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廢除丞相製度
愛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章 廢除丞相製度,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愛吃葡萄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實際上,皇帝在除軍權外的執政權與丞相職權多有重合,甚至某些丞相會覬覦軍權。
如此一來,名義上的皇帝是否還重要?
朱元璋深知這一點,因此決定廢除丞相製度。
他相信自己能夠壓製丞相,但他擔憂子孫後代能否抵擋那些曆經官場磨礪的老辣對手。
即便最終能夠獲勝,恐怕也免不了諸多紛爭,這豈不是還會拖累大明的發展?
不如趁早解決麻煩,索性撤銷丞相職位。
朱元璋的想法直白而強硬。
既然相權與皇權會有衝突,那麼將相權集中到皇帝手中,自然就無事了。
正因如此,他對李善長格外不滿。
偏偏今天李善長又自尋死路。
這下徹底堅定了朱元璋的決心!
儘管李善長是開國功臣,也是多年的舊臣,但為了皇權,朱元璋仍決意狠下心來。
當然,朱元璋明白,目前李善長並無過錯,他也無法直接處死對方。
不過,這沒什麼。
有些事,隻需稍加等待便會有變化。
當下,朱元璋表麵上接受李善長的建議,撤回了廢止禁海的政令,還稱讚李善長穩重成熟。
然而,在朝堂上,劉伯溫聽到朱元璋撤回政令後,頓時感到一陣不安。
他轉頭看向李善長,暗中為這位老對手默哀一聲。
---
劉伯溫瞥見李善長眉眼中掩飾不住的得意之色。
隨後又望向朱元璋,表麵雖笑,但眼中殺機畢露,根本藏不住。
劉伯溫輕歎一聲。
他太了解朱元璋了。
這人既是梟雄也是明君,卻絕非仁君。
多疑、殘忍,這些詞都不算好。
可組合在一起,卻顯得格外不同。
劉伯溫深知,朱元璋一直努力壓抑著自己的衝動和暴烈。
朱元璋曆經戰火創立大業,內心偏好軍事中直接果斷的行事風格。
然而,身為皇帝,他深知不能一味如此,否則便會淪為暴君與昏君。
因此,他嚴格遵循師出有名、賞罰分明的原則,這是世人對他的期待,也是他自我的約束。
儘管如此,劉伯溫明白,某些事情如鯁在喉,一旦埋於心間,便難以徹底消散。
朱元璋內心深處始終存有這些未解之結,而劉伯溫便是其中之一。
當年在紅巾軍中運籌帷幄時,劉伯溫風光無限;然而明朝建立後,他卻變得極為謹慎。
原因在於,他已被朱元璋視為潛在威脅。
在他看來,像劉伯溫這樣的謀士,足以動搖整個王朝根基。
所以,劉伯溫必須留在自己掌控範圍內。
深知這一點,劉伯溫多年來低調隱忍。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然對他心存戒備。
即便劉伯溫渴望歸隱,也始終未能如願。
他意識到,朱元璋一方麵畏懼自己的才能,另一方麵擔心自己的智慧傳承給他人,可能引發內亂。
然而,直接除掉他又缺乏正當理由,這讓局麵陷入尷尬境地。
最終,雙方都承受著這種微妙關係帶來的痛苦。
正是這段經曆,使劉伯溫看清了朱元璋的真實想法——皇權穩固與大明基業才是他的核心關切。
為此,朱元璋不惜背負罵名甚至曆史汙點。
胡惟庸在眾人中顯得格外獨特,他在高位上雖未遭遇朱元璋的打壓,反而輕鬆卸任。
如今他悠然於朝堂之外,似閒雲野鶴般與朝廷和皇室保持距離,卻依舊自在逍遙。
這種生活讓劉伯溫無比向往。
相比之下,大明官場上的其他人無不戰戰兢兢。
李善長本應憑借智慧逃脫厄運,畢竟他是比胡惟庸更為狡猾的政治家。
然而權力的**讓他迷失了方向。
登上丞相之位後,他逐漸被權力迷惑,不再如從前那般清醒。
朱標在散朝後隨父親入禦書房,沉默許久後問道:“父皇,為何臨近之時,反而收回了政令?”
“兒臣覺得,李相稍加反對,您不會輕易收回決定吧。
”
“您是不是另有打算?”
確實,知子莫若父,反過來也是如此。
朱標對他的父皇還是比較了解的。
朱元璋是個非常固執的人,一旦認定的事,即便碰壁也不回頭。
但今天很有趣,李善長剛反對幾句,父皇就改變了主意。
這裡麵要是沒有彆的謀劃,那才奇怪。
朱元璋嘴角微揚,顯然很滿意兒子對自己如此了解。
但他沒有直接回應,而是問了一個問題。
“標兒,你覺得李善長如何?”
朱標遲疑片刻答道:“大明功臣,擅長政務,但野心不小。
”
朱元璋點頭認可,臉上笑意更濃。
“你說得對,李善長就是這樣的人。
”
“那麼,你覺得,這樣的人還適合當丞相嗎?”
朱標沉思良久才答:“不適合。
”
“野心大的人,能力強反而更有害。
”
朱元璋笑了。
“哈哈,看來我們父子的想法一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