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4章 折柳送彆,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佑十二年,九月。

山南西道,鳳州、河池縣。

秋風蕭瑟,楊柳垂下萬千枯黃絲絛。

寧河一畔,一名年輕士子雙手遞上柳枝:“師兄,你要回長安?”

對麵,一位峨冠博帶的郎君接過柳枝,笑道:“我來漢中遊學數年,也該回去了。”

士子麵露疑惑:“齊國公擁立代王為帝,改元義寧。又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讚拜不名。”

“謀朝篡位之心,昭然若揭。”

“師兄食周祿,為何要為他效力?”

郎君搖頭道:“我清河崔氏這一代三支,各自扶持一位潛龍。”

“家族有命,讓我輔佐齊國公,不可更改。”

這郎君名為崔孝寬,出身五姓七望之清河崔氏。

士子感歎道:“出身世家大族,鐘鳴鼎食,看來也並非完全幸運。”

“也許吧。”郎君淡笑一聲,轉而問道,“晏清,你有何打算?”

士子直言不諱:“師兄有經天緯地之才,扭轉乾坤之能,百倍於我。”

“前去投靠齊國公,必得重用。”

“師弟不才,準備去隴右道,碰碰運氣。”

這士子出身尋常之家,名為徐晏清。

“高楷?”崔孝寬麵露驚訝,“此人自立為隴西郡公,實為叛逆,自絕於朝廷。”

“假以時日,天軍一至必然敗亡。”

“以師弟之才,輔佐於他,實在有些可惜。”

徐晏清不以為然:“師兄出身關隴望族,名傳天下,無論到何家門下,必為座上賓。”

“似我出身平平,唯有去高郡公麾下,才可一展才華。”

“何況,高郡公知人善任之名,我耳聞許久,心向往之。”

“世人以訛傳訛罷了。”崔孝寬啞然失笑,“即便他坐擁隴右、河西兩道,傳出些許名聲,也不過邊陲荒僻之地,不服王化,民眾粗俗。”

“怎比得上我關中、河東、中原大地,物華天寶、人靈地靈?”

徐晏清不認同道:“師兄此言大謬。”

“縱觀高楷起兵以來,屢戰屢勝,可見用兵之能。”

“麾下賢才猛將,皆為草莽之中提拔,個個不俗。”

“雖不如關中,中原諸道地大物博,卻也有數百萬軍民,且頗為悍勇,足以進取天下。”

“師弟深信,入高郡公麾下,必有一席之地。”

崔孝寬仍覺可惜,忍不住勸說:“師弟,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依我看來,齊國公坐擁關中,此為帝王之基,有望一統天下。”

“師弟縱然不願投靠於他,亦可去劍南道,投效蜀王張常遜,抑或河東道、趙王劉競成,河南道魏王竇至德。”

“天下英雄,何其之多,師弟怎能明珠暗投?”

徐晏清搖頭失笑:“師兄此言差矣。”

“張常遜偏安一隅之輩,胸無大誌,不過塚中枯骨。”

“劉競成殘暴不仁,有眼無珠,必然身死族滅。”

“竇至德雖有仁名,卻無謀少斷,亦非明主。”

“這些人,不過顯赫一時,遲早為王前驅,算什麼英雄?”

崔孝寬慨然一歎:“我素來知曉,師弟遠見卓識,頗有識人之明。”

“這番言論,可謂真知灼見。”

“師弟既然瞧不上他們,不如隨我同往長安,由我引薦,必能得齊國公看重,一展抱負。”

徐晏清斷然搖頭:“師兄美意,師弟心領,然而,我心意已決,不可逆轉。”

崔孝寬微微歎息,兩人同窗苦讀數年,彼此各知性情,明白勸說不得,便也不再多言。

轉而揚起笑意:“從今往後,你我師兄弟二人,各為其主。”

“師弟可不要顧念同門之誼,便手下留情。”

“師兄放心,師弟必傾儘全力。”徐晏清鄭重道。

“我走了。”崔孝寬點頭一笑,“送君千裡,終須一彆。”

“就此彆過。”

徐晏清拱手道:“師兄慢走!”

崔孝寬翻身上馬,帶著數個侍衛,揚鞭而去。

徐晏清望著他的背影,佇立片刻,便也踏上行程。

唯有滾滾寧河水,默默注視遠行人。

……

蘭州,金城。

高府之中,高楷正升堂議事。

“唐檢,這三月以來,奉宸司潛入京畿、山南西、劍南三道,可有什麼收獲?”

唐檢拱手道:“主上,奉宸司探知,京畿道,齊國公董澄,數月以來厲兵秣馬,頗有征伐之兆。”

“哦?”高楷好奇道,“不知他兵鋒所指何方?”

唐檢回言:“依末將看來,除卻河東道,趙王劉競成,便是山南西道,節度使郭羽。”

高楷環顧眾人,問道:“以諸位高見,可知董澄欲往何處動兵?”

竇儀沉聲道:“河東為長安屏障,重中之重,山南西道有漢中、巴南諸州,為秦嶺重鎮,據之可南下攻取劍南道。”

“關中與巴蜀連成一片,便是帝王之基。”

“秦皇漢祖,皆由此進發,東征西討,成就霸業。”

“依老臣看來,董澄必先取山南西道,再奪劍南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