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培育棟梁之才
用戶1991090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8章 培育棟梁之才,孤臣血,玄啟燃,用戶19910905,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殘陽已落,夜色如墨。
陸昭站在高台之上,望著遠方逐漸熄滅的篝火。東南方向傳來敵軍集結的消息,但他沒有急於出兵。他知道,真正的勝利不僅在於戰場上的廝殺,更在於人心的凝聚和未來的布局。
慶典之後,營地恢複了往日的秩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各路盟友、新收編的士兵、百姓之間,多了幾分信任與默契。這是他想要的結果。
“將軍,東南敵情仍在持續,是否需要加強巡邏?”陳虎在旁問道,手中仍端著未飲儘的酒碗。
“不必。”陸昭淡淡道,“讓他們聚吧,越多越好。”
徐逸若有所思地看著他:“你是想借這段時間穩固內部?”
“正是。”陸昭點頭,“戰後重建遠比戰爭本身複雜。人心要穩,根基要牢,否則即便勝了,也難以長久。”
三日後,議事廳內燈火通明。
陸昭召集眾人,商議接下來的發展大計。桌上鋪開一張新繪的地圖,標注著他們如今控製的區域,以及未來可能擴展的方向。
“我們已經打贏了仗,現在,是時候建設了。”陸昭開口,語氣堅定。
“建設?”有人皺眉,“眼下敵軍尚未徹底剿滅,各地仍有不安定因素,此時談建設,是否為時過早?”
陸昭環視眾人,緩緩說道:“正是因為戰爭結束了,才更要抓緊時間建設。我們要做的,不是隻守住這片土地,而是讓它變得更好。”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決定,從教育入手。”
此言一出,廳中頓時響起一片議論聲。
“教育?”一名武將皺眉,“將軍,我們剛經曆大戰,資源緊缺,兵力尚未完全整編,此時投入教育,會不會分散精力?”
“不錯。”另一人附和,“當務之急應是練兵屯糧,穩定局勢,而非紙上談兵。”
陸昭目光沉穩,掃過眾人:“你們說的都對,但我問一句——如果我們不培養人才,將來誰來治理這片土地?誰來教我們的子民識字算數、習禮修德?誰來為我們訓練新的將領、謀士?”
廳中一時沉默。
“諸位或許認為,教育隻是讀書寫字。”陸昭站起身,走到地圖前,“可我告訴你們,一個國家的強盛,靠的不隻是刀劍,更是思想、製度、文化。隻有讓百姓有知識、有信仰,才能真正長治久安。”
他轉身,看向徐逸:“你來說。”
徐逸點頭,上前一步:“曆史上,凡興盛王朝,無不重視教育。漢武帝設太學,唐太宗廣開科舉,皆因深知人才才是立國之本。我們現在雖非王朝,但道理相通。”
“可是……”一名老將遲疑道,“眼下資源緊張,如何安排師資、教材?”
“這正是我要解決的問題。”陸昭道,“首先,我們要啟動係統的獎勵機製,回顧過往功績,換取部分史鑒值,用於籌備教育資源。”
他話音落下,係統界麵浮現眼前:
【史鑒通靈係統提示:您已完成‘奇兵突襲’‘全麵反攻’‘慶功立信’三項關鍵任務,獲得史鑒值+500】
【可用功能:戰術洞察(100)、曆史鏡像(200)、軍備改良(300)、教育典籍(400)】
陸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教育典籍”。
下一刻,一本古樸厚重的書籍出現在他掌心,書頁翻動間,浮現出古代各大書院的教學理念、課程設置、選拔方式等內容。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設立學堂,製定教學大綱。”陸昭翻開書頁,指著其中一頁道,“這裡記載了東晉時期設立國子監的方式,我們可以借鑒,先設立一座主學堂,再逐步推廣至各鎮。”
“那師資呢?”有人追問。
“我會親自挑選一批有學識、有威望的人擔任教職。”陸昭道,“此外,我們也可以邀請一些隱居的老學者前來講學。”
“可……”又有人提出質疑,“有些人未必願意出山。”
“那就去請。”陸昭語氣堅定,“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直到他們願意為止。隻要是對教育有益的人,我都願意親自拜訪。”
氣氛漸漸熱烈起來。
“將軍說得對。”陳虎拍案而起,“打仗可以靠我們這些人,但治理天下,還得靠讀書人!”
“不過……”一名文官低聲提醒,“還有個問題,就是傳統觀念的阻力。”
眾人紛紛點頭。
“有些地方,尤其是邊關一帶,仍舊秉持‘男尊女卑’‘習武才是正道’等舊俗,恐怕會反對女子入學,甚至反對開設非軍事類課程。”
陸昭聽後,眼神微眯:“這個問題,我早就想到了。”
他取出史鑒書中的一章,展示給眾人看:“這裡記載了北宋時期範仲淹推行‘義學’的過程。他麵對的,同樣是保守勢力的阻撓,但他沒有退縮,而是用事實說話,最終贏得了百姓的支持。”
“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宣傳。”陸昭道,“通過張貼告示、組織宣講,向百姓說明教育的重要性,打破舊有偏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孤臣血,玄啟燃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孤臣血,玄啟燃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