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雲到來,領先四十年,巫山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爸!”楊援朝終於忍不住了,撲在老人懷裡哭了出來。
老爺子瘦削的臉上,肌肉也微微抽動,輕輕拍打著幼子的後背:“援朝,對了,現在我們得叫你楊副書記了。看到爸爸怎麼哭了?這是高興的事情啊。”
我們的楊副書記就這麼趴著,眼睛看到老父親斑白的雙鬢,很不好意思。
老人都七十多歲了,楊援朝比父親要高一些。這麼重的身體就像小時候吊在父親身上一樣,老爺子連眉頭都沒皺,隻是微笑著打量幼子。
“你黑了,瘦了。”楊雲老人捋了捋兒子頭上沾著的青色稻草葉。
“嘿嘿!”楊援朝使勁拍打著自己的胸膛:“爸你咋不說我壯了?家裡都還好吧?一直都想回去看看媽和你,哥哥姐姐們一晃也有十多年沒見麵了。”
“大家都很好!”冉應懷端過來一把椅子,老人坐下:“我們一直關注著你在這邊的點點滴滴。老趙說了你的情況,這邊的同誌經常在彙報的。”
“哈哈,爸,你在說笑話。”楊援朝自己扯過一條板凳:“小小的巫縣,上麵會注意這裡?”
“怎麼不注意?”老爺子摸著自己的胡茬:“巫縣,是我國現代改革的發源地。”
老人拍拍大腿:“不好意思,先入席吧,彆把飯菜都等涼了。”
冉應懷從老爺子金門就在不停打量,結果,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他悄聲問道:“楊副書記,你老家哪兒的?”
楊援朝正在和跟著的警衛說著話呢:“王哥、李哥,不好意思,剛才忙著和爸說話,忘了跟你們打聲招呼了。”
兩個人都四十多歲,叫王哥的微微一笑,露出潔白的牙齒:“沒事兒,人之常情。”
姓李的隻是淡淡點頭,反正楊家人都熟悉他的性格了,也並不在意。
老爺子直接走到主位上坐下,他代替兒子回答:“楊副書記老家在江淮省,現在歸申江市管了。有什麼問題嗎?”
冉應懷還是有些懷疑:“您長得和一位中、央首長特像,和你們一個姓,就是楊雲同誌。”
“是嗎?”老人故作驚奇:“人們都這麼說。援朝,你去把外麵的兩個小家夥叫進來一起吃飯。這麼大太陽,怪熱的。”
楊雲同誌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
楊雲同誌是以太祖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偉人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成員。
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楊雲同誌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立下不朽的功勳,在國內外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得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原本的時空裡,改革開放以後繼續擔任黨內重要職務。
楊雲,素有共和國“掌櫃”之讚譽。作為黨和國家的經濟先驅,楊雲一路篳路藍縷,從起步到再出發,遂有中國財經工作後來的一路凱歌。
令人想不到的是,“大掌櫃”的一生積餘隻有不足兩萬元的稿費。
