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0章 滅董方略,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趙雲領命,隨即退下。

沮授看向張塵,道:“主公將洛陽守軍調走,莫非是想煽動洛陽城中的士族百姓,反了董卓?此計雖妙,可若要成事,需有人登高一呼,如今洛陽城中,儘是阿諛諂媚之徒,誰人可用?”

“有一人,或許可用。”張塵沉吟道,“去,請孟德前來。”

沮授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帶了曹操和陳宮來見。

“子凡賢弟,夤夜召我前來,所為何事啊?可是為破關一事而傷神?”

“孟德兄。”張塵道,“非為破關一事,而為之後。”

“哦?尚未破關,賢弟便已想到破關之後了?”曹操不禁笑道,“看來你已胸有成竹。”

“汜水關一戰,我便已看到軍中並無攻城器械。那日之所以破關,皆因主將華雄戰死,敵軍兵無戰心,將無鬥誌。而虎牢關則不同,呂布雖敗,董卓卻親自坐鎮關上,西涼軍軍心不散,若無攻城利器,隻憑一腔血勇,絕難攻破此關。”

“不錯,賢弟所言甚是啊。”曹操道,“可現如今,軍中並無攻城器械,如之奈何啊?”

“孟德兄勿憂,數日前,我已命人飛馬趕回鄴城,急調攻城器械前來,這幾日便會到了。”張塵道,“器械一到,虎牢關旦夕可破,所以,我便開始尋思之後的安排。今夜,我左思右想,如若虎牢關被我等攻下,那董卓又當如何?”

張塵說罷,看向曹操與陳宮二人。

二人互相對視一眼,不由微微皺眉。

曹操道:“董卓手上,有四十萬大軍,就算丟了虎牢關,損兵折將,其兵力也依然強盛。他必定要收攏兵力,召回澠池人馬,固守洛陽。洛陽為國都,城高牆厚,糧草豐足,遠非汜水、虎牢二關可比。如果他固守不戰,諸侯聯軍恐怕是拖不起的。”

“不然,屬下以為,不會如此。”

一旁的陳宮突然說道。

張塵微微一怔,看向陳宮道:“公台,有何高見?”

陳宮道:“董卓連敗兩陣,士氣已喪,加之他倒行逆施,洛陽城中很多人都反對他,這一點,董卓自己也十分清楚。他根基不穩,絕不敢在此久留,必然要撤軍回歸西涼。西涼是他發跡之地,他在那裡經營數年,根基深厚,隻有在那裡,他才可安心呐。”

曹操聞言,不由一驚:“你是說,他要放棄洛陽,撤兵回西涼去?”

“確切地說,是攜陳留王和百官,遷都!”張塵道,“若我所料不差,他的目的地,定是長安!”

“不錯!”陳宮也附和道,“長安地處關中要地,又曾是國都所在,往西就是西涼一帶,往東則有函穀、武關之險,的確是絕佳的遷都之所!若董卓將陳留王挾持於此,則二帝並存之局依然未解,盟軍所做的一切都將前功儘棄!”

曹操聽罷,登時暴起,喝道:“絕不能讓這奸賊得逞!”

“不單如此,以董卓的暴虐心性,一旦決意遷都,必然要將洛陽城內洗劫一空,宮室、百官、士族、百姓,皆不能免!如此一來,繁華了二百餘年的洛陽城,隻怕是要毀於一旦了!”

“賊子敢爾!”曹操怒道,“子凡,你既已洞悉至此,可有對策?”

張塵說道:“我有一計,可使董卓覆滅,漢室中興。隻是,需要一可信,且德高望重,能做到一呼百應之人。關於此人,我倒是想問問孟德兄,你當日刺董,是個人意願,還是與人合謀?”

“這……”曹操沉吟片刻,道:“實不相瞞,當日我確是與人定下此計。為了刺殺董賊,那人還將家傳寶刀借與我,隻可惜功敗垂成,連寶刀都落入賊手!”

“孟德兄說的那人,可是司徒王允,王大人?”

“子凡賢弟怎知?”曹操聞言,不禁大驚:“不錯,正是王司徒。”

張塵微微皺眉,問道:“孟德兄覺得,此人如何?”

曹操道:“王司徒誌慮忠純,忠心漢室,自不用說。”

張塵道:“天子在鄴,百官棄洛陽而赴鄴城者甚眾,王司徒既忠心漢室,為何不往鄴城朝拜天子,反而繼續委身於董卓麾下?”

“子凡賢弟有所不知。王司徒此舉,正是大義所在。”

“哦?此話怎講?”

曹操道:“百官棄洛陽而赴鄴城,忠心自是可嘉,可國賊不除,天下何安?王司徒甘願留下,甚至不惜背負附逆之罵名,一是為了伺機而起,誅除國賊,二也是為了陳留王的安危。其拳拳之心,可昭日月,操可以性命擔保,王司徒對漢室絕無二心!”

張塵聽罷,心中暗暗思索。

照這麼說,這個王允,倒還真是個忠臣。

書上的王允,張塵對他並不十分認同,他雖然以“連環計”除了董卓,卻在後來對西涼眾將的態度上犯了大錯,以致於原本可以轉危為安的漢室再度陷入危機之中。

不過,這隻是他能力不濟,與忠心無關。

當下,張塵言道:“既然孟德兄如此說,不知可否代我傳信一封?如今,正是滅董的良機,王司徒既有報國之心,此時正當行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