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九章 勢均力敵,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一九八零年代,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楊廣囑咐:“目標是讓啟民可汗能立足漠北,可以和達頭可汗僵持,甚至一直僵持下去,卻不可以徹底打敗達頭可汗。”

裴矩點頭,他在一瞬間就想到了這些,隻是啟民可汗是盟友,有些話還是要楊廣自己說才合適。

任務雖然艱巨,但難不住裴矩,隻要目的明確了,就一切都有可為。

裴矩退了,楊廣又找來了魚讚。

就算楊廣已經登基了,魚讚依舊沒有一官半職。

魚讚是楊廣伸進社會最底層的觸手,一旦魚讚加官晉爵進入官僚體係,那他的立場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與楊廣對他的期望背道而馳。

楊廣把百姓當做頭等大事是因為這個江山是他的,他死以後是他兒子的,百姓是他維持王朝的基礎。其他的官僚、門閥能有這種立場嗎?

換個人做皇帝,他們依然可以繼續自己的官僚門閥之路,甚至有的人會巴不得天下大亂,自己才能渾水摸魚。

也許真有人憂國憂民,心係百姓,但楊廣絕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品德上,所以他絕不會改變魚讚的立場。魚讚想在楊廣麵前邀功,關注最底層百姓的疾苦,就是他唯一的途徑。

楊廣離開並州以後,全靠魚讚把握著並州的一切信息。楊廣根本就不需要官麵上的消息,他隻需要知道老百姓的動向,何況魚讚也不是沒有手下混入官府和軍中,隻是沒有達到特彆高的程度。

楊廣吩咐魚讚:“給漢王傳遞一個消息,啟民可汗馬上就要北征,達頭可汗會拋棄漢王,立刻北歸。而且據不完全可靠消息透露,達頭可汗很有可能和大隋達成協議,他們會突襲漢王,用漢王的人頭,換取自己北歸道路的暢通。”

魚讚眼中有驚異,但他隻是迅速躬身低頭,掩蓋眼中的情緒,隻是機械性的稱了聲“是”。

楊廣算是三管齊下,至於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隻能拭目以待。希望不會讓自己太失望,也不枉自己得知漢王勾結突厥人之後,果斷叫停楊素的大軍。要是功敗垂成,自己可就在楊素麵前丟了大人了。

然而,人性的弱點根本不可抗拒,有些計本來並不高明,也未必就不能被識破,可是還是不得不往裡跳。

楊廣在楊素的軍營中並沒有等多久,晉陽的城門就自己打開了。

城內一片大亂,突厥人和漢王的軍隊發生火並。

達頭可汗果然親至,聽聞北方有危險,不得不放棄漢王急著北歸。他向漢王辭行,卻沒想到漢王突然發難。

漢王楊諒當然知道突厥人幫他是不安好心,但他又不能不依賴他們,可也不能不防備。

楊素的威名遠播四海之內,而且大軍來的及時,漢王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已成驚弓之鳥。在楊諒心裡,無論是楊素還是突厥人,都可能是要他命的人,根本就不用人挑撥。

達頭可汗說要馬上北歸,漢王已經確信北方確實出了問題。既然這個消息是真的,那麼他沒功夫再判斷其他,就想當然的認為達頭可汗要他命這個消息也是真的。

先下手為強,漢王果斷偷襲了達頭可汗。

達頭可汗卻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因為他真沒想到漢王敢偷襲他。他可是從頭到尾都沒看的起漢王楊諒,來到並州也是一來就喧賓奪主、趾高氣揚,以為完全拿捏這個年幼的大隋王爺。

突厥人戰鬥力非凡,尤其還是達頭可汗親至,帶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可是漢王本身的實力就不弱,又不講武德,更是以多欺少,達頭可汗陷入絕境。

危機時刻,化身石之軒的裴矩出現,救走了達頭可汗。

可是石之軒也隻救出達頭可汗一人,他帶來的突厥士兵與漢王戰至最後,全軍覆沒,漢王的軍隊也遭受重創。

混亂中,漢王斃命。

楊廣進城時,隻看到弟弟的屍體。

看著弟弟的屍體,楊廣出了一會兒神,隨即大手一揮,把後續事宜全全交給楊素,接管並州。

這邊並州告破,那邊蜀王也屈服了,被秦王帶回京城。

楊廣急匆匆登基後麵臨的兩個藩王叛亂,就這麼兵不血刃的剿滅了。

楊廣雖然談不上誌得意滿、沾沾自喜,但好歹長出了一口氣,有驚無險。

楊廣從來就不是個侃侃而談的人,也從來不顯擺、不炫耀。

但回到大興城,楊廣卻在梵清惠麵前報告了這次平息兩個藩王的過程。

還是梵清惠坐在楊廣對麵,麵前放著一杯清茶,祝玉妍站在梵清惠身後,仿佛是個跟班。

楊廣完全把梵清惠交給祝玉妍,

最後楊廣不置可否地道:“朕的本意其實是不想這麼快就平定兩個藩王之亂,如果他們能堅持的久點兒,聲勢再大點兒,就能吸引更多反對朕的人,尤其是你們慈航靜齋的餘孽,說不定皇兄都會出現。”

說完,楊廣歎了一口氣,不無遺憾地道:“隻是朕繼位太匆忙了,還不夠穩固,沒有這麼多精力浪費在他們身上,也就錯失了一次徹底剿滅所有反叛的機會。”

即便是心如死灰、無喜無悲的梵清惠聽了楊廣的話都忍不住爆粗口,而側立一旁的祝玉妍更是不知該怎麼形容楊廣。那麼高冷的人,怎麼可以這麼賤?

不過看到梵清惠的模樣,祝玉妍心中更是一陣快慰。

成王敗寇,楊廣現在無論說什麼,梵清惠都隻能受著。但從楊廣的話裡,梵清惠聽出了楊廣從來都沒對她放鬆警惕,或者從來都沒覺得自己已經高枕無憂,而是依然在警惕著慈航靜齋的餘孽。

梵清惠一時竟不知自己該希望慈航靜齋的幸存者要不要出頭、要不要救自己了。

梵清惠道:“皇上不用這麼試探貧尼,慈航靜齋已經毀了,也沒人能救出貧尼,慈航靜齋再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

楊廣道:“梵齋主不用謙虛,朕相信慈航靜齋不會因為齋主一人而斷了傳承。慈航靜齋這麼重要且有遠見的門派,怎麼會把傳承寄托在一人身上?”

喜歡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