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不了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承上啟下,大明錦小旗,汪不了a,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錦衣探案錄·破繭篇》
第一章:旗牌新署的晨光
嘉靖三十七年春,應天府的晨霧還未散儘,張小帥盯著腰間新掛的飛魚服腰牌發愣。青銅牌麵上的獬豸紋還帶著鑄模的毛邊,比起同僚們油光水滑的舊牌,倒像塊剛從灶王爺供桌上掰下來的冷餑餑——正如他這個新晉小旗的處境:轄下“清風班”攏共三人,除了他,便是蹲在門檻上啃窩頭的老王,和靠在照壁上磨鬼頭刀的大牛。
“小旗,您這腰牌磨著硌手吧?”老王缺了顆門牙的嘴漏著風,窩頭渣子混著哈氣噴在青石板上,“要不咱找街角李銀匠打個包邊?當年我當總旗時……”
“打住。”張小帥揉了揉發緊的太陽穴。他知道老王嘴裡的“當年”早成了老黃曆——這糟老頭子在應天府衙當了二十年捕快,熬到胡子花白仍是個“編外”,若不是上個月破了樁拐賣案被按察使點名,他這輩子怕是連塊正經腰牌都混不上。
照壁上的日頭剛爬過獬豸浮雕,後堂便傳來銅鑼急響。大牛的鬼頭刀“當啷”落地,刀身映出他瞪大的眼:“是‘火票’!怕是出了大案!”
飛魚服腰牌在腰間顛得發顫,張小帥跟著人流衝進正堂時,就見按察使陳大人的官服下擺沾著泥點,案頭擺著個用油紙裹了三層的物什,油紙邊緣滲著暗紅的水跡。
“昨夜城西慈恩寺,”陳大人的手指敲了敲案上的包裹,聲音壓得極低,“往生殿供的千手觀音像,掌心的‘摩尼珠’被盜了。”
堂中響起低低的抽氣聲。張小帥知道那摩尼珠的來曆——據傳是永樂年間西洋番使進貢的聖物,珠內有絮狀金紋,名曰“佛心繭”,寓意“破繭見性”,向來由寺中老僧每日三炷香供奉,輕易不得示人。
“更要緊的是,”陳大人掀開油紙,露出底下半片焦黑的布帛,“僧房裡發現了這個——和去年‘繭刑案’的證物,一模一樣。”
第二章:佛繭與繭刑
暮色漫進慈恩寺時,往生殿的香灰還透著溫熱。
張小帥踩著滿地碎瓷片蹲下,指尖蹭過觀音像殘缺的掌心——石質紋路裡嵌著半粒蠟珠,蠟油凝固成不規則的團狀,邊緣卻有細密的螺旋紋,像某種昆蟲的繭。
“小旗您看,”老王舉著燈籠湊過來,光焰映得他臉上的皺紋更深了,“這蠟珠的樣子,和去年李娘子案裡死者心口的‘繭’,是不是像極了?”
去年深秋,城南布莊老板娘李娘子暴斃家中,仵作驗屍時竟從她心口挖出個指甲蓋大小的蠟繭,繭內裹著半片繡著獬豸紋的錦緞——正是錦衣衛腰牌的內襯。案子鬨得沸沸揚揚,最後卻因“證據不足”不了了之,唯有衙門裡悄悄傳著:這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繭刑”,施刑者用秘製藥蠟裹住受害者的生機,待蠟繭成型,人便如行屍走肉,直至心脈被繭絞斷。
“摩尼珠被盜,繭刑重現。”大牛的鬼頭刀磕在門框上,驚飛了梁上的夜梟,“難不成這倆事兒,都和‘繭人’有關?”
“繭人”是應天府的禁忌傳說。據傳嘉靖初年,有個擅製蠟繭的匠人因遭人陷害,被剝了皮掛在城門樓示眾,死後冤魂附在蠟繭上,專找佩戴獬豸紋的人尋仇——而錦衣衛腰牌、應天府衙捕快的皂靴,乃至官服上的補子,皆繡著獬豸。
張小帥的指尖觸到觀音像底座的凹痕,那裡刻著行極小的梵文,譯成漢文竟是“破繭需見血,見血方證道”。他忽然想起陳大人遞給他的密信:“去年李娘子案,死者丈夫是錦衣衛總旗,而慈恩寺的住持,曾是永樂朝‘繭作局’的匠人。”
“走,找住持。”他猛地起身,腰牌上的獬豸紋刮過石案,發出細碎的響聲——像某種繭殼裂開的預兆。
第三章:繭作局的秘辛
禪房的燭火在風裡晃了三晃,老住持的咳嗽聲才從屏風後傳來。
“永樂爺當年設‘繭作局’,專為皇室製‘長生繭’。”老人的手撫過案上的《華嚴經》,指節上布滿蠟油燒燙的疤痕,“用南海鮫人淚混著天山雪蠟,調以辰砂、乳香,製成能封存生機的蠟繭,傳說把活人封進繭裡,可保七七四十九日心脈不絕。”
張小帥盯著老人腕間的紅繩——繩上串著九顆蠟珠,每顆珠內都裹著片褪色的錦緞,正是錦衣衛腰牌的內襯。“去年李娘子案,死者心口的繭裡,也有這樣的錦緞。”他的聲音沉下來,“而您當年,正是繭作局的‘掌作’。”
老住持突然劇烈咳嗽,指縫間滲出血絲:“繭作局早毀了,三十年前那場大火……”他忽然抬頭,渾濁的眼盯著張小帥的腰牌,“小旗可知,為何摩尼珠內有‘佛心繭’?那是當年貧僧為贖罪,親手封進去的——用自己的血,混著鮫人淚,封了三縷‘善念’在繭裡。”
“所以偷珠人想要的,是您的血?”老王猛地拍案,窩頭渣子從袖管裡掉出來,“可繭刑為何會重現?”
窗外突然傳來瓦片碎裂聲。大牛衝出去時,隻看見道黑影掠過照壁,衣擺上沾著的蠟油香氣,竟與往生殿的蠟珠一模一樣。張小帥撿起地上掉落的紙團,展開來,是行用蠟油寫成的字:“獬豸噬人,繭中藏魂,欲破此局,先斷己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大明錦小旗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大明錦小旗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