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57章 甕中之鱉,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潼關。

漫天風雨之中,各路大軍齊齊拔營,程名振、尉遲恭、阿史那思摩三支軍隊整裝待發,程咬金作為大軍先鋒已經先行一步,率領麾下左武衛風雨兼程直撲長安,李靖則帶領大軍殿後,明日才會開拔。

節堂之內,李積站在窗前看著外頭車馬轔轔、一片忙碌,心頭有些沉重。

王瘦石再一次無聲無息的出現在身後門口。

對於這個猶如隱藏在草叢之中擇人而噬的毒蛇,李積絕無半分好感,轉過身,蹙眉道:“此地乃軍中節堂,機密之地,內侍還是不要總是這般肆無忌憚過來為好。”

這閹人持有陛下印信,普天之下,無人敢攔……

王瘦石似乎聽不出李積言語之中的不滿與威脅,麵無表情,淡淡道:“英國公為何派遣程咬金為先鋒?此前泄露關隴調兵入城之機密尚在嫌疑之中,此番又令他擔任先鋒,若其返回長安之後心向東宮,壞了大事,該當如何?”

時局發展至此,兵變已然接近尾聲,現在需要考慮的已經不是誰勝誰負。

此番兵變,關隴咎由自取,若最終獲勝也就罷了,可如今大敗虧輸,正所謂成王敗寇,所有責任都得背負起來。

即便關隴根本背負不起。

不說彆的,單隻是被戰火毀掉的大半個長安城,以及整個關中地區一年的耕種、更長久的商業影響,即便將所有關隴門閥的家產充公,也無法彌補這巨大的損失。

所以,關隴是否承擔罪責其實已經不重要,如何展望戰後朝堂權力之分配,才是重中之重。

事實上,無論最終朝堂的掌權者是誰,都有必要保留關隴的一席之地,不止是將關隴連根拔起對於帝國根基的損傷有多麼巨大,更在於麵對戰後山東、江南兩地門閥的蜂擁而入,會造成朝堂上下一派、與掌權者分庭抗禮的局麵,矛盾會加劇、動蕩會加深,因為利益的糾紛是不可調和的。

此等局麵之下,關隴的存在便是最好的緩衝。

沒有什麼咎由自取、罪有應得,朝堂之上永遠都是利益為先,大臣們如此,門閥如此,即便是帝王也是如此。

當真快意恩仇、恣意而為,下場就隻能如秦皇、隋煬一般,朝局割裂、眾叛親離……

執政,就是不斷的妥協,向政敵妥協,向利益妥協。

當真銳意進取、錙銖必較,下場都不會太好……

所以王瘦石的擔憂不無道理,萬一程咬金心向東宮,先行一步返回長安之後對關隴悍然出手,固然表達了對東宮的忠誠,太子也會將其引為肱骨,卻壞了大局。

李積眉梢挑起,看著王瘦石:“汝不過一內侍而已,倚仗陛下之信任,故而能夠出入吾之節堂。但汝還需謹記,無論何時,汝也隻是一個內侍,僅此而已。軍國大事,何處有汝置喙之餘地?”

不待王瘦石說話,他轉身自書案之下摸出一個盒子,打開取出虎符“砰”的一聲隨意丟在書案上,冷然道:“要麼你讓陛下將這枚虎符收回,吾卸去大軍主帥之軍務,可由你來主導。要麼,站在一旁不要對軍國大事指手畫腳,再敢肆意闖入中軍節堂,以軍法論處!”

自古以來,任意文臣武將都對宦官閹人報以極強之戒心,這些閹人因為身體殘缺,導致心誌偏激,眼中唯有自身利益,毫無家國之念,禍國殃民之事坐起來毫無負擔,更不在乎自身名聲。

況且閹人禍亂朝政必然染指權力,由此與大臣形成衝突,都是曆經仕途浮浮沉沉一路爬上來的,誰願意屈身於閹宦之下?

這番話說得半點不客氣,較之前日那番言語愈發刻薄,王瘦石卻也隻是瞪著眼白過多的眼睛,滿是怨毒的看了李積一眼,再不多言,轉身走出去。

正如李積所言,他再是受寵也不過是一閹人而已,地位與重要性如何與宰輔之首、當世名帥的李積相提並論?

李積望著王瘦石遠去的背影,目光幽暗陰沉。

這閹人看似無官無職,實則極得陛下之寵信,且手中握有一支實力強悍的死士隊伍,如若予以狙殺,後患太大,否則以他之心性,焉能讓這閹宦在自己麵前指手畫腳?

走到門口,目光看向那座風雨之中幽暗靜寂的院落,微微歎了口氣。

大唐立國已久,朝廷早已步入正軌,前隋餘孽要麼戰死、要麼老死,隨著時間推移已經逐漸凋零,不成氣候,再也翻不起風浪。貞觀以來朝野上下勵精圖治、百業俱興,盛世已經悄然降臨,府庫豐盈、百姓安居,邊疆穩固、外邦懾服。

如此一片大好的局麵之下,儲君是否英明果敢、具有明君之相其實已經不太重要,隻要性情沉穩、有守城之風足矣。

何苦折騰這一遭呢?

且不說這幾年太子的表現已經算得上優秀,即便略差一些,與此番關隴兵變導致整個關中幾成廢墟相比,也沒什麼不能忍受……

話說回來,即便換了魏王亦或晉王上位,難道就一定會比太子做得更好?

陛下這惱人的執念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