他給家人定下了“三不準”:不準搭乘他的車、不準接觸他看的文件、不準隨便進出他的辦公室。楊雲特彆交代,孩子上下學不許搞接送,要讓他們從小就像一般人家的子女一樣學習和生活。
農村人是淳樸的,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傻。看到楊雲隨身帶著四個人,誰都不會當他是普通人。
這個時候的農村,還沒有萬元戶的說法。無疑,走在其他農民前麵發家致富的能人庹躍進、李光榮、馬飛江,帶有農民式的狡猾。
他們在向楊援朝彙報的時候,腰杆挺得筆直,說話一板一眼。
他們仨知道不僅是在向楊援朝彙報,更是在隨身帶著警衛員的楊雲彙報。
冉應懷的一兒一女,端著飯碗藏在廚房。
楊雲隻聽,不發表任何意見。看到老兒子說話做事兒有條有理,老人很是欣慰。
楊副書記掏出隨身的記事本,把冉應懷和三位種地能手的需求都寫了下來。
“放心吧,同誌們。”楊援朝夾了一塊燉得爛熟的肘子肉給父親:“我回去後,就會讓農業局的同誌看看,你們的問題儘量在本縣之內解決。要是巫縣解決不了,那就彙報到地委。”
“是彙報給巫主任嗎?”冉應懷。
老爺子看到冉應懷的表現,不由自主說了一句:“冉書記是個農村好乾部。”
就這一句話,讓冉應懷受益無窮,從此平步青雲。
楊老走後不就,他就被提拔為公社副書記,然後是書記,區長,縣委副書記。上升勢頭強勁。
退休時,當時的省委委員冉應懷說過一句話:“要不是楊雲同誌一句話,我還在農村。”
楊援朝以為父親還要說話,結果老人什麼都沒說。“對,就是巫主任。”他對冉應懷說:“不過,現在沒有主任這個稱謂了,應該叫巫書記。”
“你說的是巫立行同誌吧?”楊老眉頭一皺問自己的老兒子。
“爸,你也曉得巫書記?”楊援朝嘿嘿笑著:“要不是有巫書記當年的庇護,說不定你都沒這個兒子了。”
四個農民心裡一片火熱,想不到帶著警衛的大官也曉得巫書記。
大家在談論的巫立行,正在從億縣到巫縣的公路上。
抱著悶聲大發財的宗旨,這兩年億縣地區的形式喜人。工業農業,一年不知翻了多少翻。
十年浩劫以及以前留下來的數據,簡直就是一團糟。那種畝產幾十萬斤的數據,讓大家壓根兒都不清楚,那些年億縣地區的gdp究竟怎麼樣。
無論如何,農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這就是好現象。
“小饒啊,”巫立行在車上打了個盹兒,醒了。
他問身邊的秘書饒勇國:“這段時間,不斷有兄弟縣市,想找我們億縣地區要人,不知道你想到哪兒?”
“書記,我還想跟著你學東西。”饒勇國心裡一絲惶恐,難道書記討厭自己了?
“還是下去吧,”巫立行看著窗外飛馳的樹影:“實踐出真知,你始終在我身邊做秘書,一是屈才,二是得不到真正的鍛煉。”
“書記,我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栽培,”饒秘書這才知道巫書記不是嫌棄自己:“您說到哪兒,我就到哪兒,絕無二話。”
“目前,有三個地方,都有合適你的位置。”巫立行淡淡地描述:“一個是五糧地區下麵的古淩縣,要一個管黨群抓經濟的副書記;第二個地方,是貢自地區的自流區,需要一個主管經濟的副區長;最後一個是蓉城市的華成區,找主抓工業的副區長。”
楊德誌和柳興元互換,不僅僅是因為柳老頭扶持了巫立行。
最主要是柳興元在任上,做事情縮手縮腳,說得好聽一些,叫穩重。
而中南半島的局勢,要是依著楊德誌的性子,說不定帶著軍隊,一窩蜂就把整個地盤給打下來。那樣的後果,中國目前承受不起。
楊德誌到了巴蜀,大刀闊斧地推行經濟改革。
既然億縣地區的經驗這麼好,為什麼不整個省都搞呢?
