉見。
還未行禮,嬴稷便盯著食盒說道:“聽聞你近日在工坊廢寢忘食。”
趙姬將胡餅掰開,熱氣裹挾著肉香散開:“大王且嘗這胡餅,羊肉以花椒、小茴香醃製,皮脆肉嫩。至於水車......”她呈上圖紙,“已試驗成功,但冬季天寒地凍,水渠易結冰,臣妾以為,待開春凍土消融,再大規模推廣更為穩妥。如此既能保證效果,又可避免不必要的損耗。”
小嬴政突然從嬴稷身後探出頭:“曾祖父,阿母說春天土地鬆軟,水車澆地就像給麥苗撓癢癢,長得可快啦!等明年春天,我們就能看到好多好多綠油油的麥田!”
嬴稷被孩子的比喻逗笑,捏了捏他的小臉:“你這小腦瓜,倒會打比方。趙姬,你考慮周全,便依你所言。不過開春後,本王要親自去看這水車如何‘撓癢癢’。”
趙姬福身謝恩,正欲告退時,嬴稷卻抬手示意她留下:“且慢。這幾日你在工坊督造,可發現其他需改善之處?莫要隻報喜不報憂。”
趙姬心中一凜,深知嬴稷看似隨意的詢問,實則暗藏對細節的審視。
她斂衽答道:“回稟大王,試驗中的確發現幾處隱患。其一,水車運轉時聲響過大,恐驚動周邊百姓,引來他國探子;其二,低溫下油防凍效果有限,銅軸仍有卡頓風險;其三......”她有條不紊地將問題一一列出,連小嬴政都聽得入神,睜大眼睛盯著母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