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 佛心佛性,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尹文操道:“據聞乃是尚書右仆射、越國公房俊所倡議,諸位大臣一致附議,陛下允準,責令京兆尹馬周率先於京兆府轄內試點施行,擇選利弊、探知優劣,而後予以完善再施行天下。”
“當年太宗皇帝曾讚譽次子‘宰輔之才’,沒想到區區數年時間便有了這般決斷之魄力,朝中又添一位能臣,帝國之福也。”
尹文操點點頭,像他這種“偏技術”的人才,對於房俊可謂是驚為天人,其編撰、傳播之《數學》《幾何》《物理》等學科早已被天下有識之士奉為圭臬。
“如果在此之前,我定然主張對抗這道政令,佛門之體量早已遠遠超過咱們道家,如今增加稅率一視同仁,咱們豈不是更加虛弱?但現在既然決定以學問來作為道家之傳承,那麼也就無所謂多少田產、多少信徒,隻需一以貫之的走上層路線即可。況且我聽聞這一次的稅改並非是單純的增加稅率,而是欲以土地之多寡來決定稅率之多少。”
成玄英微微一愣,思索著其中的關竅,他雖然自詡“出家為道”,卻並非不食人間煙火,對於天下大事知之甚詳。
當下大唐施行的稅製是“租庸調製”,說白了就是土地與人口雙向收稅,土地稅收的基本在於“均田製”,可現在建國未久但全國各地的土地兼並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此次由許敬宗掌控的“丈量天下田畝”便測量出大量田地被世家門閥所兼並、吞占,無以計數的農戶淪為“家無恒產”者不得不依附於世家門閥,或佃租、或投獻,賬麵上的土地大規模減少,不僅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戶生活困頓,更使得國家收稅大幅減少。
如果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全部剪除,隻留下一條標準:以土地之多少、土壤之優劣來繳稅,豈不是皆大歡喜?
朝廷不必費儘心力的去監督土地在誰的名下,隻需保證世家門閥不會將土地藏匿即可。
百姓也不必為了失去土地發愁,失去土地的百姓可以進城做工、可以依附於世家門閥佃租土地耕種,不至於沒有了土地還要繳納土地的稅賦……
“如若此法施行天下,則煌煌盛世可綿延百年!房俊此策,足矣名垂青史。”
成玄英大加讚歎。
尹文操問道:“那咱們道家是否響應朝廷這項政策?”
成玄英笑道:“正如你所言,咱們既不滿天下占據名山大川風水之地修建寺廟,又不愚弄民眾收割信徒,要那麼多錢作甚?隻需狠下心、紮下根的做學問,不必理會其他。”
相比於聲威赫赫、影響巨大的“國教”身份,真正編冊在籍的道士卻遠遠無法匹配巨大的體量,這也是道家在與佛門的競爭之中處於下風的原因,道家的門檻太高了,不是想進就能進的。
人數的稀少就意味著開銷少,道家又沒有大肆修建道觀、動輒給神祗刷金粉的習慣,擁有的產業完全可以支撐當下整個道門的正常運行。
尹文操也有此意:“此次陛下為了襄助道家提振聲勢,從而在長安內外修建了多處道觀,待到建成之後,道家將不再輕易修建道觀。”
成玄英連連點頭:“正該如此!”
*****
大慈恩寺的前身是北魏道武帝之時修建的淨覺寺,其後湮滅於戰火之中,至前隋之時隋文帝於故址之上重建無漏寺,後也在戰爭之中殘破不堪。
如今大慈恩寺在無漏寺舊址之上再度重建,規模、規製皆天下第一等,“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堊、金翠備其飾”,全寺房舍近一千九百餘間,“重樓複殿,雲閣洞房”。
及至玄奘大師自天竺取真經而歸居住於此,且在此召集天下佛門精通梵語、佛法精深之僧人翻譯天竺佛經,遂成為天下佛門之中心。
左側跨院參天古木掩映之中,即是大慈恩寺最為核心之區域:翻經院。
午後,參天古木繁密的枝葉遮天蔽日,盛夏之時亦是濃蔭鋪地、涼氣森森,唯有樹梢間時而響起的蟬鳴打破寺院的靜謐,氤氳的茶香自敞開的窗戶飄溢而出,枝葉間棲息的鳥雀撲棱著翅膀啾啾脆鳴。
精舍之內,一身月白色僧衣的玄奘在蒲團上結跏趺坐,眼目微闔,在他對麵則是一個身穿百衲衣麵容愁苦的老僧跪坐著,神情悠然自得,正是曾出現在驪山農莊的義褒和尚。
另有一僧跌坐於兩人對麵,麵容俊秀、皮膚白皙,看上去接近五旬年歲,但眉目之間清朗明越、眼波湛然,一時間讓人難以估摸其準確年紀……
這位僧人正拈杯品茶,怡然自樂。
窗外數聲蟬鳴,義褒抬手給僧人茶杯之中斟茶,笑問:“不知此茶可符合師兄口味?”
僧人粲然一笑,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聲音清越猶如泉水叮咚,很是悅耳:“雖然第一次品飲炒茶,但炒茶之道先苦後甜、正如吾等修行人之體驗,今世苦、來世甜,不畏艱難、甘之如飴,發明此等書道之人必然佛性通透,慧根深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