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七百三九章 鬆讚乾布,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透過敞開的窗子看出去,遠處夕陽餘暉斜照在遠處峰巔的白雪上映出一片金光,藍天白雲,天空澄淨。微風吹拂屋簷下的風鈴聲如琳琅,泉水煮沸的水汽升騰。

一身紅色僧袍的鬆讚乾布盤腿坐在窗前的蒲團上,看著桑布紮將火爐上的水壺取下,抓了一把茶葉投入白瓷茶壺之中,繼而注滿開水,將水壺放在一邊,轉過頭來沏茶。

淡綠色的茶湯注入白瓷茶杯,香氣氤氳,令人心神舒暢。

鬆讚乾布拈起茶杯,呷了一口,心神專注的品味一番茶韻,而後輕輕嘖嘖嘴,緩緩道:“茶本是樹葉而已,經由唐人妙手炒製之後價格翻騰萬倍不止,瓷亦不過土壤而已,高溫秘法燒製之後已是價值不菲……唐人之技巧獨步天下,尋常之物可用以斂取錢財填補國家用度,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言語之間,頗為唏噓,很是羨慕。

當初他求娶尺尊公主,公主攜帶一尊“明久多吉佛像”進入邏些城,這是釋迦摩尼八歲等身像,尊貴無比,故而修建這座“惹薩寺”予以安置。

吐蕃稱山羊為“惹”,白山羊乃吐蕃之神物圖騰,稱土為“薩”,“惹撒”之意便是“白山羊馱土而建”,是吐蕃對“明久多吉佛像”之尊重崇敬。

寺廟不過幾座殿宇而已,卻耗費了三成稅賦、耗時三年才能建成。

而大唐太子為了給已故的文德皇後祈福特意於長安城內修建一座大慈恩寺,不動用國庫、隻動用皇家內帑,據說規模乃是大昭寺的百倍,彙聚天下奇珍木材、數千能工巧匠,兩年時間便完成主體建設,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即便鬆讚乾布雄心萬丈、自信滿滿,但兩國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依舊令他有些頹喪。

桑布紮坐在鬆讚乾布對麵,似乎沒有感受到讚普的情緒波動,安安靜靜的品茶,直至一杯茶水喝完,放下茶杯,這才不緊不慢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唐之盛、吐蕃之弱,非一朝一夕能夠扭轉,讚普不可急功近利。但世間之事盛極必衰乃是至理,外敵入侵、天災頻仍、內部傾軋……等等原因都可造成巨大損耗,由盛轉衰也不過三五十年而已,以大漢之強不也終究分崩離析、煙消瓦解?咱們隻需製定律法、改革軍隊、夯實基礎,謹守高原門戶的同時關注著中原的動態,終有一日吐蕃會俯衝而下、入主中原。”

他覺得讚普有些急躁,但可以理解。

吐蕃之存在依舊很是久遠,但讚普才是吐蕃曆史上第一個一統高原之雄主,如此豐功偉業前無古人、橫絕當代,本應該帶著吐蕃騎兵自高原俯衝而下入主中土建立一番豐功偉業,卻遭遇到結束隋末亂世並迅速崛起以堂皇之勢威鎮八荒的大唐帝國,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經略高原,以免被大唐衝上高原,將吐蕃數百年基業付之一炬。

隻能感歎“時也命也、如之奈何”……

但正因形勢不利,才更要“穩”,靜待時局變化而不是迎難而上。

現在的吐蕃太窮、太弱,即便大唐因為某些原因出現跌落式衰敗,吐蕃也不可能抓得住機會。

鬆讚乾布點點頭,從楸木茶幾上的碟子裡抓了一顆炒熟的核桃仁放口中咀嚼,示意桑布紮:“沏茶。”

待桑布紮沏了一杯茶,鬆讚乾布喝了一口,輕歎一聲:“你說我處置東讚域鬆的手段是否有些失誤?”

“東讚域鬆”即祿東讚的本名,全名是“噶爾·東讚域鬆”,隻有民間才稱呼其“祿東讚”……

桑布紮正扭身從一旁的水桶之中舀出泉水將水壺灌滿,重新將水壺放到火爐上,這才轉回身。

聞言蹙眉道:“對也好、錯也罷,事情已經做了無從更改,讚普又何必患得患失?”

他覺得自從祿東讚被驅逐至伏俟城卻傍上唐人導致飛速壯大,讚普的情緒便一直波動不安,時不時露出後悔之意,這與讚普以往殺伐決斷的強硬風格大相徑庭。

“雖然區區一個噶爾部落遠不能動搖吐蕃之國本,但那畢竟是我的大相、是東讚域鬆啊。”

鬆讚乾布與祿東讚合作多年,深知祿東讚的能力,即便他再是自負也明白若無祿東讚之輔佐便絕無可能一統高原,此刻與祿東讚為敵,祿東讚又得到大唐之資助,讓他寢食難安。

臥榻之側臥著一頭猛虎,誰又能睡得著?

桑布紮想了想,道:“讚普的擔憂是有道理的,那錄驛扼守大非川之門戶,一旦失陷則整個大非川落入噶爾部落之手,鄂拉山以北儘數失守,噶爾部落把持鄂拉山口進可攻退可守,形勢對於咱們將極為不利。勒布傑其人有勇無謀,隻可衝鋒陷陣、不可鎮守城池,況且噶爾部落一旦在大唐資助之下野心膨脹率先發難,領軍攻打那錄驛的必然是論欽陵,與之相比,勒布傑實在不夠看。”

鬆讚乾布看了桑布紮一眼,搖了搖頭:“你是文官之首,要有容人之量。”

勒布傑已經是吐蕃少有的猛將,雖然缺乏智謀卻也不是傻子,以那錄驛之地利隻需堅守不出、緊扼山口,身後有暖泉驛隨時支援,縱然敵不過論欽陵也不至於一敗塗地,最不濟也能抵擋月餘拖住論欽陵的腳步,給邏些城這邊更多從容布置的時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