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章 三大方略,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棠梨煮雨,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張塵對秦羅萱交代了幾句,見她一一記下,便放下心來,又命人去庫房取了些珍寶珠玉等物,交給她一並帶去。

與張讓、趙忠那等貪婪之人謀劃,怎能不備足“禮數”?

要不是這個時代還沒出現銀票,金銀攜帶不便,張塵就直接送錢了。

畢竟,什麼都沒有真金白銀來得實在。

哼!不著急,等到時候,吃了我的都得給我吐出來!

秦、蘇二人告退離去,張塵又叫人喚來趙雲,命他挑選二十名親衛,喬裝成商旅,護送秦羅萱進京。

趙雲武藝高強,人也機敏,有他隨行護送,張塵自是放心。

安排完這些事情,張塵也開始準備下一步的計劃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算是亂世到來之前難得的平靜,張塵打算大力發展軍政民生,為將來亂世爭雄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首先便是民生。

冀州本是富庶之州,物富民豐。曆史上,曹操擊破袁紹後也曾說過,“攬冀州戶籍,可得甲兵三十萬,故為大州也”。

奈何,冀州受黃巾荼毒甚重,元氣大傷。但如今,黃巾、黑山皆已誅滅,內憂不再,接下來,隻要著重安撫民生,吸納流民,必能恢複往昔之昌盛。

想到這些,張塵急召田豐、沮授、董昭三人,計議安民之策。

幾人經半日商討,最終商定了三大方略。

其一,為安民。

春耕已至,即令各郡縣安置流民,拓地開荒,複建村落。

去年他在廣平施行此令時,春耕已過去大半,又有盜匪山賊滋擾,成效不顯,如今可大不相同了。

盜匪之患已平,百姓能安心過好日子了。

冀州流民甚眾,若是安置得當,人口起碼能增加三成。過得數年,坐擁百萬人口亦非不可能。

其二,為屯墾。

如今相對太平,並無戰事,張塵便想起三國史上,曹操曾命於禁率軍中老弱屯墾,以充軍備。果然不出數年,倉廩豐實,糧草足備。

冀州經多年戰亂,無主之地甚多,就算號召流民開荒,一時也難以儘數複耕。田地拋荒,實屬可惜,倒不如趁著此時天下太平,開設軍屯。

但此事有利也有弊,軍士若常年屯墾,疏於訓練,不免喪了銳氣,失了鋒芒。

曆史上,於禁不就是如此?常年屯墾,磨滅了為將的膽氣,樊城一戰,被關羽生擒後,竟然乞降。

因此,張塵也是思慮良久,終於決定,與第三條方略並舉施行。

這第三,便是整軍。

經癭陶、隆堯一戰,新納降卒四萬餘眾,如今的冀州已有可戰之兵十二萬人,這還不算趙郡國和甘陵國兩處的兵馬。

這樣的軍力,放在眼下已是不凡,可真要到了爭雄天下之時,那還遠遠不夠。

征兵擴軍、厲兵秣馬,是接下來這幾年他要重點關注的事情。

張塵打算,從這十二萬部眾之中,再精選十萬精銳作為冀州軍主力,其餘兩萬疲弱之兵則用以開墾軍屯,至於負責軍屯事宜的主將,張塵心中也有了人選。

日後要競逐天下,不能把那些能征善戰的將軍都養成農夫,隻好選一個才能有限,但又沉穩乾練,可堪大任之人。

方平,便是最佳人選。

此人並非曆史名將,當初張塵手下人才寥寥,也是看中他有幾個不錯的詞條,這才收入麾下。

但他的才能與其他人相比,終究還是差上一大截。

不過方平自打歸順以來,一向忠心耿耿,執掌縣事也遊刃有餘,這一點,倒是令張塵十分滿意。

有道是“物儘其用,人儘其才”,既然方平的能力水平有限,倒不如發掘一些其他的優點。

方略既定,便即施行。

張塵於是令田豐草擬兩道詔令。

第一道,發往各郡縣,令各地方官員安置流民,拓地開荒,勸課農桑、水利諸要。

第二道,罷方平“偏將軍”職,設“典農都尉”一職委任,令其主管在冀州各郡開設軍屯事宜。

除此之外,令諸將加緊操練人馬,令天工府打造軍械,以強軍力。

最後,張塵單獨留下了沮授,秘密交代了一件事。

訓練細作!

沮授聽後,倒並不覺得驚訝。高官府內訓練細作眼線,本就是司空見慣之事,將來兩軍交戰,安插個臥底密探什麼的,還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這種事,得秘密行事就是了。

於是,沮授當即應下,著手準備去了。

時間就這樣悄悄流逝……

一個月後,秦羅萱自洛陽折返,還帶回了一個小太監。

這小太監名叫張遠,二十出頭,生得白白淨淨,但眉眼間卻總透著一股狡黠,看起來頗有幾分精明。

那人一見張塵,便恭敬見禮,道明身份。

原來,他竟是張讓收的乾兒子,現為黃門侍郎!

這個張讓,自己不能人道,卻也想擺個當爹的譜!

看意思,張讓這是派他來和自己談條件來了。

既然如此,張塵也不遮掩,開門見山地道:“本官所求,已在信中言明,想必張常侍已經與大人說起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三國:掠奪詞條,從商賈到帝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