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7章 是戰是和,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待到諸人散去,各自忙碌,長孫無忌一個人坐在偏廳裡喝著茶水,斟酌著眼下形勢。
毫無疑問,隨著東征大軍進入關中,這場“兵諫”即將落下帷幕,無論李績投靠到哪一方,都會迅速將另一方擊潰,哪怕李績膽大包天意欲竊國稱帝,效仿當年宇文化及“人生故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也足以心想事成,沒人能夠阻止。
當然,屆時天下板蕩舉國皆敵,整個關中風雨飄搖徹底傾覆,數十萬東征大軍頃刻間分崩離析相互攻殺,落得一個與宇文化及一般眾叛親離之淒慘下場,那是另外一回事……
麵對此等局麵,之前一件一直並不迫切的事情便不得不提上日程,儘早決斷。
然而這件事,他自己卻又不能出手……
*****
內重門裡。
隨著和談再次開啟,太極宮內的叛軍也儘被驅逐出承天門外,東宮上下獲得了難得的休整時間。兵卒忙碌於太極宮中,修葺建築、維修軍械、救治傷員,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各種事務。
然而內重門裡太子居所卻並不平靜。
李承乾居中,蕭瑀、岑文本、李靖、李道宗、馬周等東宮班底分列左右,聽取斥候對於左武衛進駐潼關的稟報。
待到斥候推出,李承乾麵色凝重,環視左右,問道:“英國公即將率領大軍入關,諸位對此有何看法?”
堂內氣氛緊張,諸人凝神不語。
引兵於外的李績就好似一柄懸在頭頂的利劍,隨時都能掉下來斬下人頭,遭遇滅頂之災。而無論之前的策略如何,終究還是要麵對李績入關之後的抉擇,因為這幾乎決定了長安局勢究竟走向何方。
東宮上下數萬人馬浴血奮戰、死不旋踵,然而最終之結局還是需要仰人鼻息,這種感覺極為糟糕……
良久,蕭瑀緩緩說道:“老臣以為,此時關隴必定倉惶焦急,畢竟他們起兵謀逆,罪不容恕,人人得而誅之。不過,也正是與關隴和談的絕佳機會。”
這話聽似前言不搭後語,既然關隴乃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何不儘量爭取李績,而後對關隴予以雷霆一擊?但在座皆乃朝堂之上袞袞諸公,才智冠絕天下,自然明白其中的意思。
畢竟李績始終不曾表明其立場傾向,萬一其人深具野心,有曹、霍之誌,意欲將東宮、關隴儘皆踩在腳下,甚至另立儲君、攫取大權,東宮麵對的就將是萬劫不複之局麵。
好在李績既然一直不表明立場,自然不會是隻瞞著東宮,關隴那邊也一樣摸不準其傾向,正好可以趁此機會加快與關隴和談,隻要和談完成,雙方止息乾戈、結為同盟,那麼東宮的地位便牢不可破,除非李績也與關隴一樣起兵謀逆,否則無論其立場如何,都隻能捏著鼻子認下。
相比於坐等李績表露立場,還是加快和談儘量爭取主動更為穩妥,而關隴也必定對李績的立場甚為忌憚,雙方述求一致,說不定一拍即合……
“當當”
突兀的響聲驚醒沉思中的諸人,房俊敲了敲麵前的案幾,看著蕭瑀問道:“和談不是不行,但宋國公打算如何處置關隴叛軍,以及已經進入關中的天下各地門閥軍隊?”
諸人在此默然。
說到底,關隴所行之事乃是“謀逆”,固然迫於現狀不得不虛與委蛇,可是那些叛軍怎麼辦?留著這些軍隊一日,便是帝國社稷之巨大隱患,關隴可以隨時隨地在此掀起兵變,難不成還能將幾十萬大軍儘皆留在關中予以震懾?
這些軍隊乃是關隴之根基所在,有軍隊放在那裡,關隴才不擔心東宮“反攻倒算”,一旦軍隊被裁撤,關隴門閥就好似太子殿下砧板上的肉,想剁成幾塊就剁成幾塊……
這是最不可調和的矛盾。
蕭瑀凝眉沉思許久,方才緩緩說道:“時局緊迫,一切當以維係殿下儲君之位為重,隻要關隴承認殿下之身份,縱然其保留軍隊,亦未嘗不可。畢竟,殿下今日保住儲位,明日便可登基為帝,到時候自可對今日之事一一予以清算。”
房俊“嗤”的一聲冷笑,不以為然道:“宋國公以為關隴會愚蠢到看不透這一點,等著將來被東宮反攻倒算?”
蕭瑀怫然不悅,不滿道:“越國公此言何意?難不成你還有更好的辦法?”
房俊搖搖頭:“在下愚鈍至極,哪裡有什麼好辦法?世間從無兩全其美之事,誰都想占便宜,誰心裡都藏著奸詐,所以和談根本就是多此一舉,白白浪費時間精力罷了。”
他轉向李承乾,主動求戰:“殿下,為了和談而和談,縱然成功,也隻不過是將所有的矛盾與危機掩蓋起來,終有一日徹底爆發,危厄之處更勝從前!還不如拚死一戰!微臣懇請殿下準許率領右屯衛兵馬直搗通化門外叛軍大營,縱然粉身碎骨,亦要一戰功成!”
李承乾麵對房俊衝天豪氣與灼灼目光,隻覺得頭痛不已。
心底也暗暗奇怪,這廝平素雖然棒槌一般行事恣無忌憚,卻絕非莽撞之輩,怎地眼下卻是這般抵觸和談?甚至不惜甘冒奇險要突襲兵力數倍於己的叛軍大營,著實令人意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