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保舉公孫,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塵吩咐停當,沮授即領命而去了。

十萬石糧草,光是周轉就需不少時日,張塵要動手,完全來得及。

接下來,就看並州那些細作的手筆了。

此後一連幾日,各地風平浪靜,張塵也在忙於處置朝中的大小事務。

自從天子賜予他總攬軍政大事之權後,張塵的確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要處理的事情也更多了。

而這幾日,朝中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司空荀爽沉屙不愈,終是撒手人寰,享年六十三歲。

荀爽一代賢臣,博通群經,於《詩》、《書》、《禮》、《易》、《春秋》等經典皆有研究,一生著述無數,於文壇、經學,大有建樹。

荀爽一生,尊崇儒學,重視禮製,弘揚孝道,可堪群臣之表率。

天子聞之,亦深感悲痛,傳令依公卿之禮厚葬。

荀爽一死,司空一職也便空缺。

司空位列“三公”之一,專司營建,征發民夫、修築工事城防、水利設施等等,這些都直接關係著農業生產和百姓生計。

古代重農,因此,司空所轄之事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可謂是重中之重。

曆史上,曹操在奉迎天子後,第一個就任的職位便是司空。

司空一職空懸,許多事情便無從開展。

然司空一職位高權重,繼任者既要能力出眾,又要有顯赫的身世,能夠蓋壓群臣。

當然,張塵更希望是自己的人出任,可自己麾下的一眾謀臣,能力雖然出眾,但聲名威望,卻遠遠做不到令朝堂百官折服。

於是,幾日後的朝會,董昭再次上表,請天子以張塵暫代司空一職,行司空之事。

群臣附議,天子也隻得允準。

如今張塵已是身兼兩大要職,可謂風頭無兩。

大將軍和三公,與尋常官員的不同在於,擁有開府之權,可以按照規製配置屬官和幕僚。

在司空府和大將軍府錄職之人,才是真正掌握實權之人。

張塵自受封大將軍以來,先是率軍征討董卓,回朝之後,又忙於平原之事,以及後來援救北海,一直還未騰出空來,將手下人的官職好好梳理一番。

眾位僚屬儘心竭力,才有了冀州今日的氣象,對於有功之臣,張塵自然也不吝封賞。

按照朝廷體製,大將軍府下,設有長史、司馬、主簿各一人,從事中郎兩人,掾屬二十九人,令史三十一人。

長史、主簿乃文職,主要負責日常行政事務,諸如處理文書、管理府內事務、協調各部工作等,以確保將軍府的正常運轉。

司馬為武職,主兵事,協理軍中諸事,多為武將擔任。

從事中郎則為隨軍參謀,負責參議軍事。

其餘掾屬、令史依其曹屬不同,各有分工,各司其事。

張塵於是委任麾下眾人,以沮授為大將軍府長史,董昭為主簿,麴義為司馬,田豫、楊修為從事中郎。在從事中郎之上,另專設軍師祭酒一人,仍由郭嘉擔任,總攬軍中機要。

由於張塵身兼大將軍和司空兩項要職,也便無需開設兩府,司空府諸事,統歸大將軍府一並管理。但司空府下轄官吏以及曹屬,則是依舊保留。

於是,張塵便以田豐為司空府長史,華歆為司空倉曹掾,又晉方平、蔣奇為典農中郎將,一並催督錢糧事宜。

至於武官,高順、趙雲、張合、徐晃皆為將軍,顏良、文醜、高覽、太史慈等皆為校尉,典韋、周平皆為都尉,其餘將士,各有封賞。

這些將軍、校尉之職,可並非之前的一應雜號,而是真正有兵權在握的。

自此,大將軍府終於開始正常運轉,成為朝廷政權的核心。

而三公之中,除卻司空之外,司徒王允掌管朝廷財權,然董卓當初早已搬空洛陽,如今的國庫,也隻是冀州的府庫而已,司徒一職可謂形同虛設。

至於太尉,本就是有職無權的虛銜而已。

如今,朝廷大小事務,幾乎全由張塵一人做主。舉凡大事,一律先呈大將軍府,再稟天子。

不覺已經過了多日,並州方麵也終於傳來消息。

果然一切皆如張塵計劃那般,細作暗中在韓馥發往匈奴的糧草之中混入大量軍械,糧草行至雁門,雁門太守郭縕例行查驗,登時事發。

郭縕大怒,痛斥韓馥不臣之心,連夜便上了彈劾奏表,快馬加急送往鄴城。

此時,奏表正擺放在張塵的案前。

張塵看著奏表,仿佛看到了並州。

第二天朝會,張塵便當著文武群臣的麵,將奏表遞到了天子麵前。

天子看罷,頓時大驚,道:“韓馥久沐皇恩,先帝念其勤勉,方許州牧之位,不想他竟然勾連外族,倒賣軍械。難道,是想謀反不成嗎!”

“陛下息怒。”張塵道,“韓馥所在之並州,北靠匈奴,西鄰羌族,乃是邊關重鎮,不可不慎之。曆史上,匈奴與我朝屢有摩擦,今南匈奴雖與我朝交好多年,但先帝早有明令,不可資以器械軍備。韓馥這是明知故犯,宜當懲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