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螢火照君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五行啟君心,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十年螢火照君眠,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結束完王室宴會後,趙姬帶著自己好大兒回到了店鋪。

把兒子抱到床上安撫他睡著後隨即她坐到窗邊,“係統打開今天獲得的齊國國策獎勵。”

“已為宿主打開【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觀念

陰陽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兩種對立轉化的力量,可用以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陰氣和陽氣相互作用、此消彼長,從而形成了四季的更替和萬物的生長變化。例如,陽氣主生長、溫暖、明亮,陰氣主收斂、寒冷、陰暗,四季中春夏陽氣漸盛,秋冬陰氣漸盛。

五行學說

萬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組成,這五種元素具有相生和相克的關係。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五德終始說

五行的屬性為“五德”,曆代王朝興廢的規律亦是如此。每個朝代都對應五行中的一德,上天會顯示與這一德相應的符瑞。當一個朝代的德運衰了,就必然會有五行中勝過這一德的另外一德取而代之,朝代也就隨之更替,曆史就這樣按照五行相克的順序循環往複。例如,黃帝屬土德,夏朝屬木德,商朝屬金德,周朝屬火德,而代周而興的必然是水德的王朝。

明堂製度

將五行相生說與明堂製度相結合。天子應當住在明堂,按四季不同,在相應的方位穿相應顏色的衣服,采用不同的取火之木等,以做到“天人相應”。如春屬木,天子居東方,穿青色衣服,用榆柳之木取火;夏屬火,居南方,穿赤色衣服,用棗杏之木等。

趙姬看完【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後。

趙姬摩挲著窗欞,燭火將犧尊的紋路映在她眼底,忽明忽暗。

係統機械的播報聲消散後,她喃喃自語:“五德終始……水德代周?”話音未落,身後傳來熟悉的腳步聲。

“阿母在想什麼吖?”小嬴政揉著惺忪睡眼,披著薄毯走到她身邊。

月光勾勒出少年稚嫩的輪廓,卻掩不住他眼中的好奇。

趙姬將兒子摟進懷裡,:“政兒,為娘在想啊,這陰陽五行之說,若將其融入治國之道,會如何?”

“阿母說的可是【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小嬴政疑惑詢問道。

趙姬聽聞小嬴政的話,心中一驚,隨後問道,“政兒為何知道阿母想的是這?”

小嬴政揉揉惺忪睡眼楠楠說道,“先生之前提過一嘴,政兒就記住了。”

“哦,原來是荀子之前教導過吾兒啊。”趙姬心中明悟。

趙姬輕撫著小嬴政的發頂,眼中閃過一絲思索:“荀子先生博古通今,那他可有說過,這陰陽五行該如何用在實處?”

小嬴政歪著頭,認真回憶:“先生說,五行相生相克,就像治國要平衡各方勢力。比如……比如木能生火,但火太旺時,又得用水來降。”他突然眼睛一亮,“就像我們在海上遇到烏鰂,不能硬拚,得用它怕光的弱點,這是不是也算相克之道?”

趙姬忍不住笑出聲,將兒子摟得更緊:“吾兒舉一反三的本事,比阿母還厲害。不過這五行用在治國上,學問可大了。你看齊國這次捕魚大賽,表麵是取樂,實則太子和二皇子都在暗中爭鬥,這其中是不是也藏著相生相克的道理?”

小嬴政皺著眉頭思考片刻:“二皇子想拉攏大臣,可太子有先王留下的老臣支持。就像金能克木,但木多了也能反製金……阿母,我們幫三公主贏下比賽,是不是也算改變了‘五行’?”

“正是如此。”趙姬神色鄭重起來,“但這陰陽五行之學,用好了是治國利器,用不好也會惹來災禍。明日我想帶些海鮮去拜訪荀子先生,你願不願意同去?”

“當然願意!”小嬴政興奮得睡意全無,“先生上次說我算術進步快,還送了我一本《九章算術》!”

第二日,趙姬帶著精心烹製的海鮮佳肴,與小嬴政來到稷下學宮。荀子看著案上造型彆致的“五行蒸鮮”——五種不同海產分彆對應金木水火土五種顏色,不禁撫須讚歎:“趙夫人不僅廚藝精湛,竟也對陰陽五行有所見解?

趙姬欠身行禮,目光誠懇:“趙氏正是為此事而來。我偶然獲得【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反複研讀後,對治國之道有了新的困惑,特來向先生請教。”

荀子撫須微笑:“說來聽聽。”

趙姬將小嬴政拉到身邊,娓娓道來:“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終始循環,這其中蘊含的規律,若能運用到治國理政中,或許能找到長治久安之道。但具體該如何運用,還望先生指點迷津。”

小嬴政仰起頭,眼神中滿是好奇:“先生,阿母說五行可以用來平衡各方勢力。可齊國太子和二皇子相爭,我們幫三公主贏了比賽,這樣真的能改變局勢嗎?”

荀子慈愛地看著小嬴政:“善哉!善問!五行相生相克,講究的是平衡之道。就像治水,堵不如疏,強壓不如引導。你們幫助三公主,看似打破了原有的格局,實則是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秦帝母:係統助我改寫曆史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