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 東南亞華人的血淚史,領先四十年,巫山哥,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遲到原因:我早就寫好了一章,但不敢發了。個人的觀點還是不要寫,特殊時期的思考,我自己都覺得看上去那一章特那啥。一般的都要審,何況那麼激進,不說了,開始碼字。這裡的好多資料,我看到了,哭了,心裡難受。真想在現實中,能像主角一樣馳騁。)

就在京師眾人議論的時候,巫山已經帶著大家來到花城軍區司令部。

謔,這架勢,哪像是歡迎幾個旅級乾部。當然,榮福生老爺子不算,他是回京述職的。

也不曉得徐世友這老爺子咋想的,一條十多米的橫幅,上麵寫著“熱烈歡迎統一祖國的英雄回家”,幾乎花城軍區司令部所有的達官顯貴都在歡迎人群之中。巫山等人,手都握得酸了。想不到,田光華也在人群之中。二人見麵,會心一笑,一切儘在不言中。

人流漸漸散去,巫山一行被迎到會議室裡。

“徐伯伯,你這是整得哪一出啊?”巫山壓低聲音。

這老頭摘下軍帽,好像頭發也在笑:“小山,你不知道啊。解放台島,我這裡隻是派出偏師,由肖軍那小子帶部隊過去。老頭子心裡不舒服啊,這麼好的機會,讓老軍、老薛他們把肉和骨頭都分光了,老子就喝了點兒湯。嘿嘿,怎麼著,大功臣都回我這裡了。”

那猥瑣的眼神,讓巫山都感到好笑:“馬上去開一中全會,就去狠狠地抽那些人的臉。奶奶的,有些人嘲笑我,說上麵認為我有勇無謀,不讓我去,心裡堵得慌。這下,渾身都舒坦了。”

巫山臉上變得凝重:“老爺子,京師不讓你去,肯定不是你說的那個原因。”

“你是說?”徐世友的手指向東南方向指了指:“我也這麼想,那邊太不安分了。安南人和蘇聯越走越近,在金蘭灣建立海軍基地。安南人對真臘的進攻,根本就對我國的職責置若罔聞。我早就發現,這些矬子,不斷向我國邊境地區增兵。”

“不然你以為我回來乾嘛?”巫山一個白眼丟過去:“隻要是軍人,都想打戰。但是,目前我的目標不在安南。繞道他們背後先去捅一刀!”

“哈哈,你這小子合我胃口。”老爺子隻是愣神了一刹那,聲音變得大了起來:“我已經申請了一個混成旅的編製。對了,以前留在我這裡的你曾經的連隊,都進入這個部隊了。”

“你的山地師呢?”巫山有些懷疑,山地師是不是被抽空了。

“哼!”老徐頭氣不打一處來:“沒有張屠戶,不吃帶毛豬?小子,我國軍隊,離開誰都一樣轉動。老子把那些人又編到你的部隊裡,是讓你更快融入和掌握部隊。”

混編旅的架構,最終定下來了。旅長巫山,政委張好古,參謀長高紅權,副政委刀超仁,副參謀長譚晶。巫山早就得知,譚晶和刀超仁在機場爭奪戰中,傷亡很大。要不是張好古在前麵頂著,第一個挨批的就是這對難兄難弟了。

這時候的巫山,早就離開部隊,進入到東南亞了。

回顧曆史,東南亞華人的命運是一部血跡斑斑的曆史,華人遭到屠殺似乎是東南亞的曆史傳統。可惡的是,華人每次遭到屠殺,當時的中國政府的漠然態度似乎也是傳統。

曆史上早在唐代就有中國人到南洋去謀生,不過人數還是很到,從明朝中期開始,大量中國僑民到東南亞區謀生。華人憑借自己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迅速成為當地的富有階層。然而自明朝中後期西方人到達東南亞之後,華人就麵臨當地土著的仇視和西方殖民者的殘酷鎮壓。

公元1603年,呂宋華人遭到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及其土著幫凶的第一次大屠殺,3萬華人死於非命,無數財產被搶劫、被掠奪。

1639年,第二次大屠殺發生,致使呂宋島華僑基本上絕滅,全菲遇難華僑共達22000一24000人。“有幾條河裡的水被屍體汙染得不能食用達6個月之久,(馬尼拉)周圍許多裡格以內,河裡的魚是吃人肉長肥了的,所以人們連魚也不能吃”。

1662年,第三次大屠殺發生,據推測被殺害的華僑不下25000人。一個西方曆史學家說:“西班牙人的原來意圖是要殺儘每一個中國人的。但後來考慮到缺乏商販和手藝人的不便,便放棄了這個意圖。實際上是出於有此必要,而卻以(西班牙王)的名義慈悲地宣稱赦免一切放下武器的人。”

1762年,西班牙人對華僑實行第四次大屠殺,遇難華僑近20000人。西班牙殖民者發布命令“殺掉所能找到的一切中國人”,宣告所有華僑都是西班牙的叛徒,在什麼地方發現,就在什麼地方絞死。於是西班牙殖民者四處搜捕,形成一個“駭人聽聞的屠殺高潮”。

第一次屠殺發生後,當時的FJ巡撫對皇帝上書時居然還譴責所有被殺的華人都是愧對祖墳的逆子,不值得陛下關心。

西班牙人在呂宋屠殺華人,荷蘭殖民者在爪哇(今後就用這稱呼)也乾著同樣的事。

第一次大規模屠殺發生在1740年7月,當時正值滿清所謂的“康乾盛世”之時。爪哇的荷蘭當局下令,凡屬可疑的華人,不管有無身份證,都先行拘押。

幾天後,巴達維亞盛傳許多華人在押解途中慘遭殺害,屍體拋到海中。華人憤慨之餘,人心惶惶,許多人逃出城外遁入山林。荷蘭人懼怕華人起來造反,決定清除和追殺城裡城外的所有華人。

