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0章 登基後的改革,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奮鬥的蝸牛,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京營的組建由陳平安這個龍國新皇親自出麵,整個新京營的組建可以說是由陳平安一手搭起來的。

除了搭建新兵營,陳平安還親自下場,與士卒們一起訓練,麵對和新皇同吃同住同訓練的待遇,新京營的所有士卒們都是異常的興奮。

再加上新京營每月二兩銀子的足俸,每天的管吃管住,餐餐有肉,以及每天的洗腦思想教育課,僅僅兩個月的時間,新京營所有士卒,對於陳平安的個人崇拜,都達到了頂點。

除了新京營,北直隸地區所有各府各縣的軍事力量,跟山東一樣,也都被陳平安給徹底的消化。

好吧,陳平安隻動了北直隸的軍事一塊,行政方麵,陳平安沒有動,還是按照大明朝之前的行政體係在運轉,陳平安一點插手的意思都沒有。

這就給朝廷諸公們釋放了一個非常和諧的信號。

正是因為這個信號,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大明朝各省各縣都安安穩穩的改換了旗幟,全部已經承認新朝,擁護陳平安這個神武大帝。

這一點,讓陳平安還是非常欣慰的。

陳平安費了這麼大功夫,跟一個個都是貪官汙吏的朝廷諸公們虛與委蛇,為的是什麼?

為的自然就是這個平穩過渡了。

至於陳平安想要在新朝實現的法治和土地公有製度,現在可還不是時候。

至於說什麼才是時候,自然是等先把全國的軍隊掌握到手裡之後再說了。

目前整個龍國,所有省份,所有軍事力量雖然都歸順了陳平安,但真正被陳平安掌握在手中的軍事力量的省份,隻有山東和北直隸。

其他省份的軍事力量說是歸順,但真歸順還是假歸順,這誰又能說的準?

就拿大同和宣府來援京城的那四萬士卒來說,再聽到崇禎禪位,新國建立,陳平安稱帝之後,雖然沒有再次進攻京城,但也沒交出兵權,而是又灰溜溜逃回了大同和宣府去了。

就連陳平安穩定北直隸,把北直隸各府縣的士兵全部清理一遍,都花費了兩個多月時間,陳平安想要真正的掌控整個大明的軍力,可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完成的。

想要和平過渡,就得慢慢來,一些事情是急不來的。

除了北直隸的軍隊,陳平安還動了紫禁城中的太監和宮女。

紫禁城中太監有名,宮女2342名。

陳平安隻留下了500多名剛入宮不滿半年,又沒什麼地位的太監,宮女則是一個也沒留。

明朝的皇帝,可是有不少死的莫名其妙的,大明朝的這些老太監,陳平安可一個也不敢用。

剛入宮不滿兩年的太監還都是一些新嫩,陳平安又是專門挑選的一些沒地位的,身家清白的,這些太監基本上沒什麼派係,再經過一番嚴格審查之後,也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留在宮裡倒也是不礙事。

其餘的太監、宮女,願意回家的發一筆錢送他們出宮。

無家可歸的,不願意離開的,陳平安專門在皇宮外找了一處行宮,把這些人全部圈養了起來,讓他們做工,讓他們生產肥皂,替自己賺錢。

從留在宮中的500多名小太監中,陳平安選出來了識字的,重新組建了一個新司禮監。

對於朝政,陳平安就安排新司禮監的這幫太監們,去跟朝廷諸公們玩。

陳平安都懶得去管朝政諸事兒。

“木匠皇帝”朱由校在位期間,將朝政大事委托給太監魏忠賢等人處理,自己則沉迷於木工活,在他統治的七年間,幾乎沒有正式上朝理政,還不是啥事沒有?

陳平安把朝政交給新成立的司禮監,也沒什麼不放心的。

反正朝政這個東西,陳平安回頭還得需要推倒重建,這會兒也就沒必要去跟朝廷諸公們瞎浪費精力了。

陳平安現在就是要先收軍權,回頭等把全國的軍權都把握住了,一幫子隻會之乎者也的文臣們,還不是任由陳平安隨意拿捏的?

當然,陳平安也不是一點事情都不管,陳平安唯一插手的朝政就是要求文官集團在全國大力推廣玉米和紅薯的種植。

糧食問題在古代可是天大的事,大明朝之所以亂,根本原因在於百姓吃不飽。

玉米和紅薯這兩種作物,堪稱災年“救星”,它們產量極高,還特彆耐旱抗災。

同樣一塊地,種麥子能養活一百人,種玉米就能養活二百人,要是種紅薯,足足能養活三四百人。

就拿龍國當下的人口狀況來說,一旦大力推廣玉米和紅薯,不出兩年,雖說不敢保證讓天下百姓都過上富足的生活,但因饑餓而喪命的人數,肯定能銳減數十倍。

老百姓餓不死了,龍國自然也就會安穩下來。

回顧曆史,明朝以前,中國人口從未突破一億大關,達到五六千萬就算是人口鼎盛了。

然而從明末開始,人口數量瘋狂攀升,到清朝末年,竟然突破了四億,宋明兩朝人口巔峰加起來都比不上。

究其根源,正是明末清初時,玉米和紅薯傳入中國,為人口的爆發式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

如今陳平安成立龍國,當上了皇帝,自然是得儘快的讓整個龍國先安穩下來了。

關於行政,陳平安什麼都可以不管,唯獨不能不管農業。

作為陳平安這個神武大帝唯一要求推行的政策,龍國的士大夫階層們自然是不遺餘力的去完成了。

瑪德,皇帝就提了一個要求,自己這幫子大臣們還不努力去做,那以後大家還想不想混了?

於是,在文官集團不遺餘力的推動下,在《大明日報》的全國範圍推廣下,再加上山東早已推廣玉米紅薯多年,有著充足的種子,玉米和紅薯開始在新朝盛行。

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北直隸被陳平安徹底掌控,京營的訓練也初見成效之後,陳平安決定開始自己的下一步。

目前,龍國的能打的軍隊,還未在陳平安掌握中的主要還有四處。

第一處就是在山西的大同、宣府兩鎮,這兩鎮作為防禦大清南下劫掠的兩處重要軍事重鎮,就不需要多說了,這裡作為經常直麵清軍的區域,有著8萬精銳。

.................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