當然,楊老將軍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
所有報刊和其他新聞上,見不到改革的隻言片語。不過,經濟改革已經在巴山蜀水轟轟烈烈展開,億縣地區的人,成了香餑餑,每一個地區都爭相向這裡要人。
一時間,億縣地區的領導班子都走了一大半,連羅登福都調到山城市做副市長去了。
巫立行的位置,非常敏感。
楊老將軍隻有在每次開會過後言語上的撫慰,他可不敢在這個時期,貿然把巫立行提拔起來。到時候,他楊德誌不僅成為頑固派的活靶子,還會把巫立行也帶到風浪中心。
現階段,要是有外地區或者外縣的朋友相互見麵,第一句話不是“你吃了嗎”,而是“你們那裡土地分了嗎”、“國營企業是不是到了工人手裡”之類的問候。
“書記,跟著您確實學到不少東西。”饒勇國苦笑:“您說的這三個地方,我是一無所知。您覺得我應該到哪兒,我聽您的。”
巫立行若有所思,他扭過頭,這是饒勇國記憶裡第一次對他這麼嚴肅:“勇國,你的學習勁頭有餘,魄力不足。這方麵,今後必須加強。”
“所以,我給你挑選的都是副職。”巫立行審視著這個陪伴自己快三年的秘書:“即便是副職,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你自己拿主意。他們找我們地區要人,我們的人過去是什麼呀?是專家。假如你去了事事還要請示彙報的,那會讓人懷疑我們地區的改革是否有水分。”
“書記,您放心。”一股豪情在饒勇國的心裡油然而生:“我絕不給你丟臉。”
“古淩那邊,最容易出成績。”巫立行給他分析:“據我了解,五糧地區,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你去了之後,著重就把包產到戶落實下去,縣裡的酒廠,創出品牌。”
“貢自地區,他們的特產就是食鹽的開采,讓這一塊規範起來。”
“蓉城市,是我們的省會城市。工業上,要進行徹底的改革改製。”
饒勇國心裡尋思了一下,工業在億縣地區都是薄弱環節。當然,現在日化、白酒等工業公司正在蓬勃發展。不管怎麼樣,自己在工業這一塊就是短板。
“書記,我去古淩!”饒勇國目光堅定。
巫立行沒有說話,隻是拍了拍他的手,示意讓他放心。
“報國,你呢?”巫立行看著前麵的司機後腦勺。
“書記,我哪兒也不去,就跟著您開車!”齊報國頭也不回,甕聲甕氣地回答。
巫立行搖頭苦笑:“你愛人的工作還順利吧?”
“挺好的,書記。”齊報國憨厚地笑笑:“誰不知道我是您的司機呀?在醫院裡大家對她都很好。”
他媳婦兒鐘興彩,是億縣地區衛校畢業的。
在一次獨自開車的途中,小齊把她母親給撞了。
當時,巫立行根本就不曉得這件事兒。
齊報國每天都到醫院去探望,博得了姑娘的芳心和家人的好感。
結婚前夕,才曉得是給巫書記開車。她家人原以為說的地委小車班的司機,就是普通的一名駕駛員呢。對這個老實的女婿就更滿意了。
而巫立行親臨婚禮現場,更是讓鐘興彩家人興奮不已。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鐘家人的工作好像受到不少照顧。
對這些事情,巫立行心知肚明。人情這張網,在任何地方都是免不了的。隻要她家人有那個能力,升升職坐坐辦公室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大陸炎黃,目前是鐘曉發在掌舵。當然,港島公司派了副手輔助。
陳雙樹沒有回來,他還想在港島那邊多學一點東西。
自己家的公司,要在巫縣開業,鐘曉發邀請巫立行去剪彩。
好久沒回巫縣了,巫立行想在家裡住一宿,明天早上剪彩,再回億縣。
農民的積極性高漲,農忙時種田,農閒時修路。從億縣到巫縣的路,就是巫山看到了也會驚歎不已。這條路,比原本時空,到了二十一世紀的那條公路路況還要好。
下午三點多,巫立行等人才回到家裡的老房子。
張德春家人在這裡留了一個人專門看護,是他的二弟張德和,目前也在大陸炎黃上班,每天下班後都要把院子拾掇一番。
巫立行到家的時候,張德和還沒下班。
“立誠嗎?”他拿起了電話:“我是巫立行,在家裡。”
不到十分鐘,巫立誠就過來了。近水樓台先得月,炎黃食府在這裡也有分店,哥兒倆自然是在食府裡叫的飯菜。
小縣城本來就沒有秘密。
巫立行回家的消息,不到十分鐘,傳遍了整個縣城。
“立誠啊,你想不想挪挪地方?”巫立行夾了一塊毛肚在嘴裡。
“巫書記,你這回了老家就躲起來不對呀!”楊援朝的聲音傳了進來。
“援朝啊!”哥倆放下筷子,迎出門去。
看到走在前頭的老人,巫立行不敢置信地叫了一聲:“楊副總、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