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不了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8章 密旨玄機,大明錦小旗,汪不了a,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密旨玄機
戌時的北鎮撫司值房,燭火在穿堂風中明明滅滅,卻照不亮張小帥緊皺的眉峰。案幾上散落的證物在月光下泛著冷光:三清觀坩堝底殘留的丹砂結晶、工部密檔裡朱砂采購的異常記錄、還有大牛從暗門夾層扯出的飛魚服殘片——金線繡著的雲雷紋,與寧王屬地官窯的徽記如出一轍。
"頭兒,那道士的屍身查驗完了。"千戶陳武踹開值房木門,寒氣裹挾著血腥氣撲麵而來,"七竅流血,指甲發黑,確是中了汞毒。可蹊蹺的是,他後頸有個月牙形的烙印,和三個月前秦淮河沉船案死者的印記一模一樣。"
張小帥的瞳孔驟然收縮。他抓起案頭的放大鏡,湊近丹砂結晶。暗紅色晶體在燭光下泛著詭異的金屬光澤,棱角處竟呈現出精密的六邊形結構,不像是天然形成。記憶突然翻湧——去年在閩浙查案時,葡萄牙商人進貢的玻璃器皿裡,似乎也見過類似的晶體折射。
"備馬,去工部。"張小帥將飛魚服殘片塞進袖中,起身時帶翻了燭台。火苗舔舐著案上的朱砂采購記錄,他眼疾手快地搶下,卻見墨跡暈開的邊角,隱約露出半枚爪印。這形狀...分明與大內珍藏的《瑞獸圖譜》裡,記載的西域獬豸圖騰彆無二致。
工部衙門的檔案室裡,黴味混著油墨氣息令人作嘔。張小帥舉著火把,目光掃過密密麻麻的卷宗。當"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工部窯務"的標簽映入眼簾時,他的手突然頓住。卷宗最底層壓著張泛黃的圖紙,畫著個古怪的八卦爐,爐壁夾層標注著"可容百斤朱砂,輔以倭國硫磺"。圖紙角落的批注讓他後背發涼——字跡與內閣首輔嚴嵩的奏疏筆跡,竟有七分相似。
"大人,有人來了!"陳武的低語從門外傳來。張小帥迅速將圖紙揣入懷中,熄滅燈火。腳步聲由遠及近,伴隨著兵器碰撞的輕響。透過門縫,他看見三個錦衣衛正舉著火把巡視,腰間繡春刀的刀穗上,金線繡的赫然是寧王的蟠螭紋。
翻牆逃離時,張小帥的靴底踩到個硬物。撿起來借著月光一看,竟是枚破碎的琺琅彩瓷片,釉色與官窯貢品無二,卻在紋飾間隙用梵文寫著"須彌芥子"。他突然想起三清觀道士臨終前的囈語:"丹成之日,乾坤倒轉..."難道所謂的長生丹,竟是某種驚天陰謀的幌子?
回到北鎮撫司已是寅時。張小帥將所有線索鋪在沙盤上,丹砂結晶、圖紙、瓷片、飛魚服殘片,看似零散的物件,卻隱隱勾勒出個可怕的輪廓。當他把工部圖紙上的八卦爐與瓷片梵文對照時,驚覺爐體結構竟暗合密宗曼陀羅壇城的布局。
"大人!宮裡急召!"小校的呼喊打破死寂。張小帥揣上證物,翻身上馬。紫禁城的宮牆在晨霧中若隱若現,他卻感覺每一步都踏在刀尖上。乾清宮內,嘉靖皇帝的咳嗽聲隔著重重簾幕傳來,而司禮監掌印太監遞來的密旨上,朱批的朱砂紅得刺目——"徹查工部貪腐,不得有誤"。
展開密旨的瞬間,張小帥的呼吸停滯了。聖旨邊緣的雲紋裡,竟用極細的銀針刻著半句詩:"欲借東風起,需燃九轉丹"。這與他在三清觀暗室找到的殘碑銘文如出一轍。原來從始至終,所謂的煉丹修道,不過是掩蓋驚天密謀的障眼法。
當晨光刺破雲層,張小帥站在午門城樓下。手中的密旨被晨風掀起一角,露出背麵用朱砂繪製的簡易地圖——標記的地點,正是寧王封地的某處官窯。他握緊腰間繡春刀,突然明白這場牽扯皇室、內閣、藩王的迷局,或許從嘉靖皇帝開始癡迷煉丹的那一刻,就早已埋下伏筆。而自己,不過是這盤大棋裡,試圖窺見天機的一枚卒子。
密旨迷局:暗潮湧動的權力漩渦
"原來如此。"蘇半夏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月白色旗袍掃過青磚,銀鐲在暗處泛起幽藍。她指尖輕點案頭,"三清觀煉製丹藥,工部提供原料,而飛魚服殘片說明...參與此事的,還有錦衣衛內部的人。"她突然頓住,目光落在張小帥懷中的密旨上。
張小帥渾身緊繃,下意識按住藏著密旨的衣襟。月光透過窗欞,在蘇半夏的臉上投下詭譎的陰影。這個突然出現在北鎮撫司的神秘女子,自稱是江南織造局的繡娘,卻對朝堂秘辛了如指掌。三天前,正是她在秦淮河畔的畫舫裡,向他透露了三清觀與寧王的關聯。
"張大人何必緊張?"蘇半夏輕笑,腕間銀鐲突然發出細微的嗡鳴。她伸手取過案上的丹砂結晶,對著月光端詳,"你可知這丹砂為何呈現六邊形結構?"不等回答,她從袖中掏出塊琉璃片,將晶體置於其上,"看,這是波斯商人進貢的光學鏡片,能照見尋常人看不見的東西。"
暗紅色晶體在琉璃片下驟然變幻,細密的紋路浮現出微型篆字:"戊申年秋,取丹三百,由漕船運往金陵。"張小帥倒吸一口冷氣,戊申年正是嘉靖三十七年,與工部卷宗記載的異常朱砂采購時間完全吻合。更令他心驚的是,漕船運丹的路線,恰好經過三個月前發生沉船案的河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大明錦小旗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錦小旗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