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9章 這特麼才叫國之棟梁(第二更),自古紅樓出才子,晴了,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399章

“半個時辰就想把這堵石牆弄垮?不過,就憑這點人手,還有這些器械想要把這玩意給弄垮,怕是有點難,彆說半個時辰,就算是給他們一天他們也做不到。”

王洋看著那些為了砸牆而忙得熱火朝天的大宋禁軍拆遷隊小聲地說到。

不是自己鄙視他們,而是這堵石牆,實在是很難被毀壞掉,畢竟這玩意哪怕屬於鋼筋混泥土的弱化版,可好歹也屬於是極難拆毀的玩意。

就算是後世的拆遷隊,想要拆遷類似於水泥石柱,水泥構架的時候,非得動用那些大型拆卸機械不可,不然想要靠人工去拆,怕是十天半個月也難以乾掉一根三尺見方的水泥巨柱。

何況這不是柱,而是特麼的厚度達到了一米的水泥牆,就算是采用了內燃機的大型機械,怕是也得費儘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這結實敦厚的牆給拆掉。

看到王洋如此輕鬆的在那裡跟陳安道談笑風聲,絲毫不在意那些累得渾身臭汁的禁軍將士們咬牙切齒的在那裡鼓搗那片石牆。

趙煦也不禁長出了一口氣,心裡邊不禁熱切起來,連特麼的滑不溜手的鵝卵石在使用了水泥之後,幾乎完全的成為一個整體,而且是那麼的堅固耐砸。

怕是用青磚修徹的城牆怕也沒這麼給力,一想到若是大宋在北疆之地的邊境寨堡若都是這樣的堅固。那麼那些什麼西夏、遼國之流,又焉能再有輕易破除大宋邊關寨堡的機會?

嗯,已經又過去了兩刻鐘,那堵牆仍舊堅強的屹立著,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雖然那些禁軍將士們仍舊沒有放棄,可是從那隻被敲砸出來的坑坑窪窪足以看出,哪怕是再多給他們半個時辰怕是這堵石牆也倒不下去。

雖然大家都能夠看得出來,那些禁軍將領們的繼續隻不過是徒勞無功,但是,所有人都還是耐心地等待到了半個時辰結束。

最終,那位方才都赤膊上陣去推撞城車的禁軍正將,此刻也隻能無可奈何的走到了高滔滔跟前繳令。“微臣向娘娘請罪,此石牆實在是太過堅固,除非再予我等一日光景,不然,怕是根本沒辦法將其毀掉。”

高滔滔的目光則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問道。“王卿家,這水泥可有什麼缺陷?能不能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它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倒塌掉?”

“這個,微臣也沒什麼好辦法,隻能繼續用蠻力才能損毀,畢竟這不是泥牆,根本就不怕水,至於火……”王洋也很無奈,後世什麼玩意叫建築垃圾,水泥碴子就是建築垃圾。

“而且,哪怕是被砸毀之後,若是用這些碎料,再摻上調和好的水泥砂漿補上,待其陰乾之後,幾乎可以說是能夠達到完好如初的狀態。”

“……原來如此。”高滔滔點了點頭,不再詢問王洋,而是把目光落在了那位垂頭喪氣的禁軍正將身上。

“李將軍無妨,既然半個時辰不行,那麼你們便繼續想辦法,什麼時候將此牆砸壞推倒,哀家答應你們的重賞就會給你們。諸位卿家,我們走吧。”高滔滔看著那堵雖然傷痕遍布,卻仍舊屹立不倒的牆說道。

好吧,這玩意的確很堅固,但問題是,這裡可是月華門外,與那日華門外一般原本都是空曠的廣場,可是現在這裡聳立了這麼一堵石牆,不把它毀掉,實在是感覺太不和諧,重要的還在於有礙大宋皇家的風水。

留下了那些禁軍將士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當拆遷隊,一乾文武大臣們則隨著高滔滔回到了文德殿內。

大臣們也已然從方才的震撼之中回過了神來,不過每個人看向王洋的目光裡邊,都充滿了或羨慕或妒忌的眼神。

這小子這才多大?先是弄出一個轟動汴梁的元祐印刷術,現如今,雖然元祐印刷術尚未推廣開來。

可是那個皇家商務印書館那種印刷書籍的速度,哪怕是這個皇家商務印書館目前隻承接朝庭的訂單,實在是讓整個汴梁地區的書坊老板們心驚膽戰。

而書商手中的書籍,也已然開始有序的下跌,過去一套需要五貫錢的《論語》,現如今已經都快跌了一貫錢了。

使得那些士子們紛紛點讚,認為這是元祐印刷術的功勞,可他們哪裡想得到,元祐印刷術根本就還沒有流傳開來,若是天子要是宣布公布元祐印刷術的話,也不知道那些過去被人無比珍視的書籍的價格會跌到什麼層麵去。

正是出於對於大宋的印刷行業的保護,再加上王洋的勸說,大宋可以大量的印刷佛經之類的玩意,悄悄賣到那西夏和遼國掙錢,天子這才同意先繼續隱藏元祐印刷術。

且不說元祐印刷術,單隻說這元祐水泥,它的堅固度,其實已經超出了那些曾經上過沙城征戰的老行伍的認知。

認為這種水泥一旦能夠應用到大宋邊地寨堡的修築工作當中,必然會讓大宋的邊寨能夠固若金湯。

而在大宋缺少騎兵的情況下,能夠憑著堅固的城防對敵防禦,原本就是每一位大宋軍方將領最希望見到的。

“這種東西可需要事先煮沸?”

“不需要,隻需要運到施工的地方,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份和砂石、石灰攪拌既可。”

“另外,除了這種水泥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快乾水泥,能夠讓凝固的速度加快差不多一半,最是適合用在緊急修築堆徹的工程上,不過那種水泥的牢固性,要比這種差上一些。”

“你是說,這樣的兩斤水泥才合三文錢?那你修築這段城牆耗費了多少斤?”

“大約也就在三百斤左右吧。算下來,大約九百文。”

“此物難道就沒有什麼缺點嗎?”

“有,那就是這元祐水泥不耐潮濕,所以,必須使用油紙袋包裝運輸,用完之後,袋口最好緊係,不使空氣中的水份進入。不然,很容易乾結在一起,一如一塊完全的石頭。”

“北方一向苦寒,那個地方,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太過潮濕。”一位曾經在北疆呆過的武將說道。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其在使用之時,需要摻水和泥,所以不能在天氣過於寒冷結冰之時使用。因為那樣一來,水份會析出,無法與這元祐水泥充份混合,慢慢凝固。”

“這倒是個麻煩……”

“這有什麼,北邊再冷,也就三四個月的時間才會結冰,隻要不對著寒冬之期開工就完事了。”

一位接一位的大臣提出問題,而王洋則一一應對,絲毫沒有半點的慌亂。趙煦很滿意,聽著王洋與那些熟悉軍略的將軍們之間的問答,心裡邊甭提有多開心。

人材啊,這特麼才叫人材,國之棟梁,國之乾才。看看人家文采菲然,做出來的那篇《少年中國論》,不知道被多少年輕人拿來作為標榜自我的人生格言。

至於武……唔,堂堂的武狀元都生生讓這位文狀元給乾趴下,足見其本事果然很文武,很雙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靈異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