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一章反應,一個電影帝國的誕生,愚樂,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979年,4月30日,星期一。

風小波站在公司大廈附近的一家書報攤前,一邊打著哈欠,一邊翻著各種雜誌,準備買一本用來打發時間――上班很無聊的,尤其是生意清淡的時候。

他口味很雜,買雜誌隻看封麵,要麼上麵有美女,要麼上麵有他感興趣的標題。

翻了幾本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明報周刊》。

封麵是一男一女,一坐一站,標準的雙人封麵照,沒什麼特彆的,那女的雖然看起來身材不錯,但算不上特漂亮,也沒有漏胸露大腿,風小波對她不感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封麵上的標題――“20歲,3個月,香港最年輕的千萬富豪發家史!”

拿起雜誌,三下兩下翻到封麵人物專訪欄目。

“沈衝,男,20歲,矩陣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大學肄業生,魔方發明者,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裡,狂賺數千萬港幣,創造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快的賺錢紀錄,是香港最年輕的千萬富豪。”

“李開元,女,24歲,矩陣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和合夥人,香港最年輕的千萬女富豪。”

風小波眼皮子跳了跳,20歲,3個月,千萬身家?白日夢麼?

“老板,這期《明報周刊》你看了沒?”

“看了。”書報攤老板放下手中的一疊報紙,一副與有榮焉的表情,說道:“說起來你彆不信,這期《明報周刊》封麵上的兩個人,我都見過,就在春節前,他們倆來求我代售魔方,求了好久,我看他們挺可憐的,就幫忙收了一箱子,沒想到,這才兩三個月,他們就賺了幾千萬。”

“真的假的?”風小波斜著眼睛鄙視:“你吹牛吧?”

“是真的!”書報攤的老板見他不信,從書報攤後麵拎出來一個小紙箱子,指著上麵的字跡說道:“你看你看,這就是當時裝魔方的箱子,這邊還有簽名,李開元,看到沒,就是《明報周刊》封麵上的那個女的,她來收款時候親筆寫的。”

風小波湊過去看了看,確實有個簽名,他用手摸了摸,然後問道:“老板,你留著這個紙箱子乾什麼?”

“我早就看出來他們倆不是凡人。”書報攤的老板得意的吹噓道:“所以留著這箱子,沾沾財氣,兩三個月賺幾千萬,說不定是財神童子轉世。”

“切!”風小波一揮手,鄙視了書報攤的老板幾句,然後揚了揚手中的雜誌,說道:“買一本。”

走進公司大廈,在等電梯時,一個西裝革履的家夥瞄了瞄風小波手中的雜誌,搭訕道:“最年輕的千萬富翁,啊哈?”

“你看過了?”

那人點頭,說道:“比拍電影還神奇,一個春節,就賣了10多萬個魔方,沒過兩月,就打入了北美市場,銷售額突破500萬美元,嗬嗬,我們公司開了七八年,去年一年的銷售額才400多萬美元,還不如人家一個月。”

“你說這是真的麼?”

“《明報周刊》應該不會報假消息,而且魔方確實很火。”那人拿手指了指天花板,說道:“這棟樓裡,每個辦公室都能搜出來一堆。”

“說的也是。”風小波點頭,彆人不說,他自己就有兩個,桌子上擺著一個鏡麵魔方做裝飾,抽屜裡放著一個普通魔方,無聊時候用來打發時間。

一個早晨,經理都在附近晃悠,風小波一直沒機會開小差去看雜誌,於是中午和幾個同事一起去附近的茶樓吃飯的時候,順手把雜誌也拿了,打算邊吃邊看。

“喲,小波,你也買了這期的《明報周刊》啊。”一個男同事看到他手中的雜誌,說道:“早知道你買了,我就不買了。”

“早上經理發癲,一直在我旁邊晃悠,都沒機會看。”風小波問道:“你看過了?”

“我們都看了。”一個女同事按了下行的電梯鍵,然後讚歎道:“沈衝很帥的呀,又會賺錢,那個李開元運氣真好,攀上了這樣的男人,一輩子都衣食無憂了。”

風小波暗戀這個女同事好久了,聞言很不爽,他攤開卷著的雜誌,指著封麵,用嘲諷的語氣問道:“你說他帥?”

“怎麼不帥?”那女孩子瞥了他一眼,說道:“你看看你們,一個個都留著大鬢角,看著就邋遢,看看人家,短碎發,多精神,在看看人家穿的格子襯衫,多清爽,再看看你們,黑西服白襯衫,好像撲克牌似的。”

“就是,就是,個個都以為自己是貓王,是披頭士,其實醜的要死。”

“我最討厭男人留長頭發了,又不會打理,頭皮屑亂飛,惡心死了。”

同行的幾個女同事輪番聲討,風小波和男同事不約而同的摸了摸自己的大鬢角。

擠進電梯,幾個女孩子還在嘰嘰喳喳的討論。

“我覺得李開元的那件風衣不錯,不知道哪裡有賣?”

