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零分,天唐錦繡,公子許,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房俊閉目凝思,想的卻不是如何出題。
而是更深層次的問題。
能夠以平民出身,不到三十歲就混到副縣級官員,房俊的政治智慧絕非等閒。雖然唐朝跟後世的政治體製、社會結構完全不同,但為官之道卻是萬變不離其中。
再結合自己所知的曆史,自然不難猜出這班人的真正意圖。
這群人站在李恪的背後,同李泰明爭暗鬥、寸步不讓,同時扇陰風點鬼火,成功將太子李承乾廢黜。之後,又完美的令李二陛下舍棄立李泰為儲的念頭,在最關鍵的時刻舍棄李恪,將李治推上位。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無他,利益爾。
李泰囂張跋扈不假,但其本身極為聰慧,且身後的支持者多是江南氏族以及一部分關隴世家;李恪本人更是英果明睿,帳下多是朝中的前隋舊部。這兩人無論是誰最後上位,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都不可能得到太大的利益,因為他們不是李恪或者李泰最堅定的支持者。
李治則完全不同。
李承乾式微,李泰風頭正勁,李恪雄心勃勃,沒有人把目光放在李治身上。
一番運作之後,“漁翁得利”的李治最終上位,他們就是從龍之功。而且李治年幼,顯然更好擺布。
這樣才能利益最大化。
事實上,曆史也的確便是如此演變。
李治登基之後,褚遂良、長孫無忌、許敬宗這些人各個顯赫一時,權傾天下,俱為宰相。
隻是後來出了武則天這個變數,才讓他們的結局顯得悲慘了一些……
但是依然得承認,這班人推出李恪打頭陣,卻讓李治暗中得利的計策,確實高明。
很顯然,無論是李恪,還是他的支持者比如岑氏兄弟,都未能察覺褚遂良、許敬宗之流的真正意圖。
所以,才會有今日岑文叔邀請自己赴宴之事,這是想要把自己正是拉入李恪的陣營,跟“盟友”許敬宗、褚遂良的長子見見麵。
而褚彥甫或許真的對高陽公主傾慕已久,但更大可能依然是想要打擊他房俊,或者知難而退,或者乾脆倒向他們一邊,因故才會由褚彥甫出麵挑釁房俊,許敬宗在一邊敲邊鼓。
房俊不由得看看一旁的小正太李治,心想不知這熊孩子此時是已經跟褚遂良、許敬宗等人結成統一陣線、定下這“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還是尚被他的舅舅蒙在鼓裡?
不過看到李治對於褚彥甫的不爽,以及對許敬宗的厭惡,恐怕還是後者的可能更大一些。
自己需要現在就徹底倒向李治這邊嗎?
房俊覺得沒必要。
一來距離李治登基還早得很,再者自己並不需要在政治立場上站隊。
在情感上站隊,是一種更高明的手段。
隻要李治覺得自己親近,那麼不管朝中形勢如何變化,自己終究會立於不敗之地。
褚遂良、許敬宗、長孫無忌等人雖然得到自己想到得到的東西,但是也引起了李治的忌憚。借由“廢後之爭”,李治最終將褚遂良和長孫無忌一同打倒在地,許敬宗即便得以善終,也是投閒置散,再不重用。
因為這些人結合在一起的勢力實在太強大,強大到即便是帝王都感到威脅,那麼結局便隻能有兩個:或者把皇帝廢了再換一個,或者這些人萬劫不複……
結局以及不用去猜,房俊知道得很清楚。
所以很容易做出選擇:跟李治保持親密的關係,卻絕不跟這幫官油子攪在一處!
同李治保持親密,並不是房俊想要什麼高官厚祿,隻是求一個安穩,他可不想到時候被當做某個親王的黨羽而被李治清洗掉,這小正太看似仁厚道德、人畜無害,實則絕對腹黑,武則天如此強勢,卻也在李治有生之年不敢太過火,曆史早已證明這一點。
那麼自己現在怎麼做就很清楚了。
李治不是不爽褚彥甫、厭惡許敬宗嗎?
狠狠的打擊這兩人,給晉王殿下出氣就好了!
想到此處,房俊說道:“某要出題了,褚兄可要留神細聽。”
褚彥甫深吸一口氣,打起精神,說道:“請!”
自己自幼學習九數,更曾向九數大家李淳風請教過,會被你這個棒槌難住?
簡直笑話!
房俊見褚彥甫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便知道這人估計在數學方麵的造詣怕是果真不淺。不過那又怎樣?你再是逆天,能懂得一千多年後的數學題?
不過話說回來,若是用什麼哥德巴赫猜想之類的經典難題難住這家夥,未免有些勝之不武。
略微一想,說道:“一百饅頭一百僧,大僧三個更無爭,小僧三人分一個,大小和尚得幾丁?請口述解題過程。”
褚彥甫傻眼了。
他對於九數確實很有研究,也很有天分,冥思苦想了半天,大致得出結果,但房俊這道題最坑人的地方並不是這道題有多難,而是需要口述解題過程。
這是一道房俊以前從網絡上看過的數學題,很簡單。
當然,這個所謂的簡單,是在你懂得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天元術在元朝才正式提出,唐朝人哪裡有這個理論基礎?或許可以解得出來,但需要高超的數學技巧、複雜的推導和大量的文字說明,口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天唐錦繡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天唐錦繡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