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4章 雞飛蛋打,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下來數日,消息逐漸擴散開來,傳到洺、魏、博、德、冀、刑等鄰近諸州。

起初,諸州百姓將信將疑,不敢相信這等好事,隻在家中觀望。

然而,總有窮困潦倒,揭不開鍋的小民,抱著僥幸心思,趕往臨清。

結果自是讓他們又驚又喜,個個帶著一石石粟米,回返家鄉。

這下子,眼見為實,諸縣小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踏上行程。

洺、魏、博諸州,自是不作限製,引導眾人自發前往。

而刑、冀、德諸州,縱然趙德操麾下刺史、縣令不許,百般設阻,終究攔不住。

畢竟,小民們為了活下去,吃糠咽菜,啃樹皮,嚼草根,甚至易子而食,尚且時有發生。

如今,有人放糧,任憑自取,一條生路近在眼前,縱使刀架在脖子上,也休想擋住。

至於河東道、河南道,甚至都畿道,亦有百姓聽聞,各自拖家帶口,不遠千裡,去搏一個活命機會。

若從天穹俯瞰,便可見神州大地上,以臨清為中心,四麵八方皆有人湧來,絡繹不絕。

甚至,山中野人、盜匪,奚、契丹等些許外族人,亦聞風而動。

最長的隊伍甚至蔓延千裡,首尾難顧,老人、婦女,背著孩子,倚仗雙腿,一步步走向生機。

到達臨清後,領到期待許久的糧食,個個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地踏上回程。

“這些時日,有多少人趕來?”

“粗略統計,至少有二十萬之眾。”

高楷歎道:“周朝橫征暴斂,積聚起一眾糧倉。”

“縱觀天下,臨清倉不過是其中之一,與洛陽諸倉一比,實則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據他所知,回洛倉有七百多座窖倉,每個窖倉可裝糧八千石,周回十裡,儲糧多達六百萬石。

實在駭人聽聞。

隻是,這兩千萬石糧食,皆是橫征暴斂,搜刮民脂民膏得來。

每一粒米,都浸潤著小民的血與汗,壓在肩頭,不啻於一座泰山。

唐檢恭聲道:“天下百姓苦無明主久矣,如今,主上待民如子,實乃萬民大幸。”

高楷笑了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實屬尋常,沒什麼可誇耀的。”

唐檢卻不認同,縱觀天下群雄,有幾個能做到這一點?

隨著時間流轉,臨清倉中儲糧減少至五十萬石,高楷提前下令通傳四方,不必再千裡迢迢趕來。

些許小民尚未來得及抵達,隻能遺憾回返。

諸多隊伍逐漸散去,行人稀疏,不複此前熱鬨。

然而,隨著二十萬民眾回返家鄉,放糧一事廣為流傳,遠遠超出預料。

首先,河北道諸州民心沸騰,稱頌高楷仁德。

消息傳到趙德操耳中,他卻又氣又恨。

“一百五十萬石糧食,這可是我燕國命脈。”

“高楷陰謀奪取也就罷了,竟還慷朕之慨,隨意施舍。”

“他倒是賺足了名聲,但,朕豈非淪落為昏君?”

臨清倉丟了,他本就惱恨,如今,高楷做好事,成就仁名,他卻雞飛蛋打,隻能眼睜睜看著高楷儘收民心。

賈敦怡勸慰道:“陛下不必動怒。”

“高楷沽名釣譽,將臨清倉糧食胡亂施舍,不光他治下軍民,即便我燕國諸州,河南道,甚至都畿道,也來者不拒。”

“他雖博取些許名聲,實惠卻也落在我國民眾身上。”

“倒也並非全然失利。”

趙德操眼珠一轉:“他既然想當送寶童子,朕就成全他。”

“傳朕旨意,讓龐勳招募刑、趙、冀諸州青壯,入軍中效力。”

“朕要讓他施舍的米,變成刀槍箭弩,反過來殺他!”

“陛下英明!”

無獨有偶,放糧一事流傳到洛陽,夏王竇至德也想利用一番。

“高楷如此大方,將糧食儘數施舍,賺取好名聲。孤為河南道十一州,都畿道五州之主,怎能讓他專美於前?”

“傳令,在洛陽城外放糧,孤麾下十六州百姓,皆可來取。”

雖說效仿高楷放糧,他卻舍不得施予他國民眾,畢竟,肥水不流外人田。

黃仙芝勸道:“大王,天下百姓大多畏威而不懷德,若無一個緣由,恐怕其等領了糧食,隻會當作理所當然,卻無感恩戴德之心。”

“此話有理!”竇至德點頭,“傳令,凡領糧者,家中加征徭役,不拘修路搭橋,抑或擴建宮殿。”

“遵令!”

皇甫懿讚道:“大王文德武功,為當世翹楚,縱然與高楷相比,也不落下風。”

“區區王爵,已然配不上大王。”

“還請大王登基稱帝,以順天承運。”

一番話,說得竇至德心花怒放,卻不得不謙辭:“孤德薄無功,怎敢僭越稱帝?”

然而,禁不住群臣勸進,他隻好勉為其難應下,擇吉日,正式登基,國號為“夏”,年號“乾元”。

同時,於邊境調動兵馬,兵鋒直指鄭國。

徐智遠聽聞,搖頭失笑:“竇至德誌大才疏,終究忍不住稱帝,卻還東施效顰,仿照高楷,開倉放糧,以博取名聲。”

“他縱有十萬雄師,我又有何懼?”

張建兆哂笑:“開倉放糧也就罷了,竟還加征徭役,大興土木,沉湎於享樂之中。”

“正如主上之言,此人不足為慮。”

郭恪附和:“畫虎不成反類犬,竇至德遲早自食惡果。”

“不過,秦國公開倉放糧,乃仁德之舉,我等也可施行,以招攬民心。”

徐智遠遲疑:“國中雖有糧食,卻要優先供應大軍,以備敵軍進犯。”

“若舍予小民,豈不浪費?”

郭恪皺眉:“主上此言差矣。”

“升鬥小民雖然寒微,卻是國家基石。”

“若無廣大民眾,何來糧食、錦衣、宮殿?”

徐智遠略微點頭:“此事容我考慮一番。”

散朝後,群臣回府,張建兆低聲道:“主上自從奪取河南道諸州,便不再聽從勸諫,實在叫人憂慮。”

郭恪歎息:“富貴溫柔鄉,最能消磨意誌。”

張建兆點頭,這世間群雄,有幾個能和秦國公一般,一以貫之。

“你我出身草莽,曆經艱辛方才闖出些許名聲。”

“絕不能坐視主上誌得意滿,不將百姓放在眼中。”

“我亦有此想法!”郭恪肅然,“隻是,你我二人雖有些許武力,若論謀略,卻遠遠不及。”

“不如,去向李將軍請教,請他相助。”

“可!”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