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3章 號召諸侯,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太後怒罵董卓,一旁的劉辯卻是恍恍惚惚,隻道:“母後,怎麼辦?我們是不是回不了洛陽了?”

何太後眼見兒子竟如此慌亂,又想到那日劉協的沉著冷靜,心中也不由多了幾分失望。

可劉辯終究是她的兒子,她也隻得道:“辯兒勿憂,董卓立劉協,名不正言不順,必不得人心。你乃先帝嫡長子,繼位名正言順,隻有你方可繼承大統。”

張塵也道:“太後所言不錯,臣必誓死擁護陛下!”

何太後雖然這麼說,可眼下也沒什麼主意,隻得看向張塵,道:“張卿,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張塵道:“陛下,太後,自古‘天無二日,國無二君’,董卓行此大逆之事,必須討伐。正如太後所言,陛下乃先帝嫡長子,繼位名正言順,天下人莫不知也。臣請陛下明發旨意,命臣率軍討逆,臣定誅除叛逆,使大漢江山歸於正統!”

“有卿如此,大漢無憂啊!”何太後聞聽此言,心中大喜,但忽而想到什麼,又皺了皺眉道:“可是,離宮之時,玉璽未曾帶出,沒有玉璽,陛下如何下旨?”

張塵微微一笑,隨即又從懷中取出一個絹帛包裹之物,呈遞上去。

何太後打開一看,頓時大驚。

正是傳國玉璽!

“張卿,這……你是從何得到?”

張塵早已想好說辭,當下言道:“啟稟太後,天下忠義之士甚眾。這是宮中的一名宮人,當日怕兵變損傷玉璽,便一早藏了起來。後來董卓入宮,遍尋不到,又行此大逆之事。那宮人實在看不過,便趁夜攜玉璽逃離皇宮,前日才將這玉璽送到臣的府上。”

何太後聽罷,當即感歎:“真是忠義之人啊!此人現在何處,哀家要重重賞她!”

張塵當即麵露哀傷之色,道:“她一連奔走多日,又在途中不慎墜馬,卻仍堅持將玉璽送來。她到得臣府上時,已是奄奄一息,將玉璽交與臣後便死了。”

“真忠義之士也!”何太後道,“傳旨,厚葬此人,還要重賞其家眷。”

“太後放心,臣已辦妥了。”張塵道,“陛下,太後,如今玉璽複歸,這正說明陛下才是天命所歸,請陛下明發聖旨,臣即刻進兵討賊!”

“好!”何太道:“張卿,哀家即刻叫陛下擬旨,封你為大將軍,領軍出征,討伐董賊!”

“臣遵旨!”

張塵急忙下拜,旋即又道:“陛下,太後,臣還想再請兩道旨意。”

何太後問道:“張卿欲請何旨?”

張塵道:“其一,請陛下明發聖旨,差人傳至洛陽,申斥陳留王,旨意中念及兄弟手足之情,令其懸崖勒馬,早日退位。”

劉辯聞言,不禁踟躕道:“張卿,此必是董卓逼迫,絕非皇弟本意。”

“臣自知曉。”張塵道,“此旨意雖是傳與陳留王,但實則是申斥董卓,揭示其不臣之心,更是給天下人看的。要讓世人知道,陛下尚在,國無二君!如此,董卓必儘失人心,失道寡助,焉有不敗之理?”

“不錯,張卿所言,甚為有理。”何太後點點頭,道:“那另一道旨意又是什麼?”

張塵道:“其二,董賊雖失人心,但仍然勢大,故請陛下再降一道聖旨,詔令四方諸侯會盟,共討董賊。若有不奉詔者,即為董賊附逆,也當一並討之!”

“準奏!”何太後當即說道,“哀家即著人擬旨,聖旨即刻下達。”

張塵當即拜謝,告退出宮。一回府,便召集一眾文臣武將商議。

張塵對眾人言道:“董卓妄行篡逆之事,必引眾怒。”

言罷,張塵即令差人取來紙筆,親自揮毫,書寫檄文一篇。

“漢冀州牧,前將軍,博陵亭侯張塵,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妄行篡逆,令天存二日,國現二主!昭昭罪行,亙古未有!今奉天子聖諭,興王者之師,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各鎮諸公,皆漢室股肱之臣,旨到之日,當儘起王師,遵旨奉行,扶持王室,拯救黎民。還海內清晏,皇權正統!”

張塵一氣嗬成,落筆成風,一篇檄文寫成,眾人視之,無不感歎。

沮授撫須笑道:“主公之檄文,果然磅礴大氣,必令天下諸侯同仇敵愾!”

張塵看向田豐,道:“元皓,將此檄文謄抄數份,與聖旨一同發往各州郡,令各鎮諸侯,速速發兵助我!”

田豐恭敬道:“屬下領命。”

田豫不禁憂心道:“主公,漢室已難承其重,諸侯之中,各懷心思。倘若無人響應,我軍豈不要獨自麵對西涼四十萬大軍?”

“國讓,你放心,絕無此種可能!”張塵斬釘截鐵地道,“漢室衰頹不假,但氣數未儘,世人心向漢者,絕不在少數。何況,如今有玉璽在手,當今聖上才是天命所歸的正統皇權。董卓另立陳留王,名不正言不順,必敗也!我料,不出數日,定有漢臣前來鄴城,朝見天子!”

張塵說罷,又令諸將回營,各自整軍,準備不日出征事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