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楓瘋瘋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流星劃過後的第一槍,開局上海灘:我以商道破危局,楓楓瘋瘋語,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商會樓頂被夜色籠罩的時候,顧承硯隻覺得後頸被江風吹得生疼。

他眼睛盯著漢口站方向,最後那點火車尾燈慢慢消失在了地平線,他的喉結微微一動。

心裡想著,那列載著三十七個技術骨乾的列車,這時候應該已經過了灄口鐵橋了吧。

“若雪。”他一轉身,就看到蘇若雪正在幫他把呢子大衣的領口收緊。

她的指尖碰到他鎖骨那兒凸起的骨節,蘇若雪感覺就像碰到了燒紅的炭一樣。

“現在,該讓他們現身了。”顧承硯壓低了聲音說。

那聲音混在風裡的硝煙味中,卻比樓角的銅鈴聲音還要清楚。

蘇若雪可早就盼著這句話了。

她從袖子裡拿出一個拇指大小的銅鈴。

這銅鈴的表麵刻著像絲線一樣細的纏枝蓮圖案,是前天夜裡在鐵匠鋪打的。

“老周說過,把這個鈴掛在正門的屋簷下,響三聲就表示‘敵人已經入局’了。”說完,她踮起腳把銅鈴係在門環上。

她手上的銀鐲子撞到門釘上,發出輕輕的當啷聲,這聲音就像三年前在上海同泰祥綢緞莊,她幫他整理賬本的時候,算盤珠子落在算盤上的聲音。

顧承硯看著她頭發上晃動的珍珠簪子,突然就想起今天早上她在倉庫貼封條的時候,被風吹散的那些碎發。

當時他說“貼錯了”,她著急得要重新貼,他卻按住她的手說:“這樣就挺好的,破綻得像真的一樣,才能釣到魚。”更夫打梆子的聲音從街那頭傳過來了,“天乾物燥——小心火燭——”,剛敲到第三下呢,顧承硯兜裡的懷表就震動起來了。

這是阿強的暗號,兩長一短的叩窗聲那種。

“來了。”顧承硯拉著蘇若雪就往倉庫區跑,鞋跟敲在青石板上,那動靜就像是敲在緊繃著的琴弦上似的。

倉庫外麵的路燈被特意弄得昏昏黃黃的,燈光照到牆根那兒,有個穿著破棉襖的男人縮在那兒。

他懷裡抱著個竹簍子,裡麵有幾把野芹,都蔫蔫巴巴地躺著。

可這時候阿強的短刀已經抵在他的後脖頸上了。

你看那男人的膠鞋上沾著深褐色的泥,漢口郊外的土是灰黃色的,這泥裡還混著煤渣,這分明就是碼頭貨倉前麵的積土。

“老總啊,我就是個逃荒的……”那男人聲音都發抖了,在掙紮的時候竹簍子被打翻了,野芹滾得到處都是,結果野芹底下壓著一張用油紙包著的地圖。

蘇若雪蹲下身子把地圖撿起來,展開地圖的時候,她的指甲在“第三倉庫東牆”這個標記上輕輕挑了一下。

這個標記可是她親手用褪色的墨筆改過的假坐標,原本地圖上標的是“地下防潮室”,這時候在昏黃的路燈下,那地方泛著一種不自然的青色,這是她特意用了會氧化變色的靛藍染料弄的。

“看來啊,他們比咱們還著急。”顧承硯也蹲下來了,還用拇指在地圖邊緣的折痕上碾了碾。

這折法他可太熟悉了——鬆井商事的情報員就愛把紙角折成銳角,跟在東京淺草寺求的簽似的。

那男人突然開始拚命掙紮,袖口滑落下來,露出一道青灰色的刺青:半朵櫻花,下麵歪歪扭扭地刻著個“忠”字。

蘇若雪的銀鐲子碰到他的手背,發出清脆的聲響,說道:“上個月在法租界,有個日本浪人也有這樣的刺青。被巡捕房抓的時候,懷裡還揣著‘支那工業調查冊’。”

顧承硯站了起來,月光從雲縫裡透出來,照得他的眼睛像藏著一把刀似的。

他衝阿強抬了抬下巴,說:“押到地下室去。”然後轉頭對著蘇若雪笑了笑,他眼角的細紋裡還帶著硝煙的痕跡,說道:“你說得對,這些人搬走的是希望。

可是有些人……”他用手指輕輕敲著那張地圖,“非要搶彆人的希望,那就得讓他們先嘗嘗,希望在手裡破碎是什麼滋味。”

那男人被架著往地下室走的時候,突然用生硬的中國話大喊:“鬆井太君的部隊天亮就到!

你們的設備……”

“設備?”蘇若雪彎腰撿起一根野芹,在手裡慢慢折斷,“你以為我們連夜運走的是織機?

錯啦。”她湊到男人耳邊,聲音甜得就像當年在上海給顧承硯熬的紅豆粥一樣,“我們運走的,是能製造織機的人。”商會大樓的頂樓有個銅鈴,夜裡風一吹,那銅鈴就響了起來。

響了一下,又響一下,到第三下的時候,顧承硯就把手伸進懷裡,掏出了懷表看了看。

喲,才淩晨四點十七分呢,比之前預想的早了十三分鐘。

顧承硯眼睛盯著蘇若雪頭發上插著的珍珠簪子,在這黑燈瞎火的夜裡,那簪子透著一種柔和的光,就跟他們剛見麵的時候一樣。

那時候,她賬本上沾著一滴晨露,那感覺和現在看到這簪子的感覺特彆像。

顧承硯就開了口:“咱們去地下室吧。有些事兒啊,得當麵鑼對麵鼓地問個明白才行。”

蘇若雪呢,把斷成兩截的野芹往陰溝裡一扔,這一轉身啊,她手上的銀鐲子就碰到了門環上的銅鈴,又發出一陣聲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開局上海灘:我以商道破危局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局上海灘:我以商道破危局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