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一零二章 做個奸臣,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積此言出口,殿上武將並未隨聲附和,卻俱是目光灼灼、仰頭看向李承乾,態度不言自明。
對於武勳集團來說,戰死殉國已經是極致光榮之事,絕對不允許死後名聲遭受玷汙,李積之言代表了大家的利益與立場。
或許太宗皇帝在時,大家受迫於威壓不敢反抗,這也是郭孝恪之死被擱置多年未曾定性之主因。
但現在,絕對不行。
李承乾端坐禦座之後,自是清晰感受到這一股朝堂之上彌漫開來的威壓,若是放在以往他定然怒不可遏,這意味著他沒有足夠的威望壓住這群悍將,現在雖然心中依然不爽,卻輕鬆的多。
因為他要走一條與太宗皇帝截然不同之路。
他明白任憑自己再是努力,也休想在威望之上有所提升,意欲壓過這些貞觀勳臣幾無可能……
但他不能服軟,他可以做出妥協,卻不能是在遭受臣子威壓之下。
所以他默然端坐,緘默不語。
李積發言之後,朝堂之上陷入一陣詭異的沉默,氣氛緊張肅穆。
許敬宗瞅了劉洎一眼,見後者眼觀鼻、鼻觀心,絲毫沒有站出來說話的意思,心中有些不解,文武殊途、利益對立,這是當下朝局之表象,也是劉洎立身之本,按理來說無論郭孝恪是功是過,既然代表軍方的李積站出來力挺郭孝恪之身後名,那麼劉洎就該表示反對。
可為何劉洎默聲不語、置身事外呢?
既然不理解,就意味著肯定有一些他尚未掌握的事情發生於朝堂之外,貿然摻和說不定就要吃虧……
所以他忍耐住蠢蠢欲動的心,打算老老實實閉上嘴巴,不聞不問。
卻又感覺有一道目光注視自己……
眼珠轉動之間,正好見到對麵的房俊正盯著自己,似乎眨了下眼睛。
許敬宗:“……”
你是想用眼神示意我嗎?
可我領會不到你這個眼神的用意啊!
雖然看不明白房俊向他示意個什麼,但不出意外肯定是讓他站出來說話。
可是說什麼呢?
讚同還是反對?
如果是讚同李積,又何須自己出來說話呢?
那必然是反對吧……
“陛下明鑒,微臣以為英國公之言有些不妥!”
既然收到房俊之暗示,許敬宗自然要有做出回應,即便未能領會房俊眼神之意,也要按照自己的理解說上幾句。
“郭孝恪戰死西域、喪師辱國,乃是鐵打之事實,朝廷未予認定其有罪,卻不能說明其無罪。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正是郭孝恪之寫照,若非其後太尉率軍支援西域,怕是整個西域都已淪陷於突厥鐵蹄之下,自隋朝開始數代人、十餘萬軍卒埋骨西域辛苦經營之局麵一朝儘喪,如此大罪,其族人有何資格銓選、授官?”
說著說著,許敬宗逐漸領悟了房俊的意思,也明了當前之局麵,越說越是順暢。
為何劉洎、房俊都不說話?
陛下在等什麼?
事情已經很明白了!
郭孝恪無論功過是非都已經過去許久,不可能對朝局造成半分影響,如何決斷隻在陛下一念之間。如此簡單清楚之事實,隻需在禦書房內簽署一道詔書、明示天下即可,何必放到太極殿上來討論?
多此一舉。
可既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就說明其中肯定有人有著其餘訴求。
是誰呢?
隻能是陛下!
首先,既然是房俊出麵為其連襟謀官,在無關大局的情況下陛下不會駁回,那就意味著陛下並不想將郭孝恪定罪。
其次,既然陛下不想將郭孝恪定罪,為何李積出言之後卻並未予以認可?說明陛下也不想簡簡單單饒恕郭孝恪。
那麼答案就清晰明了——陛下欲借此或是賣李積一個大人情,或是彰顯其寬仁之秉性。
而無論是賣人情或彰顯寬仁,想要做到極致,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反派來襯托一下……
不就是做“奸臣”嗎?
許敬宗毫無負擔!
武班末尾,程咬金麵色不豫:“許尚書此言差矣,說到底郭孝恪一事並未有朝廷定論,那麼剝奪其家族子弟銓選資格便是違規之行為。”
許敬宗看都不看他一眼:“那現在就給郭孝恪定罪,喪師辱國、大敗虧輸,險些使西域淪陷於突厥之手,損毀帝國煌煌天威,多少兵卒因他埋骨西域,當褫奪其爵位、罷黜其官職,抄沒家產充公,三代之內不得入仕!”
太極殿上響起一陣倒吸涼氣之聲,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在許敬宗身上。
太狠!
太毒!
說到底郭孝恪也是為國征戰,固然決策失誤導致兵敗身死,但華夏自古便有著“人死為大”傳統,畢竟人都死了,即便降罪也可隨意申飭一句、降爵一等意思意思就行了。
褫奪爵位、罷黜官職、抄沒家產、三代之內不得入仕……如若這般,陽翟郭氏這一支就算是徹底沉淪、泯然於眾,除非後代子孫能出一個驚才絕豔之人,否則再無崛起之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