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2章 奇怪的衛星偵察圖片,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杆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世界上正在搞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有四套,分彆是美國的GPS、蘇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以及東大的北鬥。

在使用上,東大的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是第二個投入具體運行的,當時在第五次中東戰爭中,為阿拉伯國家提供了服務。

可以說,東大在衛星導航這塊是走到了前麵的。

衛星導航係統的建設是國家特大重點工程,軍用背景深厚,因此,也需要李乾這個技術審核處的處長發揮作用。

在審查的時候,李乾就明確提出,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最終要建成由60顆衛星組成的全球高精度衛星導彈網絡。

要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且要具備短報文通信能力。

這些指標是全麵超越GPS的,尤其是短報文通信能力,GPS是不具備的。

這一點在軍事用途上就太重要了。

李乾希望加快組網速度,國內的高精度武器,全部要更換為使用自己衛星導航係統的導引頭,做好與未來與美國決裂的一切準備。

通過東大製式武器的出口,事實上,阿拉伯國家在國家安全方麵,已經是基本選擇了依靠東大,他們對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需求非常強烈。

李乾去了一趟吉達,邀請了阿拉伯國家相關負責人,開了一場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推介會。

當場就草簽了十幾份供應協議,直接鎖定了中東地區以及周邊等十幾個國家用戶。

放眼全世界,當大家有第三個選擇的時候,大多數人是不希望在來北約、華約兩個軍事陣營之間選邊站的。

而東大給大家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

李乾帶著十幾份合同回國,隨即,政府宣布要在今年之內,再發射3顆北鬥衛星,將北鬥衛星導航係統的在軌衛星數量提升到了10顆,已經能夠覆蓋整個亞洲了。

就在第10顆北鬥衛星發射入軌後的第三天,東大突然又發射了一顆衛星,屬於氣象衛星,實際上就是偵察衛星。

開始運行第一天,暫時負責管理這顆偵察衛星的情報局,突然發現阿富汗戰場上,蘇軍出現了異動。

陸近山立即拿了衛星拍攝到的照片來到了985廠找李乾。

這段時間,李乾埋頭在四代機項目上,力爭早日生產出樣機進行首飛。

看了照片後,李乾神情凝重地問,“你們的分析結果是什麼”

陸近山說,“好言難勸該死的鬼,我們認為老毛子不像是要結束阿富汗戰爭的樣子。”

他從公文包裡又拿出幾張照片,“你看看這個,衛星拍攝到的日本海的情況,時間是昨天下午。”

李乾仔細看了一遍,日本海上,是蘇聯紅海軍的基洛夫號核動力巡洋艦編隊與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兩艘驅逐艦對峙的畫麵。

“蘇聯和日本圍繞北方四島的矛盾越發激烈了,我們分析,兩國存在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美國的第七艦隊已經提升了警備等級。”陸近山說。

李乾摸著下巴思索起來,“老毛子這是什麼操作,從阿富汗戰場抽調部隊增援遠東?走出一個泥潭,走進一個更大的泥潭?”

陸近山說,“所以我才說好言難勸該死的鬼,他們明顯是要把阿富汗一線的作戰部隊抽調一部分出來,放到遠東這邊,大概率是要放在北方四島上。”

沉思了片刻,李乾堅定地搖頭說,“不會,老毛子不是傻子,我覺得這個事情沒那麼簡單。”

陸近山說,“我們的情報分析同誌反反複複討論,也覺得不太對勁,我這才著急忙活過來跟你談一談。阿乾,你覺得老毛子是不是聲東擊西?”

李乾眉頭揚了揚,“老毛子對歐洲動手?”

陸近山微微點頭,“他們的糧食危機已經在多地爆發了,要轉移國內的矛盾,除了對外用兵,老毛子沒有其他選擇。”

李乾沉聲說,“假定老毛子要對歐洲動手,會從哪個國家入手呢?西德?”

陸近山說,“這麼一打,那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

慢慢搖著頭,李乾說,“不對不對,不對,老毛子知道其中的風險,他們不會對歐洲動手。一定還有什麼是我們沒注意到的。”

二人沉思起來。

此前和索布恰克的會談中,李乾把事情說得很直白了——繼續在阿富汗打下去,除了耗儘資源外,沒有任何用處。

按理來說,老毛子高層應該會慎重考慮這個問題的,自己知道自己家的事,他們不可能不知道問題所在,不可能不知道糧食危機正在降臨。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老毛子依然執意采取對外戰爭的方式來轉移國內的矛盾。

答案大概隻有一個了——即便是大規模進口糧食,也無法解決糧食危機。

他們的高層知道危機的嚴重性,如果不迅速轉移矛盾,他們的執政基礎恐怕會被動搖。

突然,李乾一拍桌子,道,“他媽的,老毛子搞不好在打我們的主意,萬變不離其宗,他們是要搞糧食的,周邊糧食最多的就是我們的東北平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國軍工:重生1978,手搓殲10!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