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6章 《龍國日報》的宣傳,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奮鬥的蝸牛,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章羅列出了百官們的年俸清單,這份年俸清單,老百姓們聽了都得流淚。

陳平安先以事實證明官員們貪汙,完全都是因為迫不得已,完全就是因為生活的逼迫。

然而,朝廷沒錢,國庫沒錢,想要提高官員待遇,千難萬難。

為了改變整個官員體係貪汙成風的風氣,皇帝拿出自己的錢財,開始補貼官吏們的俸祿。

然後又公布了新的俸祿標準。

新的俸祿標準,是個百姓聽了都得流口水。

文章的最後勉勵百官,高薪養廉政策實施之後,應當勤勉儘責,杜絕貪汙。

陳平安這個皇帝的文章之後,接下來的幾天,全都是各種各樣有關高薪養廉好處的文章。

特彆是一篇名為《細數高薪養廉之利》的文章,用一些小例子,深入淺出,讓龍國這會兒的百姓都能明白高薪養廉的好處。

龍國推行的“高薪養廉”政策,這對咱平頭百姓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其中的好處,聽我細細道來。

減少盤剝,日子輕鬆

以往,地方小吏俸祿微薄,為了養家糊口,常常想法子從咱們百姓身上撈錢。就拿收稅來說,本隻需交十文錢的稅,小吏們卻以各種名目,讓咱們多交三五文。這些多收的錢,都進了他們自己的腰包。辦個戶籍證明,也得向咱們索要好處費,不給就百般刁難。

如今,小吏每月能拿到三兩銀子的俸祿,生活有了保障,就不用再靠盤剝咱們來維持生計。如此一來,咱們的負擔就能減輕,生活也能更輕鬆。

公正辦案,社會安穩

過去,因為俸祿低,小吏在辦案時,容易受利益驅使,喪失公正。要是有人打官司,給的賄賂多,小吏就偏袒哪一方。

張三和李四因為宅基地起了糾紛,李四給小吏送了一隻雞,小吏就幫著李四說話,讓有理的張三吃了虧。

可現在,小吏有了穩定的收入,就不會輕易被賄賂打動,能夠公正地處理案件。這樣一來,社會上的歪風邪氣就能得到遏製,咱們百姓也能在一個公平、安穩的環境中生活。

為民辦事,生活改善

以往,不少官員忙著撈錢,無心為百姓辦事。村裡的路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泥濘難行,向官府反映多次,也無人過問。

但現在,官員有了高薪,不用再一門心思搞錢,就會把精力放在正事上。

就說縣令,每月有250兩銀子的俸祿,足夠過上好日子,自然就會想著為百姓謀福利。他可能會組織人手修繕道路,讓咱們出行更方便;也可能會興修水利,保障農田灌溉,讓莊稼年年豐收。

龍國的“高薪養廉”政策,對咱們百姓來說,好處數都數不完。它不僅能讓咱們免受官吏的盤剝,還能讓咱們生活在一個公平、公正、繁榮的社會裡。

由《龍國日報》掀起的這股高薪養廉風,徹底的在全龍國各地的街頭巷尾瞬間炸開了鍋。

無論是茶館酒肆,還是田間地頭,百姓們無不熱議紛紛。

正一品官員月俸米1500石,哪怕是最底層的從九品,每月也能拿到30石俸米。

如此高額的俸祿,就算是從九品官員每月的俸祿,也足夠普通人家一年滋潤的花銷了,百姓們聽聞,都滿是驚歎與羨慕。

當然,百姓們也終於明白,官老爺們以前為什麼整天都在想著怎麼貪汙撈錢了,原來前朝官老爺們的俸祿那麼低。

現在好了,皇帝拿自己私房錢給官老爺發俸祿,官老爺們總不會在貪汙,總能為老百姓們乾點正事兒了吧?

然後,還是新皇帝好的念頭,徹底深入百姓心中。

神武皇帝一登基那會兒,就開始在全國推廣紅薯、玉米這些高產農作物,正是因為有這些高產農作物的普及,才有了如今龍國的重新安穩,百姓們總算是又能吃飽,不用再餓死了。

現在好了,神武皇帝又拿自己的錢來補貼官員俸祿,以後官員們不用再貪汙了,大家的日子不就更好過了?

好吧,陳平安乾的那些好事兒,哪裡又可能不自己給自己大力宣傳的?

大力推廣紅薯、玉米這些高產農作物,這種功在當代,名在千秋的好事兒,陳平安早就通過《龍國日報》傳遍了天下。

這樣的功勞,陳平安才不能讓文官集團們給撈了去呢。

龍國成立後,《大明日報》正式更名為了《龍國日報》,而且成為了全龍國唯一一份官方允許發行的報紙。

陳平安這個皇帝可是規定了,報紙這種東西,沒有皇帝的允許,誰敢私自辦報,那都是誅九族的大罪。

正是因為壟斷,再加上《龍國日報》通俗易懂、深入百姓的辦報風格,才讓《龍國日報》成了整個大明最為炙手可熱的宣傳風口。

單單一個《龍國日報》上的廣告業務,每月就能給陳平安帶來一百多萬兩白銀的收入。

陳平安平時做的一些正麵好事兒,基本上都會通過《龍國日報》給傳遞出去,從而不斷的樹立陳平安這個皇帝的正麵形象。

老百姓是跟風的,有這個可以掌握全國輿論的大殺器在,陳平安自然不會不利用。

接下來對文官集團的開刀,《龍國日報》就在其中扮演了決定性的作用。

文官集團們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掌握了輿論的話語權。

這一局麵的形成,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多種方式逐步構建起來的。

把控教育資源,培養輿論“後備軍”。

明代文官集團憑借自身的政治地位和影響力,深度掌控了各級教育機構。在官學體係中,從中央的國子監到地方的府學、州學、縣學,任教者大多為文官。

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傳授儒家經典,更將自身的政治理念和價值觀念灌輸給學生。

這些學生經過多年的熏陶,成為文官集團的忠實擁護者,為輿論話語權的延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

...................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