“你傻啊,馬上都夏天了,買風衣乾嘛?”

“哎,對了,沈衝說他投資了一部電影,馬上就要上映了,你們到時候去不去看?”

“去,當然去。”另一個女孩子說道:“不知道他有沒有參演?”

“你花癡啊!”風小波不屑,作為公司著名的電影通,他覺得有義務給幾個女孩子科普電影常識,“人家是老板,哪個老板會親自去演電影的,邵逸夫演過電影嗎?鄒文懷演過電影嗎?”

“邵逸夫都七老八十了,他演電影誰會去看。”一個女孩子反駁道:“人家沈衝又年輕又帥氣,親自演電影怎麼不行?”

風小波張嘴欲駁,想了想還是消停了,古龍都說了,和女人吵架,是天底下最傻的事情。

“聽說他投資的電影是根據龍虎山凶殺案改編的,會不會很嚇人呀?”

“應該不會吧。”

“哎,小波,龍虎山凶殺案是什麼案子?”

“好像是個什麼雙屍命案,挺轟動的,好多年前的事吧,那時候我還在上中學,記不清了。”

……

費利通(Fred)也買了一本《明報周刊》,他粗通漢語,但對漢字一竅不通,買這本雜誌,是因為他認識封麵人物之一的沈衝。

那天,秘書去買魔方,結果跑了三個街區才買到,他玩了一會之後,敏銳的覺察到這個小玩意,有著巨大的市場前景。

雖然如此,身為彙豐銀行的高級投資顧問的費利通,並沒有特彆關注魔方,因為在彙豐銀行這樣的巨無霸眼裡,魔方和它背後的公司,就好像螞蟻腿上的絨毛。

直到有一天,他和遠在倫敦的家人通電話,七八歲的小兒子跟他彙報在學校裡參加了魔方比賽,這時候,他才恍然發現,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魔方居然已經漂洋過海,席卷全球了。

這麼快的擴散速度,讓費利通很吃驚,對魔方背後的矩陣科技公司興趣大增,正好這家公司的財務都是由彙豐處理,於是他在沈衝來辦理業務的時候,特意約見了他。

雖然沒有聊多久,但沈衝青春年輕的麵容,鮮明新穎的想法,還有對未來的遠見,都給費利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當他看到印有沈衝封麵的雜誌的時候,就隨手買了一本。

走進辦公室,他脫下大衣,摘下帽子,遞給秘書艾麗,等她收拾好了之後,才問道:“艾麗,你會不會讀漢字?”

“先生,我在這裡工作了18年,和無數中國人打過交道,他們語言和文字,對我來說,和英文沒有任何分彆。”

“非常好,你幫我個忙,來翻譯一下這篇文章。”費利通打開《明報周刊》,翻到沈衝的專訪頁麵,說道:“不需要逐字翻譯,把大意說給我聽聽就好。”

艾麗拿過雜誌,一邊閱讀,一邊隨口翻譯成英文。

專訪開頭,用了大篇幅談論沈衝的身世和魔方的營銷,費利通聽了一會,感覺有些失望,都是些常規的故事和商業手段,他覺得這份專訪的水平太低了,再聽下去是浪費時間,於是打算讓艾麗停止翻譯。

就在這時,費利通聽到了”知識經濟“的字眼,新穎的觀點讓他精神一振,開始認真聽起來,可惜雜誌裡隻是很簡略的論述了一下,很快就沒有了,接下來的內容是電影革新之類的話題,費利通對此毫無興趣。

“艾麗,停一下。”費利通抬了抬手,打斷了艾麗的翻譯,問道:“剛才的內容裡,知識經濟,Knowledge-Based-Economy,是不是這個詞?”

“是的,先生。”

“能把有關這個詞的內容翻譯成文字嗎?”費利通說道:“要嚴肅,準確的翻譯。”

“可以。”艾麗看了看雜誌,說道:“隻有很短一段,沒有太多內容,最多十分鐘,可以翻譯好。”

“那趕緊去做吧。”

“那這篇訪談,後麵的內容還需要我繼續翻譯嗎?”

“不用了,我對電影沒有興趣,尤其是中文電影。”

……

清水灣,邵氏片場。

“老蔡,你可真悠閒,一邊品茶,一邊百~萬\小!說,好享受。”

楚原走進蔡瀾的辦公室,一屁股躺在沙發上,長歎一聲,抱怨道:“我可累慘了。”

“你可是邵氏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楚大導演要是不忙,我都要失業了。”蔡瀾笑著站起來,拿了個杯子,給他泡茶,問道:“《絕代雙驕》拍完了?”(注1)

“還沒有。”楚原翻身坐起來,接過茶杯,輕輕喝了一口,說道:“我得緩一緩,偷個懶,再這麼搞下去,不僅身體受不了,心也受不了啊。”

“你我真是相映成趣,我是閒的發慌,你是忙的發慌。”

“你天天上班,玩玩書畫,刻刻印章,工資照拿,生活照過,不知道有多舒服。”楚原唉聲歎氣的抱怨道:“你知不知道,我有多久沒有回家了?”

