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0章 曹營密議,謀劃徐州,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濮陽,刺史府。

兗州刺史,東郡太守曹操正端坐在主座上,雙目微閉,若有所思。

下首站立著的,正是他所倚重的四位謀士。

此時,幾人正在紛紛進言,言語之中頗有急切之色。

“主公啊,如今形勢萬急,不可再猶豫了!”陳宮是個急性子,一臉急色地說道:“張塵假天子詔,已冊封了王修為青州牧,下一步,必是要打徐州的主意!”

“不錯!”

陳宮說罷,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文士站了出來,正是曹操的得力謀士戲誌才。

戲誌才道:“主公,這王修本是北海主簿,孔融的部下。當年北海遭劫,張塵引兵救援之後,便將孔融帶回鄴城,入朝做了個閒官,而將王修提拔為北海太守。如今,張塵竟授之以州牧大位,以此推想,隻怕這王修早已拜在張塵麾下了。”

戲誌才說著,不由得眉頭緊鎖,滿麵憂容。

這時,隻見一旁,一個身穿褐衣,年過四旬的中年文士開口說道:“主公,張塵已據有三州,如今又得青州。大漢十三州,他已居其四。主公若再不有所作為,這大好江山,可就要姓張了!”

這人名叫程昱,字仲德,東郡東阿人士。

曹操剛到東郡上任時,正逢黃巾餘黨聚眾為虐,程昱率領吏民殊死抵抗,曹操見其有膽識謀略,便將之收為麾下,委任為壽張縣令。

後來,曹操平定兗州,程昱也曾多番獻策,立下不少功勞,也因此擢升為主簿一職,成為曹操倚重的謀士。

“諸公所言,我豈有不知?”曹操長歎一聲,道:“兗州地處四戰之地,若不東取徐州,絕難立足。可是陶謙一向安分守己,我又豈可妄興無名之兵呢?”

曹操說罷,眾人皆沉默不語。

的確,若興無名之兵,必然引得徐州軍民奮力抵抗,而且,豈不也正好給了張塵攻伐的理由?

要知道,公孫瓚的敗亡,便是前車之鑒!

曹操眉頭緊鎖,將目光移向了一旁的一名青年文士。

隻見那人,三十歲出頭,身穿一襲錦衣,頗有幾分貴氣,一看便是出身不凡。

從剛才到現在,他未發一言,麵色沉靜如水,沒有絲毫波瀾。

曹操見他許久未曾發言,便問道:“文若,此事,你有何看法?”

原來,此人不是彆人,正是潁川荀氏子弟,荀彧荀文若。

曆史上,荀彧是曹操最為倚重的謀士,有王佐之才,居中持重數十年,處理軍國事務,兢兢業業,不但為曹操所器重,更是深得官民百姓愛戴。

不但如此,荀彧還為曹操製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同時,還舉薦了如鐘繇、陳群、杜襲等一眾人才。

因其在出謀劃策、匡弼舉人、治民理政等方麵的建樹,也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堪稱曹操麾下的首席謀臣。

隻見荀彧躬身一禮,道:“主公,答主公此問之前,彧想先問主公一事。”

曹操微微正色,道:“講。”

荀彧道:“主公,彧初見主公之時,便覺主公意氣風發,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彼時,董卓亂政,天子蒙塵,主公僅以數千之眾,會盟諸侯,討伐董賊,足見對漢室之忠心。彧想問主公,今時今日,是否初心未改?”

曹操看向荀彧,微微一怔,良久方道:“自是未改,我曹操,永為漢臣!”

“主公!”荀彧聽罷,當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叩頭稽首。

“文若這是何故,快快起來。”曹操不由一驚,急忙起身,上前將他攙扶起來。

荀彧道:“主公,現下漢室之危,不亞於當日董卓。張塵擅權專政,欺淩天子,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也!主公若想匡扶漢室,立不世之功勳,就必須下定決心,與張塵一戰!”

“與張塵開戰?!”曹操不禁一驚,“文若,如今張塵據四州之地,擁兵百萬,奉迎天子,執天下牛耳,我們與他開戰,豈不形同謀反?”

荀彧卻道:“主公,天子陷於鄴城,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凡漢室之忠臣,皆心懷悲憤。主公若能高舉義旗,救天子於水火,則必能令天下士子競相歸附。此為‘天下歸心’也!”

“文若,話雖如此,但如今張塵兵鋒正盛,僅憑我一家之力,如何能夠抵敵?”

一旁的程昱開口問道:“與張塵一戰,固不可免,但還需徐徐圖之,不可操之過急啊!”

“仲德所言不錯。”荀彧道,“我並沒有說,要現在與張塵開戰,方才所言,隻想問主公心意,是否仍然未改?又是否……還對那張塵懷有情義?”

荀彧說著,抬眼朝曹操望去。

曹操麵色未起波瀾,隻是眉毛微微跳動了一下。

“情義歸情義,大義歸大義,此二者,我還是分得清的。”

荀彧道:“主公心中自明,屬下便放心了。”

荀彧說罷,一旁的陳宮不由輕歎一聲:“當日,董承宮變,若是主公遙相呼應,那也……”

“行了,不必說了!”曹操打斷道,“董承,鼠目寸光之輩!他所行之事,不過就是效法我當年刺董。但我早已說過,刺董之事,是我這輩子做過的最可笑的一件事。他殺了一個張塵,難道就不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皇權不立,權臣不息,這麼簡單的道理他都不懂,合該敗亡!”

“主公所言極是。”幾人齊聲應道。

曹操又對荀彧道:“文若,你方才說,現下並非與張塵開戰的時機。那現下,我們又該如何行事?”

荀彧道:“先取徐州立足,截斷張塵南下之路。而後,據兗、徐二州之地,結好汝南袁紹與宛城張繡,北拒張塵。至於二袁之爭,隻需適時援手即可。主公不會看不出,二袁之戰必是雙輸之局,我們沒有必要為此耗費太多兵力,而應將注意力放在徐州上麵。”

曹操聽罷,思索片刻,又道:“可是,還是剛才那句話,陶謙安分守己,我並沒有出兵的理由。”

荀彧道:“陶謙與老太爺乃是舊識,主公可借此關係,結好陶謙。張塵一旦攻取徐州,出於結盟之誼,主公出兵援手,理所應當。聽聞,張塵取並州時,派了沮授前去,三言兩語,便哄得韓馥讓出了並州。這等手段,在下也並非不能,隻要主公兵進徐州,彧自有辦法,令陶謙讓徐州與主公。”

荀彧說著,目光平淡中帶有一絲深遠。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