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的蝸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4章 火炮生產定型,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奮鬥的蝸牛,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這一台發電機的帶動下,整個科學研究所的所有房間裡的燈泡都可以被點亮。

當然,這些燈泡都是陳平安從現代帶回來的。

以明末這邊的技術條件,現在想要生產出燈泡來還是有些難度的。

不過,也已經有研究員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在根據陳平安提供的燈泡技術資料在開始研究燈泡的製作了。

至於多久才能出成果,那得看明末這群研究員們的本事了。

研究所這邊的這台發電機,算是整個大明唯一一台正式投入使用的發電機。

當然,這台發電機的用處也就隻是用來晚上點燈泡了。

發電機搞出來以後,研究所這邊目前正在主要攻克的難題就是轉爐煉鋼設備和無縫鋼管生產線。

轉爐煉鋼設備和無縫鋼管生產線,都是需要用電力來驅動實現的兩套設備。

雖然陳平安從現代時空把盧卡斯搞出來的設備模型給帶了過來,但科學研究所這邊想把這兩套設備給完全複刻出來,也是有一些難度的。

在葉廣輝的陪同下在科學研究所裡轉了一圈之後,陳平安見一群研究員如今正在加班加點的研究著,也就沒有多打擾,稍微的了解了一番研究進度之後也就打算離開科學研究所。

陳平安:“廣輝啊,你們科學研究院不要隻局限於這一百名研究員,回頭也自己想辦法去多發掘一些適合科學研究的人才。”

“科學研究所的人數越多了,研究成果才會越多,當然,加入的人才,全家必須搬遷到平安鎮居住,保密工作和安全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葉廣輝一聽可以多招收一些研究員,心中大喜。

科學研究所的這些銃匠們,其實多多少少都是認識那麼一兩個有技術,有想法,動手能力強的工匠型人才的。

隻不過,科學研究所這邊搞的東西都太先進了,眾研究員們也拿不準陳平安的心思,即便是有想多拉幾個人進研究所,增強研究所實力的心思,也不敢說出來。

現在好了,陳平安竟然自己開口了,葉廣輝自然是喜出望外。

“好的,大人,回頭我們就研究一下人才引進的事情。”

陳平安點點頭:“研究所這邊,以後有什麼想法都可以跟我提,隻要是對研究有用的,隻要保密工作做好了,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葉廣輝趕緊的點頭答應。

離開科學研究所,陳平安下一站的目標是火炮工坊。

炮匠工坊是在崇禎三年六月二十六正式成立的。

崇禎四年二月,陳平安之前在山西那邊剿賊那會兒,就已經收到了拿破侖1841型6磅野戰炮和拿破侖1857型12磅野戰炮的鑄造工藝定型的消息。

經過七個多月的研究,這兩種輕重型號的野戰炮,最終定型的鑄造工藝都是陳平安提供的鐵芯銅體鑄造法。

使用鐵芯銅體鑄造法鑄造出來的兩種型號的拿破侖野戰炮,重量比陳平安提供的參數少了30公斤左右。

重量變輕的同時,性能卻未曾降低分毫。

這樣一來,不僅鑄炮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更加輕便的炮身在野戰環境中操控起來也是更加的容易。

當然,除了兩種火炮的鑄造技術被攻破,開花彈的製造技術同樣被攻破。

聽說陳平安要來鑄炮工坊之後,鑄炮工坊的負責人孫濟文趕緊的放下手中的活計,跑到工坊門口等著接待陳平安。

孫濟文這個鑄炮工坊的負責人,也是眾炮匠自己一致推舉出來的。

能被大家都信服的人,其鑄炮水平和技術,那肯定是眾人裡最優秀的一個。

陳平安剛到工坊門口,孫濟文便迎了上來,恭敬地行禮道:“大人。”

孫濟文隻是簡簡單單叫了一聲大人之後,便再也一聲不吭了。

很顯然的這位孫炮匠,不是一個善於言談拍馬的人。

陳平安微笑著點頭示意,問道:“孫師傅,工坊如今的生產狀況如何?”

孫濟文一本正經地彙報道:“大人,自從大人提供的鐵芯銅體鑄造法鑄造流程定型後,生產進展頗為順利。”

“按照目前的人力與物料供應,我們十位炮匠一人可以負責一條生產線,每月可產出拿破侖 1841 型 6 磅野戰炮6門,拿破侖 1857 型 12 磅野戰炮2門。”

“且開花彈的製造也漸趨穩定,每月能生產100枚合格的開花彈。”

陳平安點點頭,這個數量,對於現在的陳平安來說,隻能算是可以。

陳平安走進工坊,隻見匠人們各司其職,忙碌而有序,陳平安沒有去打擾,而是讓孫濟文帶自己去庫房查看那些已經鑄造好的成品炮。

保存火炮的庫房環境很是不錯,乾燥且通風,可以有效避免火炮因受潮而生鏽、被腐蝕。

火炮的一些機械部件,炮架的活動部分等,都塗抹上了潤滑油,防止部件生鏽和磨損。

庫房裡,各有一門組裝好的6磅炮和12磅炮,其餘的大炮都是被拆成易於長途運輸的零件狀態。

孫濟文:“大人,目前兩種野戰炮已經是開始量產兩個月了,庫房這邊已經存放了12門6磅炮和4門12磅炮。”

陳平安點點頭,走到一門組裝好的火炮前,仔細端詳,伸手觸摸著涼涼的炮身,心中滿是欣喜。

孫濟文在一旁介紹道:“大人,這炮車有了您提供的那個軸承後,就算是12磅炮一千斤的重量,在戰場上用人力推拉起來也非常的輕便,這對行軍打仗可是極為有利的。”

孫濟文說著,還親自抬起一輛12磅炮的炮車推了推,一個人就能移動。

當然,這也與庫房的地麵平整且堅固有關。

不過,就算野外地形更複雜一些,三四個人也足以輕鬆駕馭一輛12磅炮了。

6磅炮的話,兩個人就可以輕鬆搞定。

孫濟文:“大人,這兩門炮都是屬下鑄造的,這炮身上都有屬下的名字。”

“其他大炮的炮身上,也都有鑄炮主管的名字。”

“一旦大炮出現質量問題,大人可以按名問罪拿人。”

..............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