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解縉快要崩潰了
愛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解縉快要崩潰了,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愛吃葡萄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前世學史時目睹蠻夷肆意妄為,致使我中原王朝覆滅,何其痛心?
要知道,那些蠻夷雖是閉關鎖國的極端代表。
但追溯根源,禁海政策始於朱元璋時期。
後世學者早已詳儘剖析過這一因果關係。
閉關鎖國對大明而言毫無益處,反而會讓軍事和國家實力大幅削弱。
按朱元璋早先的想法,大明強盛時即便完全禁海,脫離國際交流,也無妨。
但為何不趁機充分利用大明的鼎盛時期,主動出擊,獲取更多利益?何必等大明衰落,隻能眼睜睜看著彆國勢力在眼前囂張?
胡大老爺輕描淡寫地闡述了他對禁海令的看法,尤其對禁海帶來的負麵影響分析得條理清晰,讓朱元璋感到不安。
胡大老爺並非空談,而是有依據地推理,隻是結果令人不寒而栗。
儘管胡大老爺的話很有道理,朱元璋內心還是猶豫。
畢竟禁海令實施多年,似乎成效不錯,是否該廢除?
()
---
朱元璋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禁海令是他親自製定的“皇明實錄”中的“祖訓”,打算讓後世子孫遵守。
當年編寫“皇明實錄”時,他反複推敲,字字謹慎。
他在外人麵前雖雷厲風行,但內心深處對名譽和顏麵並非全然不在意。
朱元璋對子孫後代的名聲十分在意,既不想損害家族基業,也不想有損祖先臉麵。
他非常重視自己製定的祖訓,但胡大老爺的一番話讓他覺得處處有問題。
難道真的要廢除禁海令嗎?這樣似乎顯得自己很無能。
朱元璋猶豫地問胡惟庸:“惟庸,你是說真的要取消禁海令?”胡惟庸聽後立刻警覺起來,這問題問得可太敏感了。
這種涉及國家政策的事,他這樣的臣子本不該輕易發表意見,隻是提建議還行。
但要是亂說話,出了差錯豈不是自找麻煩?想到這裡,胡惟庸嚴肅地說:“此乃朝廷大事,我不過是一介小官,學識淺薄,怎能妄加評論?陛下您來定奪吧。
”
朱元璋聽完幾乎笑出來,這不是剛才還在滔滔不絕地分析嗎?現在裝起糊塗來了?真是事到臨頭就縮回去。
看著胡惟庸低頭不語的樣子,朱元璋無奈極了,這家夥最近怎麼越來越謹慎了?
胡大老爺行事謹慎,絲毫不觸碰任何禁忌,這讓朱元璋頗為滿意。
這種低調的態度正是朱元璋所欣賞的。
若有人上來就對朝廷事務指手畫腳,朱元璋反而會懷疑其用心。
像胡惟庸這樣提出建議後靜候皇帝決策的做法,才是他理想中的臣子。
朱元璋身為久經沙場的皇帝,自然不會否定胡惟庸符合他心意的行為。
於是他直接轉向今日召見胡惟庸的真實意圖。
“胡愛卿,既然你不急著談論禁海之事,那此事我們日後慢慢商議。
順便聽聽其他人意見,畢竟兼聽則明,不可草率決定。
”
“不過,我今日找你來還有另一事相求。
作為本屆科舉主考官,你的工作讓我很滿意。
接下來的殿試,希望你能再接再厲,幫忙擬定一個合適的考題。
”
朱元璋語氣十分恭敬,但這也是無奈之舉。
胡惟庸在科舉中的表現確實亮眼,至少選拔出的人才符合他的期待。
他很想看看那些在胡惟庸設計的難題中勝出的人才究竟有何特殊之處。
正因為胡惟庸前期工作做得好,朱元璋更不願殿試出現差池,毀了這次選賢任能的機會。
這下朱元璋得讓胡大老爺幫忙了。
胡大老爺聽了這話,倒沒驚慌。
這事其實很簡單。
一般來說,殿試題目皇帝都會和不少大臣商量。
所以這並不算犯忌。
想到這裡,胡大老爺正準備說話時,突然心中一動,笑著說道:“陛下,我忽然想到個主意,雖然不知道行不行,但挺有趣的!”
朱元璋一聽就笑了,指著胡惟庸笑道:“你這家夥又想出什麼歪招折騰士子了吧?你的促狹脾氣能不能改改?算了,你說說看吧,咱們先聽聽!”
胡大老爺被朱元璋這樣說,也沒覺得過分,嘿嘿一笑後,朗聲說道:“陛下,我們剛才不是在討論禁海的事嗎?不如就拿禁海的利弊做題目,讓士子們分析利弊、暢所欲言如何?”
“如果能言之有物、切中要害,不僅能展現他們的能力,還能看出他們的品性。
”
“但如果隻是空洞的華麗辭藻,滿篇歌功頌德、溜須拍馬,這種人儘早淘汰。
”
“當然,如果連自己的想法都提不出,隻會隨波逐流或者照搬經史典籍,這樣的人也不合適。
”
“畢竟,這些人將來是要當官的!”
“於大明朝而言,阿諛奉承之人日後可能難以駕馭;人雲亦雲者更是誤國的庸才。
”
“唯有那些能提出真知灼見、務實肯乾之人,才是陛下需要的人才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我在洪武當鹹魚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