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7章 儲君礪劍,巴圖虎,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 497 章:儲君礪劍(回曆 662 年春?大都中書省)

晨霧未散的大都城,鐘鼓樓的更聲剛過五更,十八歲的忽必烈已在中書省西廊等候。他身著素色蒙古袍,腰間未佩彎刀,卻彆著蕭虎親贈的磁石鎮紙,八思巴文刻就的 "慎斷" 二字在晨曦中泛著冷光。值房內傳來此起彼伏的算盤聲,漢地官員的青衫與蒙古怯薛的戎裝在廊下交錯,恍若大元帝國的微縮圖景。

"殿下,陝西行省急報。" 耶律鑄的長子耶律希亮捧著鎏金文書盒,盒蓋上的雙鯉紋與中書省印璽相映成趣,"延安路災荒不斷,漢軍萬戶卻隱瞞災情,私扣賑糧三萬石。" 少年的聲音帶著幾分焦慮,他與忽必烈同歲,正是怯薛軍中小校。

忽必烈接過文書,狼毫在奏報上圈出關鍵處:"備馬,去蕭帥府。" 他轉身時,蒙古袍下擺掃過廊柱上的《大元官製》刻文,目光在 "達魯花赤需兼通蒙漢雙語" 的條文中稍作停留 —— 這正是蕭虎去年力推的新政。

蕭虎的書房內,檀香混著羊皮紙的黴味撲麵而來。老人正在校勘《農桑輯要》譯本,銀白的胡須垂落在蒙古文批注上:"延安路的事,你打算如何處置?"

忽必烈展開輿圖,指尖劃過黃土高原的褶皺:"延安漢軍萬戶屬察合台係,其父曾隨闊出太子南征。"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銳利,"但賑災糧關乎百姓生死,縱是宗王屬官,也該按《大元通製》論處。"

"說說《通製》哪一條?" 蕭虎放下狼毫,案頭的磁石筆架將毛筆穩穩吸附。

"卷十二《賑恤篇》:'' 諸官私扣賑糧者,不論品級,杖一百七,籍沒家產。''" 忽必烈的回答清晰有力,"但需顧慮軍中影響,可先派禦史台與樞密院聯合調查,再由宗正府議罪。"

蕭虎忽然輕笑,從匣中取出一枚青銅令牌:"明日隨我去怯薛軍大營。" 令牌正麵鑄著太祖成吉思汗的雄鷹徽記,背麵刻著 "能斷大事" 四字,正是當年木華黎的遺物。

怯薛軍大營內,三萬鐵騎列成 "蒙古包陣",馬蹄踏碎春雪,鐵槍如林。忽必烈握著令牌登上點將台,忽覺掌心微燙 —— 那是磁石與令牌共鳴的溫度。

"延安路漢軍萬戶私扣賑糧,按律當斬。" 蕭虎的聲音在曠野回蕩,"但念其祖父有功,可免死,發嶺南屯田。" 他轉身對忽必烈,"你親自宣讀詔書,用蒙漢雙語。"

當忽必烈以流暢的蒙古語念完前半段,忽然改用漢語複述,聲音陡然沉鬱:"漢地百姓舂米納糧,養活著諸位鐵騎。若連賑災糧都敢貪,與盜匪何異?" 他望向台下竊竊私語的將領,"太祖說過,'' 馬蹄所到之處,皆需百姓擁戴 '',你們的彎刀,是用來護民,不是擾民!"

當晚的軍事會議上,忽必烈指著漠北輿圖:"察合台汗國在阿爾泰山增兵,看似威脅延安,實則虛張聲勢。" 他用磁石棋子標出敵軍動向,"真正的軟肋在彆失八裡,那裡的屯田軍剛收新麥,需派五千探馬赤軍協防。"

蕭虎點頭,眼中閃過讚許:"明日你率怯薛軍前鋒出發。記住,治軍如治國,恩威需並施。" 他拍拍忽必烈肩頭,"當年你父親拖雷監國時,就是在這樣的風雪中學會了看糧草、查馬掌。"

回大都後的朝會上,蒙古保守派的彈劾如雪花般飛來。千戶脫火赤的馬鞭指向忽必烈:"讓嫡子親涉漢地政務,違背 '' 幼子守灶 '' 祖製!"

忽必烈按劍而起,腰間磁石鎮紙與禦座前的磁石地磚相吸,發出清越鳴響:"太祖分封時,曾讓長子術赤管欽察,次子察合台守西域。" 他展開《蒙古秘史》譯本,"祖製不是墨守成規,是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蕭虎適時呈上《儲君監國條例》:"此乃太宗窩闊台汗所定,儲君需曆三任行省,掌兩族政務。" 他目光掃過諸王,"忽必烈殿下治陝西、理軍務,正是遵祖製而行。"

退朝後,忽必烈在禦花園遇見漢儒王磐。老人捧著新刻的《資治通鑒》蒙古譯本:"殿下今日朝堂之辯,有管仲辯服諸侯之風。"

"先生過譽。" 忽必烈接過書冊,指尖劃過 "民為貴" 的蒙文譯注,"蕭帥常說,漢法如磁石,能聚人心。但如何讓蒙古貴族接受?"

王磐撫須而笑:"當年孝文帝遷都洛陽,胡漢通婚,方有北魏盛世。殿下推行漢法,不妨從蒙古子弟學漢學開始 —— 就像磁石吸鐵,先讓親近者歸附。"

在蕭虎的安排下,忽必烈開始兼領 "漢人樞密院"。他在大都設立 "儲君幕府",將畏兀兒學者、漢地儒生、蒙古怯薛將領聚於一堂,每日辰時便開始 "三方奏對"。

某日,討論到漢地科舉恢複問題,蒙古將領塔察兒拍案:"我們蒙古男兒靠戰功升遷,何必學漢人酸儒!"

忽必烈卻展開科舉章程草案:"科舉不專為選官,更為收心。" 他指向條文,"蒙古子弟可考騎射科,漢人考經學科,色目人考算術科 —— 各取所長,方為大元氣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巴圖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