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煎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頤指氣使,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高煎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佑十二年,四月。

天氣酷熱,已一月有餘沒有半滴雨下。

禾苗本是需水之時,所幸高楷提早安排,不至於焦渴枯死。

然而,一旦曠日持久無雨,這些準備也不過杯水車薪。

高楷望一眼烈日,心中憂慮越發濃重。

“這時節,生產力低下難以抵抗天災。一旦大旱,牽連數州,必會引起大亂。”

正愁眉不展時,忽見唐檢大步走來,拱手道:

“主上,探馬來報,西涼大軍進犯。”

高楷眼神一凝:“何人為將,有多少兵馬?”

唐檢回言:“西涼此次兵分兩路,一路由雲麾將軍趙元謙為主,率兩萬士卒兵臨鄯城。”

“另一路,由左驍衛大將軍李正則統領,卻在琵琶山一帶徘徊,行蹤不定,不知多少兵馬。”

高楷思量片刻,沉聲道:“速速召集府中文武,來前堂議事。”

“是!”唐檢匆匆去了。

過不多時,便見群臣彙聚,分列兩側,敘禮畢,高楷直截了當道:

“西涼兵鋒又至,來勢洶洶,諸位可有良策退敵?”

楊燁拱手道:“西涼大軍遠道而來,糧草輜重必然供應困難,所求者不過速戰速決,以免無功而返。”

“我等以逸待勞,可采取守勢,暫且避開敵軍兵鋒,挫其銳氣,再緩緩圖之。”

高楷稱讚道:“此為上策。”

“卻不知這李正則何方來曆?”

鄧驍回言:“主上,李正則出身顯赫,為趙郡李氏一支,曾隨先帝征伐高句麗,因兵敗被貶,至甘州邊陲之地為一方郎將。”

“張雍起兵之時,他獻城投降,深受信重,屢次攻城掠地,封賞不斷。”

“如今,已是張雍麾下武將第一人。”

高楷微微頷首:“兵法雲: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此人家學淵源,行事頗有章法,令人捉摸不透,不可輕視。”

竇儀點頭道:“主上所言極是。”

“以老臣愚見,這李正則屯兵琵琶山,不外乎伺機而動。”

“倘若趙元謙攻取鄯城,席卷鄯州諸縣,李正則必然引兵進犯廣武,令我等首尾難顧。”

高楷讚道:“竇公老成謀國。”

“廣武軍民甚多,位置險要,不容有失,須得派遣大將領兵鎮守,防範敵軍偷襲。”

楊燁建言道:“主上,可派褚郎將為主將,李都尉為副將,率領兩萬兵卒守禦。”

高楷點頭同意:“登善、安遠,便由爾等堅守廣武,謹慎行事,不可擅自出擊。”

“遵令!”褚登善、李安遠連忙應諾。

竇儀拱手道:“主上,鄯城為鄯州重中之重,絕不可失守,須得著重應對。”

高楷頗為讚同:“我欲領兵親征,率兩萬士卒擊退趙元謙。”

“敬德、須虎,你二人隨行。”

“是!”夏侯敬德、韓須虎俯首聽命。

楊燁思索片刻,開口道:“主上,我等傾力而出,卻不可不防近鄰來犯。”

高楷思緒電轉:“你是說,吐穀渾?”

“正是。”楊燁麵色肅然,“吐穀渾兵多將廣,野心勃勃,時常有窺視之心,不可忽視。”

“主上領兵在外,須得提防其等趁機來犯。”

高楷鄭重道:“此話有理。”

“傳令廓、河、洮諸州刺史,小心行事,謹守城池,嚴防吐穀渾進犯。”

“另派一萬士卒,奔赴達化,聽從長孫調度,以防吐穀渾與西涼夾攻鄯廓二州。”

“遵令!”楊燁躬身聽命。

待調兵遣將完畢,高楷朗聲道:“此番出兵,便由竇公你鎮守金城,處置政事,籌備糧草輜重、安定民心。”

“是!”竇儀肅然應下。

三日之後,高楷誓師完畢,拜彆張氏,當即下令大軍起行。

其後,數百輛車馬,運送兩萬石糧草,緊緊跟隨。

……

卻說鄯州,鄯城之外,趙元謙率領大軍,於北門外五裡處,安營紮寨,設置拒馬槍,連綿數裡。

中軍大帳內,他高坐上首,沉聲問道:“郭郎中,湟水城才是鄯州州治,為何不直取湟水,反而繞道至鄯城?”

下首一人寬袍大袖,麵貌儒雅,聞言笑道:“趙將軍有所不知,湟水城雖為州治,卻偏於東南。隻因王威一己私欲,方才居於首位。”

“這鄯城卻位於鄯州正中,一旦拿下,向南可取廓州,向東可由湟水,直趨蘭州,進退自如。”

這人正是司勳郎中郭道宜,為軍中監軍。

趙元謙麵色淡淡:“郭郎中慧眼如炬。”

“隻是,鄯城雖居正中,卻並非小城,恐怕易守難攻。”

“不知郭郎中有何妙計攻城?”

郭道宜胸有成竹:“將軍稍安毋躁,待我去城下一觀,必能尋得破綻,一舉拿下此城。”

趙元謙淺笑一聲:“那便有勞郭郎中了。”

郭道宜略微拱手,話不多說,當即出了營帳。

趙元謙望著他的背影,麵上掠過一絲陰霾。

左側一親衛憤恨道:“將軍才是主帥,這郭道宜不過一個郎中,竟敢蹬鼻子上臉,不把將軍放在眼中,實在太過無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開國皇帝:從望氣術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