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96、主意,[紅樓]明初種田指南,則美,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轉眼間,省裡召開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的日子到了。
林婉兒乘坐專車抵達會場,受到了熱情接待。
會議現場座無虛席,來自全省各地的基層乾部、專家學者齊聚一堂。
當主持人宣布請青鬆村黨支部書記林婉兒上台發言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林婉兒緩步走上講台,目光掃過台下那一張張期待的臉龐。
她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青鬆村的故事。
從最開始如何帶領村民擺脫貧困,到後來如何整合資源、發展集體經濟,再到最近麵對輿論風波時的冷靜應對……
每一個細節,她都娓娓道來,既沒有刻意渲染,也沒有回避問題。
她強調:“農村的發展,不是靠一個人、幾個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製度的保障。”
“青鬆村的成功,並不是我個人的能力有多強,而是我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這條路,或許並不完美,但它真實可行。”
台下的聽眾紛紛點頭,許多人拿出筆記本認真記錄。
演講結束後,現場再次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會後,不少乾部主動找上門來,希望能去青鬆村實地考察學習。
林婉兒一一答應,並承諾將提供詳細的資料和對接人員。
她深知,隻有真正把經驗分享出去,才能帶動更多鄉村共同發展。
回到青鬆村後,林婉兒立即召集核心村乾部開會,布置接待任務。
“我們要以開放的心態迎接每一位來訪者。”她在會上強調,“不能藏著掖著,要把所有流程、數據、經驗都展示出來。”
“這樣,彆人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眾人紛紛響應,開始著手籌備接待事宜。
不久之後,第一批考察團如期而至。
他們參觀了加工廠、光伏電站、合作社、文化廣場等多個項目,對青鬆村的治理模式和發展路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臨走時,一位來自偏遠山區的村支書拉著林婉兒的手感慨道:“林書記,您讓我看到了希望。回去以後,我也要試試看,能不能在我們村搞出點名堂。”
林婉兒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隻要你肯乾,一定能行。”
送走了考察團,林婉兒回到辦公室,疲憊卻滿足地靠在椅背上。
她知道,這隻是個開始。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青鬆村,也會有越來越多的村莊走上振興之路。
她望向窗外,陽光灑在稻田上,金燦燦的一片。
那是希望的方向,也是她前行的動力。
---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林婉兒正在村委會辦公室整理文件,李曉燕匆匆推門進來:“林姐,省農業廳發來通知,說下周有個全國性的農村發展模式研討會,想邀請你作為主講嘉賓。”
林婉兒接過文件,眉頭微微皺起:“這麼快?”
李曉燕點頭:“是啊,聽說是因為你在推進會上的發言反響太好了,特彆是關於‘陽光工程’的實踐案例,被多家媒體轉載,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
林婉兒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那我們就得準備得更充分一些。”
當天下午,林婉兒召集趙建國、王秀蘭等幾位骨乾乾部開會。
“這次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規格比上次高得多。”她開門見山地說,“我們必須拿出更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案例,尤其是陽光工程的實際成效。”
趙建國立刻表態:“沒問題,我這就安排人整理財務報表、村民分紅記錄、就業數據這些材料。”
王秀蘭也補充道:“文化廣場那邊可以做一場專題彙報,讓外地代表看到我們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麵的成果。”
林婉兒滿意地點點頭:“好,大家分頭行動,務必確保萬無一失。”
接下來的幾天,整個村委會像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加班加點整理材料、拍攝宣傳片、設計展板。
加工廠的工人們也配合錄製了一段生產流程的視頻,展示了現代化加工車間和嚴格的品控體係。
就連鎮上的小學,也被臨時動員起來,孩子們排練了一場關於“鄉村振興”的情景劇,將在展覽期間表演給來訪者看。
一切準備就緒後,林婉兒帶著團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
---
研討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現場氣氛莊重而熱烈。
林婉兒作為唯一一位來自基層的發言人,站在聚光燈下,從容不迫地講述了青鬆村從貧困走向富裕的全過程。
她詳細介紹了陽光工程的運作機製,包括資金來源、監管方式、收益分配等關鍵環節。
“我們的做法並不複雜,”她說,“但每一步都必須透明、公正,才能贏得村民的信任。”
她的發言結束後,會場上響起了長時間的掌聲。
許多與會代表紛紛提問,有的關心資金安全,有的關注可持續發展,還有的希望了解如何複製青鬆村的經驗。
林婉兒一一作答,言辭懇切,邏輯清晰,贏得了滿堂喝彩。
會後,一名來自雲南的縣委書記找到她:“林書記,我剛看了你們的宣傳片,真是令人震撼。我想帶一個代表團去青鬆村實地學習,不知是否方便?”
林婉兒微笑著說:“當然歡迎,我們一直主張資源共享、經驗共享。”
---
回到青鬆村後,林婉兒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忙碌。
全國各地的考察團紛至遝來,有的來自西部邊陲,有的來自東北老工業基地,還有來自沿海發達地區的調研組。
每一次接待,她都親自陪同講解,毫無保留地分享經驗。
有時一天要接待三批客人,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
但即便如此,她從未表現出一絲倦意。
她知道,這是青鬆村的責任,也是她的使命。
某天傍晚,她在村裡巡查時,遇到了幾個正在田間勞作的村民。
“林主任,您怎麼又來了?”一位中年漢子擦了擦汗,笑嗬嗬地打招呼。
林婉兒笑了笑:“來看看你們乾活的情況。”
“放心吧,大家都乾勁十足。”另一位年輕小夥子插話,“現在不僅有工資拿,年底還能分紅,誰不願意好好乾?”
林婉兒欣慰地看著他們,點了點頭:“辛苦你們了。”
夜幕降臨,她獨自坐在村委會樓頂,望著漫天繁星。
風輕輕吹過,帶來田野的清香。
她想起了小時候那個夢想??讓更多人吃飽穿暖,有書讀,有尊嚴地活著。
如今,這個夢想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一條新消息。
打開一看,是聯合國那位張教授發來的:
“林主任,好消息!青鬆村已被列入全球可持續發展示範村候選名單,明年春天我們將組織一次國際交流活動,屆時誠邀您出席並發表主旨演講。”
林婉兒看完,嘴角微微揚起。
她合上手機,抬頭望向遠方的山巒。
那裡,星光璀璨,仿佛無數雙眼睛在注視著這片土地。
風吹過稻田,帶起一陣陣金色的波浪。
那是希望的方向,也是她前行的動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