華人不得不以木棍、鋤頭反抗。10月9日,殖民者借口搜查私藏軍器挨家挨戶屠殺華人,華人區20多處起火,大部分建築物化為灰燼。殖民當局還煽動一些愚鈍無知的土人攻擊華人,答應每砍一個華人的頭,獎賞銀錢若乾。

結果,全巴達維亞的華人,除少數依附當局者外,差不多無人幸免,被打死、燒死、吊死或溺死的共有1萬多人。流經巴達維亞的一條名叫紅溪的河流,終於被華人的鮮血染紅了,史稱“紅溪慘案”。

自1962年天竺國會通過決議,宣布中國為“敵國”。中國天竺關係趨於惡化,1962年10月的一場中國天竺邊界之爭,使兩國關係滑入底穀。天竺政府開始製造一係列惡劣的排華事件,瘋狂迫害華人華僑。

天竺當局捏造各種罪名,誣蔑華僑從事間諜活動,采取高壓手段強迫華僑反對自己的祖國.甚至肆意逮捕華僑華人,把他們關進西部荒漠的集中營,獄中的幾十位難僑婦女,更遭受著天竺官員和警察的獸性蹂躪,人身安全和人格得不到絲毫保障。還特地通過了針對華人的“加強監視外僑法案”,擠壓華僑的生存空間,致使大批華人被迫返回祖國或移居他國。

1967年撣國出現6月27日―6月28日排華殺掠事件。對於撣國華僑來說是一場大浩劫。多少人傾家蕩產,多少人遷徙流離。事件發生後,各地暴徒蠢蠢欲動,乘機再大肆洗劫一番。中撣國邦交,由此處於低潮。當時僑團及師生集會,提出這樣的口號“頭可斷,血可流,太祖思想不可丟”,一時聲勢浩大,卻血流成河。

發生在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衝突事件”。這次暴動實際上是一場有策劃性的政變,以達至推翻當時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的結論。

解密文件顯示,“雖然還不清楚,5月13日晚的柔佛人遊行集會多大程度上是由巫統的一些主要領袖組織的,但是我們肯定當晚的遊行獲得警方發給準證。有證據顯示,當天成群結隊的柔佛人從較遠的地區來到吉隆坡,他們有的持有武器。在白天形勢漸趨緊張,到了晚上就發生了柔佛人及華人之間的暴力衝突。到了第二天黎明時分,市中心以及東北方市郊就有很多死者了。許多房屋和車輛也被燒。”

現在,當你問柔佛人關於513事件時,他們會說:“華人砍柔佛人;反對黨暴亂。”但是當你問華人的時候:“柔佛人砍華人,他們排華。”

1969年5月26日的《曼穀世界報》也認為:“排外現象,90%的傷亡人士都是華人,證明柔佛人暴民實在太激烈,而明顯是有目標的、被指示的。”

紅色高棉統治真臘隻有三年多的時間,但是華人人口下降了三分之二,死了三分之二。紅色高棉屠殺華人,不光是屠殺所謂的富有的華人,甚至連僑共也殺。什麼是僑共呢?就是華僑中的共產黨。

1975年紅色高棉時期,商人身份的華人被劃入“資產階級”陣營,宣傳為“有史以來都是吸真臘人的血的資產階級惡魔”,在“紅色恐怖”中,許多華人被處以死刑或苦刑。具體數字,尚在解密之中。

1975年安南統一後開始排華,這是中國擔心的一個問題。剛開始時安南在剛剛統一的南方將比較富有的華人排走,後來連北方的華僑也被排走,中越關係開始惡化。此外,在南中國海上中越之間也有領土糾紛,涉及到南海群島,這也是中越敵對的原因。

在排華浪潮中,華裔政府官員被解職、獨立開業的商人被迫停業,華人學校被關閉。在所謂的戰略要地,華人要接受“忠誠測試”,直至被驅逐。而在南部,大約3萬家華人商店被迫關閉。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華人被迫繳納多達數百萬美元的出境稅,並被趕上破舊的漁船駛向怒海。

暹羅華商是暹羅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地有不少大型企業都是由華商開辦。這些華商早在清朝時就已經來到暹羅謀生,並漸漸溶入當地。然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發生的事,

華商長袖善舞,漸漸把握了暹羅的經濟命脈,使當地開始出現排華情緒。華人為求自保,都主動放棄原來的中國拚音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語文字來當作他們的新姓氏、甚或采用當地原有的姓氏。這運動後來稱之為“改姓名運動”。

從1910年暹羅拉瑪六世登基,到1944年披汶・頌堪軍人政權的垮台,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裡,暹羅統治階級掀起了中國暹羅關係史上的第一次排華浪潮。

可以說拉瑪六世最先拉開了排華運動的序幕,創建君主立憲製的民黨政府,則將排華醜劇推上了舞台。而披汶・頌堪政府則把這出醜劇表演得淋漓儘致。縱觀這期間的排華政策,幾乎都是以”限製華人政治權利、打壓華人經濟、阻止中華文化傳播”為主線,但在具體措施上略有異同。

想到這些,巫山不由得淚光漣漣。

“華人兄弟姐妹們,我來了!”他低低說了一聲,注視著腳下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