“多久?”

“其實我也不知道。”楚原苦笑,說道:“自從拍了《流星蝴蝶劍》之後,我每年至少有300天呆在攝影棚裡,連續呆了三年多,你說累不累?”

“你跟方小姐求求情,請個假,回家休息幾天嘛。”

“方小姐是什麼人,你還不清楚嗎?”楚原又躺在沙發上,捶著腰說道:“她恨不得我永遠呆在攝影棚裡,一部電影還沒拍完,就來問下一部拍什麼了,我隻要報個名字,第二天就發通告,說楚原要拍新片了,這樣的狀況,我就是想走也走不了啊。”(注2)

“誰讓你紅呢,邵氏現在的電影,可以沒有狄龍,可以沒有井莉,但不能沒有你楚原。”蔡瀾幸災樂禍的道:“楚千萬的大名,誰不知道?隻要電影海報上簽了你的名字,在台灣票房肯定過千萬,你是財神爺啊,方小姐當然得把你供著。”

“我哪裡算什麼財神爺啊。”楚原挪動了一下腦袋,稍微靠起來一點,說道:“你有沒有看最新一期的《明報周刊》?封麵上的那小子,才是真財神爺,3個月賺了幾千萬,我3年拍了15部電影,累死累活,還不如人家一個月賺的零頭多。”

“你說他?”蔡瀾拿起案頭的雜誌,豎起封麵給楚原看。

“就是他。”楚原見蔡瀾神色有異,問道:“你認識?”

“隻通過電話,沒見過麵。”蔡瀾放下雜誌,說道:“你天天呆在攝影棚裡,兩耳不聞窗外事,這小子,最近幾個月在電影圈裡搞出不少事。”

“什麼事?”

“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蔡瀾在案頭翻了翻,揀出幾本雜誌,作勢欲拋,說道:“你自己看吧。”

“彆,彆,我哪有功夫看,《明報周刊》還是今天吃早飯時候,劇務拿給我看的。”楚原連連搖手,“你隨便說說。”

“簡單的講,就是他預言香港電影行業正在發生一場革命。”蔡瀾放下雜誌,說道:“然後他又辦了兩本電影雜誌,鼓吹電影新人和新電影,聲勢弄的比較大。”

“這沒什麼吧,聽起來和那本《大特寫》差不多。”

“你那都是老黃曆了,《大特寫》去年初就停刊了,幾個編輯又辦了個《電影雙周刊》,才出兩期,就被沈衝收購了,改版成一本周刊,一本月刊。”蔡瀾拿著一本比較厚的雜誌,站起來,遞給楚原,說道:“這是他辦的月刊,你看看,其中有個香港電影市場調查的欄目,非常有參考價值。”

楚原坐起來,接過雜誌,按照目錄,翻到蔡瀾所說的欄目頁麵,匆匆看了幾眼後,不由自主的坐直了身體,認真看了起來。

楚原從50年代就開始拍電影,國語粵語,時裝片古裝片,統統拍過,隻要再拍一兩部電影,導演的電影數量就將突破一百部大關,他可謂電影業的行家裡手,絕對的專家。

正因為專業,所以他一眼就看出來這個香港電影市場調查的意義所在,這裡提供了上千份有效問卷調查之後得到的結果,內容涵蓋電影觀眾的年齡構成,身份學曆,收入多寡,以及觀影習慣,戲院選擇,還有對國語片粵語片的看法,最希望看到的電影內容等等,足有二十多條,分門彆類,條理清晰,對電影公司來說,這是極具參考價值的東西。

楚原匆匆瀏覽了一下之後,拿著雜誌,站起來說道:“本以為這個沈衝,是賺了錢之後,來電影圈隨便玩玩的花花大少,不過看了這個之後,我感覺他的心很大啊。”

蔡瀾點頭,說道:“我也深有同感。”

“你忙吧,我去攝影棚了。”楚原舉了舉雜誌,說道:“這本雜誌我拿回去看看。”

“拿去吧。”蔡瀾站起來,送楚原出門,在分彆前,他有些感慨的說了一句:“楚原,說不定哪一天,我們兩個都要給這個年輕人打工。”

……

――――――――――――――――――――――――――――

注1:《絕代雙驕》大致在這個時候拍攝。

注2:這裡對話信息來自楚原自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