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登台祈雨
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9章 登台祈雨,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燁見此,讚道:“主上料敵先機。”
高楷笑了笑,邁步來至萬歲殿,環顧四下,金碧輝煌,不由搖頭:“將此宮封存,不得肆意搶掠,違者斬!”
“是!”
千秋殿中,耶倫皇後失魂落魄,正欲自縊,忽見一名小黃門奔來,奉上一封書信。
“殿下,這是陛下遺命,請您親啟。”
她接過一觀,不由潸然淚下。
高曇盛稱帝之後,並未修建陵寢,反而大耗錢財,為她塑菩薩像,繪製壁畫,皆在莫高窟中。
一滴滴清淚落下,將書信潤濕,耶倫皇後卸下滿頭珠翠,絞了青絲,換上素服,直往宮門外走去。
一路所經,諸多殺戮混亂之景,她皆恍若未聞。
萬歲殿中,高楷聽聞此事,歎道:“讓她去吧。”
耶倫皇後靜萱,來至莫高窟,便進入窟內,常伴青燈古佛,從此,再未踏出半步。
廝殺半夜,一眾僧兵儘皆授首,敦煌平定。
壽昌縣令望風而降,由此,不過數日,沙州即下。
其後,高楷派夏侯敬德、李安遠、唐檢三人,各領一萬兵馬,前往攻取瓜、伊、西三州。
高曇盛一死,大乘佛國覆滅,三州不過數日平定。
半月之後,整個河西道七州之地,皆納入高楷掌控之中。
隻是,這青黃不接之時,旱災愈演愈烈,難民越積越多,整個西北四州,皆顆粒無收。
高楷連忙下令,讓竇儀籌措糧食,由隴右道鄯州、蘭州等地運來,以此賑濟。
所幸,此前購糧頗多,尚可數月之用。且這次大旱,雖然波及隴右道,卻並未牽連太廣,方才勉強支撐過去。
然而,驕陽似火,數月無雨,不光禾苗枯死,便是河流水井,亦然乾涸,平日喝水都成了困難之事。
半月以來,竟有不少人渴死。
敦煌府衙之中,唐檢拱手道:“主上,河西道大旱牽連甚廣,如今,已是燃眉之急,若再無雨下,恐怕……恐怕釀成民亂。”
高楷眉頭大皺:“河西道七州,哪些地方最嚴重?”
“涼、甘、肅三州,尚可捱過,這西北四州,已然刻不容緩。”唐檢回言。
高楷聞言若有所思,起身眺望天色,見烈日炎炎,傾瀉磅礴金光,不見半分雲彩,亦無半點風。
更無水氣。
觀望許久,卻不見絲毫轉變,不由愁眉不展。
眾人建言獻策,請道士和尚施法祈雨,高楷無法可想,便也樂見其成,派人張貼告示,請來數個得道高僧,有道真人,登壇作法。
奈何,一番折騰下來,耗時耗力,老天爺卻連半個噴嚏也無。
依舊晴空萬裡。
遷延數日,高楷隻得派遣兵卒,護持百姓至涼、甘、肅三州,及隴右道,暫且安身。
然而,這不過杯水車薪,大旱未解,西北終究不穩。
遲早爆發大亂。
高楷食不知味,急得口生燎泡,這一夜,正輾轉反側,毫無睡意。
便出了房門,在院中徘徊。
抬頭一望,一輪明月高懸,大放光華,群星皆隱,不敢與其爭輝。
高楷忍不住歎道:“過剛易折。”
“太過剛強,不利於穩定民心,若要長治久安,須得懷柔,恩威並施。”
“何況,月有陰晴圓缺,凡事過猶不及,尚需適可而止。”
想到這,他隱約有所領悟,再抬頭,忽見東南方位,一片幽藍之氣飄飛,正逶迤而來。
不覺一笑:“山重水儘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天道運轉之下,必有一線生機。”
翌日,他於府中升堂議事,眾人聯袂來見。
“楊燁,你召集青壯,於城外三危山上,建造一座高台,名祈雨壇,高九尺,共三層。”
“再製三百六十麵黑色旗幡,環繞高台四周。”
“三日後,我齋戒沐浴,前往高台祈雨。”
“青壯不可白做勞碌,便以工代賑。”
楊燁遲疑道:“主上,這些時日,道士和尚往來不少,使儘渾身解數,仍不見半滴雨下。”
“且其等儘皆斷言,火德正盛,水德退隱,並非祈雨之時。”
“主上登台祈雨,若求來雨水,自是民心敬服,倘若不成,恐怕……恐怕大損威望。”
高楷笑道:“成與不成,皆是我一分誠心,何必瞻前顧後?”
“你且去安排,我自有辦法。”
“是……”楊燁遲疑著去了。
三日之後,高台建成,高楷徒步出城,登上三危山,來至台頂。
放眼望去,整座敦煌城外儘收眼底,卻籠罩在一片熾熱金光之中,熱浪滾滾,著實難捱。
山下,城中百姓聽聞此事,自發前來相助。雖無力獻祭貢品,卻也虔心叩拜,祝禱高楷成功。
東側一角,蘆棚之下卻有數個道士和尚佇立,遠見高台之上,一無二十八宿旗,二無焚香禱告,三無注水缽盂,不由搖頭:
“高君侯太過托大,祈雨之事,怎能這般兒戲。”
“是極,似我等修行水德之法,體悟三元大道,施展法術神通,百般誠心,卻仍喚不動雨師下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