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輕劍斬黃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8章 東瀛定疆,巴圖虎,青燈輕劍斬黃泉,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 388 章:東瀛定疆(回曆 652 年秋?日本海)
日本海的裹挾著鹹澀的水霧,如萬馬奔騰般撞擊著伊豆半島的黑色礁石,迸濺的浪花在磁石防波堤上凝結成層層鹽霜,在秋日斜陽下折射出七彩光暈。三艘福船首尾相連,船身朱漆如新,船頭高昂的鎏金龍頭怒目圓睜,口中所含的星隕碎塊在波光中流轉,恍若活物凝視著前方的鐮倉海岸。蕭虎身著九道連環犀皮甲,外罩繡著東海鮫人紋的青緞戰袍,腰間虎頭符節的鎏金虎目與船首碎塊遙相呼應,每一步在甲板上的踩踏,都讓符節與船身磁石龍骨產生細微共振。
海岸邊,五百名日本武士以 "二之陣" 列於沙灘,盔甲上的武家紋章 —— 武田氏的菱角、織田氏的木瓜、藤原氏的藤花 —— 在海風中若隱若現。為首的藤原康信頭戴立烏帽子,身著十二單衣外罩黑色胴丸,刀柄纏著的金絲在陽光下閃爍,正與延曆寺高僧明庵法師低聲交談,袈裟袖口露出半截磁石念珠 —— 那是大元商隊去年帶來的 "開運法器"。當福船拋下嵌著星隕碎塊的磁石錨,錨頭與海底玄武岩礦脈產生共鳴,洶湧的海浪竟在船周形成直徑十丈的平靜水圈,岸邊武士的坐騎受驚嘶鳴,數名年輕武士手按刀柄,鎧甲相撞聲在寂靜中格外刺耳。
"達魯花赤大人,鐮倉幕府遣使來迎。" 季先手持塗漆名刺,封皮上 "右大臣藤原康信" 的漢字旁,用和文小字注著 "從二位",紙張夾層浸著的磁石粉在陽光下顯露出蘇魯錠紋的暗記 —— 這是大元戶部特有的防偽術,唯有經過磁石信標校準的文書才能顯現。蕭虎接過名刺,指尖劃過紙麵時,符節突然發出極細的蜂鳴,與名刺內的磁粉形成共振,證明此乃藤原康信本人所遞。
登陸棧道的檜木散發出清香,藤原康信率領二十名公家子弟行 "伏見禮",額頭觸地時,發簪上的和玉與棧道嵌著的星隕碎塊相映成趣。他們高舉的漆盒內,十二枚虎紋金錠整齊排列,每枚金錠的虎目處都嵌著紀州產的翡翠,在陽光下流轉出攝人心魄的碧綠:"自博多港初見貴國商船,東瀛上下無不為金錠神威所震懾," 藤原康信的漢語帶著平安時代的吳音餘韻,"此去京都,天皇陛下已敕令改元 '' 至正 '',願奉大元為 '' 天朝上國 ''。"
蕭虎指尖撫過金錠上的浮雕虎紋,觸感細膩如鏡倉鍛金:"貴國匠人能在虎紋瞳孔嵌玉而不損磁流,果然名不虛傳。" 他忽然抬眼望向富士山,雪頂在雲層中若隱若現,"但某聽聞甲斐國的赤石山脈有 '' 神磁 '',色如朱砂,能讓羅盤指針快三倍 —— 不知貴國可願與大元共采此寶?"
藤原康信的脊背驟然繃緊,膝行半步時和服下擺沾滿沙粒:"甲斐乃武田氏封地,其地有 '' 諏訪大社 '' 鎮守,向以磁石為神體,開采之事..." 他的聲音漸低,餘光瞥見蕭虎腰間火銃,銃身刻著的蘇魯錠紋正對準自己胸口。
"徐福東渡時," 蕭虎忽然輕笑,從袖中抽出一卷《魏誌?倭人傳》殘頁,"曾在熊野灘拾得磁石,鑄劍十二口,名曰 '' 天叢雲 ''。貴國《古事記》載,此劍能 '' 鎮住海潮 '',如今大元的磁石導航術,正是徐福遺法的集大成者。" 他指向福船桅杆上的水羅盤,指針正穩定指向東南方的釜山,"若得甲斐神磁,貴國船隻可直抵天竺,帶回釋迦牟尼佛頂骨舍利 —— 這比之神道教的八百萬神明,豈不更妙?"
明庵法師突然合十:"貧僧願為達魯花赤前驅,親往甲斐勘定礦脈。" 他從袈裟中取出羊皮地圖,上麵用朱砂標注著日本列島的七十二處磁脈,甲斐國武田氏居城躑躅崎館旁,赫然標著 "磁核之眼","延曆寺僧眾三十年踏遍諸島,方得此圖,願獻與大元,以結善緣。"
蕭虎展開地圖,發現出羽國的磁脈走向與高麗半島的磁石礦呈呼應之勢,心中暗喜東海磁網即將閉環:"告訴郭守敬先生," 他將地圖遞給季先,"東瀛磁脈與遼東、高麗形成 '' 玄武三角 '',可在對馬島建主信標塔,與泉州、寧波的燈塔共振。" 轉而對藤原康信道,"幕府若開放甲斐、出羽礦脈,大元可授貴國 '' 水羅盤核心鍛造術 ''—— 包括磁針淬火時加入星隕碎末的秘法。"
當夜,鐮倉館內燭影搖紅。日本天皇使者捧著嵌螺鈿的降表,表文用瘦金體寫著:"日本國主臣尊治,謹以三神器暫存大元為質,永為東藩,歲貢黃金五千兩、磁石三千擔..." 降表末尾,代表天照大神的八咫鏡紋旁,新鑿的虎紋金錠印記尚帶著新鮮的金屬光澤。
"三神器乃貴國象征," 蕭虎凝視著使者手中的草薙劍,劍鞘上的磁石銘文顯示此劍曾受中國磁石淬煉,"大元無意奪人信仰,但磁石礦必須由雙方共勘 —— 就像貴國茶道,抹茶與煎茶可共存,磁石亦能同時供奉神道教與長生天。" 他取出郭守敬特製的 "認主羅盤",指針在使者靠近時突然偏轉,直指蕭虎腰間符節,"唯有誠心歸附者,方能得此神器護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巴圖虎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巴圖虎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