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5章 吾道不孤,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且說益州,成都。

王宮大殿中,群臣聯袂前來。

蜀王張常遜環顧左右,問道:“前線軍情如何?”

孟之祥起身拱手:“高楷兵分三路來攻,恰如我等預料。”

“如今,金牛道一路,嚴老將軍把守劍門關,將敵將元整阻擋在關外,不得寸進。”

“米倉道一路,裴刺史堅壁清野,據守射洪城,防禦得當。敵將哥舒浩、徐晏清無計可施。”

“至於水道,韋刺史稟報,敵將段治玄、馬規元似有分兵跡象,欲從岷江溯流而上,偷襲成都。”

司馬崔鴻漸哂笑道:“癡心妄想!”

“沿岷江上遊至成都,有戎州、嘉州、眉州、蜀州一眾州縣,江水湍急,千裡迢迢,莫說逆流而上,便是順流而下,亦困難重重。”

“這二人竟妄想從此條水道來攻,實在異想天開。”

孟之祥雖與他不睦,卻忍不住點頭附和。

這條水道,雖可抵達成都,卻耗時太久,而且一路上,諸州刺史皆可以逸待勞,於途中攔截。

隻需稍作埋伏,便可一舉鏟除兩人兵馬。

更何況,這大雨時節,岷江暴漲,行人皆避之不及,若要安然度過,不啻於癡人說夢。

張常遜笑容滿麵:“如此說來,水道這兩人兵馬,不足為慮。”

孟之祥頷首道:“高楷分派這三條路線,唯有米倉道稍有威脅。”

“如今,裴刺史堅守射洪,嚴老將軍把守劍門關,大王可高枕無憂。”

張常遜笑道:“仰賴諸位文臣武將齊心協力,孤才能安坐一方。”

崔鴻漸陡然開口:“大王,雖如此說,卻不可曠日持久守禦下去。”

“微臣有一計,可擊退高楷,甚至叫他損兵折將元氣大傷,再不敢進犯蜀國。”

張常遜目光一亮:“崔司馬有何妙計?”

崔鴻漸娓娓道來:“所謂遠交近攻,大王不如派遣使者,聯絡齊國公董澄,說動他派兵進攻漢中。”

“如此一來,高楷腹背受敵,必然退去,蜀國之危迎刃而解。”

張常遜頷首:“就依此計行事。”

他雖無胸無大誌,卻也不願輕易將祖先基業拱手讓人。

自然要折騰一番,若能讓高楷知難而退,不再興兵來犯,兩家和睦相處,最好不過。

孟之祥也無異議,他出身成都大族,掌控蜀國大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願投降他人,淪為次等人物?

當下,張常遜書信一封,交由使者快馬加鞭,前往長安。

待使者離去,張常遜驀然想起一事:“這三路敵軍,皆未見高楷率領。”

“不知他身在何處?”

崔鴻漸嗤笑道:“據細作回稟,高楷將駐地遷至南鄭,便沉醉於漢中繁華,再不願領兵出戰。”

“此刻,他必在府中宴飲,聲色犬馬,流連於富貴溫柔鄉中,難以自拔。”

張常遜笑道:“吾道不孤也!”

高楷沉醉享樂,正合他意。

若能消磨大誌,一同偏安,互不侵犯,那該多好。

說不定,這高楷可為他一大知音。

……

數日後,京畿道,長安城。

太極宮中,滿朝文武齊聚。

天子陳佑高坐禦榻,沉默寡言,仿佛一尊陶俑。

丹陛之下,董澄位列群臣之首,揮斥方遒。

“蜀王派遣使者,請我出兵,攻取漢中,解劍南道之圍。”

“諸位可有異議?”

侍中盧思管手持象牙笏板,拱手道:“蜀國為我等盟友,守望相助。”

“如今,高楷進犯蜀國,欲強占劍南道三十九州,屠城滅國,天理難容。”

“齊公正可順應人心,出兵攻打漢中,得山南西道,斬殺高楷。”

董澄微微頷首:“盧相此言,正合我意。”

“若征伐漢中,誰願領軍作戰?”

王宗仁應聲而出:“末將不才,願為齊公效犬馬之勞。”

“好!”董澄仰頭大笑,“傳令,以懷化大將軍王宗仁為三軍主帥,率領一萬兵馬,進取漢中。”

若非防備突厥、劉競成、王玄肅等人進犯,他早已儘起大軍,傾巢而出。

畢竟,得漢中,蜀國不過囊中之物。

何必與張常遜這守戶之犬,虛與委蛇?

工部尚書曹斌心中冷笑,高楷攻無不勝,連取隴右、河西、山南西三道,怎是易與之輩?

竟妄想憑借一萬兵馬,趁人之危,攻占漢中,著實可笑。

可惜,如此英武之人,竟不為陛下所用。即便陛下許諾以雍國公、太保、兵馬元帥,這等高官厚爵相贈。

曹斌暗歎:高楷誌在天下,不為名利所動,乃是董澄勁敵。

有朝一日,他若殺入長安,或可鏟除董澄。

然而,他不尊朝廷,目無陛下,怕是殺了豺狼,迎來惡虎,不得安寧。

我大周坐擁天下二百餘年,竟無一個忠臣勤王麼?

更可恨,滿朝文武,世食周祿,卻不思儘忠報國,鏟除亂臣賊子,反而與董澄沆瀣一氣,欺淩天子。

何其無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