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3章 講信用的龍國,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奮鬥的蝸牛,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隨著法國軍隊被打敗消息一同傳遍歐洲的,還有西班牙人大規模裝備使用的新式火槍。

西班牙新式先進火槍的使用,才是這場戰爭反敗為勝的關鍵。

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是斐迪南三世,天主教羅馬教皇領導烏爾班八世,以及舊教各大同盟國紛紛找到西班牙國王,詢問有關新武器的消息。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也沒有隱瞞,西班牙人自己留下了8萬二代燧發神機銃,2萬一代燧發神機銃。

剩下的所有武器,每把火槍加價三兩銀子之後,全部出售給了同盟國。

歐洲這會軍隊作戰的方式,主要都是采用排隊槍斃戰術。

軍隊通常會排成整齊的隊列,一般分為多排,前排士兵射擊後,後排士兵依次上前射擊,形成連續的火力輸出。

這種戰術要求士兵們保持緊密的隊形和高度的紀律性,以確保火力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當然,這種戰鬥方式,對於火器性能要求更高。

有著強力火槍的一方,絕對可以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龍國的燧發槍,就算是一代燧發神機銃,無論是射速還是射擊距離,在歐洲戰場上那也是占據著絕對優勢的。

有了新式武器加持的舊教同盟國一方,開始在歐洲戰場上大殺四方。

被打的哭爹喊娘的新教勢力聯盟一方,也是在葡萄牙的牽線之下,找到了陳知行。

法國,丹麥,瑞典以及新教各諸侯國派出的代表,紛紛來到葡萄牙找陳知行談判。

隻不過,陳知行拿出了西班牙人的歐洲軍火壟斷合同之後,眾人也無話可說。

沒辦法,龍國人太講信用了,法國人出價高出一倍,陳知行都不鬆口。

任憑新教同盟這邊如何加價,陳知行就是一句話:“我們龍國是一個講信用的國度,彆說價格高出一倍,就算高出100倍,龍國也不會撕毀合同的。”

新教同盟這邊沒辦法了,要不是明白龍國不好惹,大家都打算搞一搞陳知行這個龍國太子了。

不過後來龍國城的一位總督在酒後給眾人出了一個主意,你們可以自己派船去龍國買嘛,雖然路途遠了一點兒,雖然合同標明了就算歐洲人去東方,龍國也不能賣火器給歐洲人。

但你們完全可以到龍國周邊的國家去買啊,東方的馬六甲海峽那邊就有賣龍國火器的地方。

有了辦法的歐洲新教同盟,一窩蜂的派出船隊,往東方跑去。

不過他們要是想把新武器給帶回來,那也是一兩年之後的事情了。

陳知行這一趟的歐洲之行,任務完成的很是不錯,有了40萬支新式武器的注入,原本還有些疲軟的舊教聯盟,一下子又硬了起來。

歐洲再一次掀起了腥風血雨。

就在歐洲那邊又開始不斷死人的時候,神武七年(1643年)五月二十九,經過五個多月的時間,龍國的商業改革基本上平穩過渡完成,進入了正軌。

陳平安也就把目光暫時從商業改革上轉移,開始了新一波的造勢宣傳。

神武七年(1643年)五月二十,《龍國日報》上刊登了最新的龍國疆域圖,島國,琉球以及呂宋、印尼群島等區域被重新統計繪製進了新的龍國疆域圖中。

經過近五個月的時間,有著蒸汽戰船的輔助,內閣走遍了島國,琉球以及呂宋、印尼群島等地,確認了這些地區都被皇帝偷摸摸給打了下來的事實。

大臣們對於陳平安這個皇帝開疆拓土的事實確認之後,陳平安毫不猶豫的立馬對自己的功績開始了大規模的宣傳。

《龍國日報》頭版頭條,一篇名為《聖主開疆拓宇,龍威震懾八荒——恭頌陛下絕世功勳》的文章,迅速傳遍龍國本土。

今聖主陳平安陛下以天縱之才、神武之姿,南征北戰,將島國,琉球以及呂宋、印尼群島征服,為我龍國開疆拓土,將龍國之威播撒四海,實乃我龍國子民之福,亦是華夏千年未有之榮光!此乃亙古未有的盛世壯舉!

遙想昔日,島國倭寇猖獗,屢屢犯我華夏沿海,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沿海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然天佑龍國,聖主降世!陛下以雷霆之勢,派遣十萬大軍跨海征倭。李、趙二將,奉陛下之命,率領精銳之師,戰船如林,旌旗蔽空。倭國雖自詡經營多年,卻在我龍國雄師麵前不堪一擊。都城陷落,德川幕府與天皇俯首稱臣,曾經不可一世的島國,如今已化作我龍國之島省。

陛下不僅以武力征服其地,更以仁政教化其民,四百餘萬龍國移民紮根島省,龍國語成為主流,三級公民製度、土地公有製政策與移民民族大融合政策並行,短短時日,便讓島省麵貌煥然一新,此等文治武功,古今誰人能及?

而台灣省之開拓,更顯陛下之高瞻遠矚。陛下以非凡之遠見與魄力,將其納入版圖,改名台灣省。多年經營,三百多萬移民奔赴台灣,開墾良田六千多萬畝,為我龍國爭霸天下提供了堅實的糧草後盾。台灣省,已然成為龍國東南之明珠,閃耀著奪目光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