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90章 李積謀算,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英國公李積派人前來?
廳內諸人先是麵麵相覷,繼而不約而同緊張起來,心臟瞬間繃緊。
難不成是李積終於要亮明立場了?
沉默少頃,長孫無忌沉聲道:“將人請進來。”
“喏。”
書吏退去,須臾,一員英姿筆挺的青年武將大步而入,先是朝長孫無忌見禮:“末將李元道,見過趙國公。”
繼而又向在座一眾關隴大佬施禮:“見過諸位尊長。”
眾人齊齊頷首。
長孫無忌擺擺手,溫言道:“毋須多禮,不知英國公派你前來,所為何事?”
李元道站在廳中,雙腳微微分開,一眾大佬環伺之下麵不改色,鎮定自若道:“大帥有令,如今時值春耕,關中卻一片蕭條、烽火連天,故而將會開放潼關,引關外流民入關中,由官府予以疏導、安置,協助關中百姓進行春耕。民以食為天,若耽擱春耕,致使田園荒廢、餓殍遍地,天下之怨也。”
廳內諸人紛紛精神一振。
春耕?
關李積屁事!
那廝雖然是宰輔之首,但是自從上位那一日起,根本不理朝政,將一應權力儘皆下發,諸多朝政事務皆由三省六部實質辦理。遇有需請示之事,上報李積,李積轉手呈遞李二陛下定奪,再將批奏下發三省六部,一切尊奉皇帝旨意行事。
可以說,古往今來他這個宰輔之首當得最為輕鬆,說是不攬權,實則不願蹚進李二陛下削弱打壓門閥這趟渾水……
如今統轄數十萬大軍駐留潼關,距離長安近在咫尺卻不肯回京,反倒擔憂起民生來了?
所以,這番話語必定另有深意。
長孫無忌略作沉吟,不答,反問道:“英國公駐留潼關,可以封鎖關隘,隻許進、不許出?”
為何東宮與關隴對於李積之立場摸不清?
就是因為李積引大軍回歸關中之後,馬上駐守潼關,隔絕內外。偏偏又準許關外各地的門閥軍隊進入關中,看似對關隴暗中支持,卻又不準關內有一人一馬出關……
李元道淡然道:“關中兵變,大戰練練,潰兵無數。大帥之所以封鎖關隘不準一兵一卒出關,是為了避免亂兵出關之後擄掠地方、危害百姓。既然仗在關中打,那麼潰兵便統統留在關中好了。”
長孫無忌又問:“英國公打算何時回京?”
李元道搖頭:“大帥運籌帷幄,吾等哪裡知曉?”
頓了一頓,又道:“或許明日,或許現在,一切皆取決於大帥之決斷。”
……
待到李元道走後,長孫無忌命人重新沏了新茶,呷了一口,環視眾人道:“諸位如何看法?”
宇文士及婆娑著茶杯,蹙眉道:“準許關外流民入關……是否實在暗示吾等,可以再度從各地門閥手中借兵,他不會阻攔?”
賀蘭淹道:“那就是支持咱們咯?”
“哪會那麼簡單?”獨孤覽搖搖頭,道:“李積此人看似不爭權、不奪利,實則胸有溝壑、謀略深遠,最是不好相與,即便他明確表態支持咱們關隴,亦要多加小心,謹防其使詐,更何況這等含糊之言?”
茲事體大,攸關關隴之生死,誰也不敢隨意視之。
然而李積就隻是派人送來這麼莫名其妙的一番話語,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直沒怎麼發言的令狐德棻開口道:“依我看,李積還是輕響於咱們的。”
諸人一齊看向他,賀蘭淹問道:“季馨兄何出此言?”
令狐德棻道:“身在廟堂也好,遠在江湖也罷,人生在世,總是難逃一個‘利’字,正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古今如是。如若李積傾向於東宮太子,他能夠得到什麼好處?今時今日,李積已經是宰輔之首,位極人臣,官職、爵位達到巔峰,他在東宮立下再多的功勞,也不可能再有擢升。而太子登基之後,奉行的還是陛下那一套削弱門閥、扶持寒門的國策,此亦是吾等甘冒奇險施行兵諫之原因所在。關隴如此,李積身後的山東世家亦是如此。”
說到此處,他頓了一頓,呷了口茶水,或許這兩年幽居府邸潛心著書的確令他眼界洞開,精神境界有所提升,言語之中頗有一種篤定堅信、指點江山之慨:“反過來說,儘管山東世家曾經被咱們排擠出朝堂,但咱們的利益與山東世家的利益是一致的。今日咱們關隴在位,明日或許便是山東世家上位,可一旦太子登基,所有的世家門閥全部完蛋。李積本身或許無欲無求,可他身後的山東世家豈能眼瞅著陛下駕崩之後太子順利登基?”
子兩漢以降,世家門閥漸趨形成,權勢滔天,時常左右朝局。及至關隴自代北興起,以軍鎮起家,相互聯結、彼此幫扶,將朝政大權儘數攫取,興一國、滅一國,主導著天下大勢。
世家門閥的勢力發展之今日,早已滲透至朝野方方麵麵,沒有誰是真正能夠脫離門閥從而身居高位。
再是驚才絕豔之人傑,也不可能毫無根基的在門閥壟斷政治資源的情況之下崛起,即便是號稱“門閥乃帝國痼疾”的房俊,若無山東世家、江南士族之默許,又豈能有今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