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二十章 四大聖僧,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一九八零年代,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劍手雖退,四周侍衛手中的箭頭卻依舊映襯在皎潔的月光下閃動懾人的光芒。

四個老和尚心大為震動,看著平平無奇的晉王府竟然有高手隱藏,問題是都不是什麼成名的人物,隻是幾個年輕的太監。

當然,說是高手,也隻是和一般的江湖人相比,在這個年齡段絕對出類拔萃,但放到老和尚麵前卻不夠看。

四個老和尚非是沒有能力快速突進,隻是他們心中也顧忌這裡是晉王府,不敢大開殺戒,甚至不敢出重手傷人,否則這幾個太監不可能完好無損。

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讓人震驚。

當先一名老僧上前一步,雙手合十,口念佛號:“阿彌陀佛,老僧天台宗智慧見過晉王殿下。”

後麵其他三個老和尚也跟著道:“禪宗道信,三論宗嘉祥,華嚴宗帝心見過晉王殿下。”

楊廣沒有露出敬仰或者久仰的笑容,隻是沉聲問道:“你們出入東宮,也可以這麼隨心所欲嗎?”

第一句話就是問罪,完全無視四大聖僧無論是在宗教還是在江湖中的地位。

智慧大師道:“晉王殿下,老僧私闖王府是迫不得已,隻因為為了追捕魔門惡徒邪王石之軒。他為了躲避追捕,逃進了王府,為了王府的安全著想,老僧來不及通稟,請殿下見諒。”

果然是高僧,為你著想還請你見諒,氣度、胸懷不是一般的大。

楊廣卻根本不接他的茬兒,道:“智慧大師,看在天台宗智顗大師與本王師徒一場,你們現在退出去,本王就當這件事沒發生過。”

顧左右而言他,四個老和尚互相對視一眼。

智慧大師道:“殿下恕罪,非是老僧想要無禮,隻是怕殿下及家眷傷在魔門惡徒的手上。石之軒是為了躲避老僧的追捕才潛入王府,王府的任何人有任何閃失,都是老僧的罪過。”

又把王府安危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這種責任感不能不讓人敬佩。

楊廣問道:“你們是要搜查本王的王府?”

四大聖僧自問一生哪怕麵對的是敵人石之軒、祝玉妍之流,都沒誰說話這麼難聽。這個晉王,真的是油鹽不進,還是另有隱情?

智慧大師拱手道:“不敢。”

智慧口稱“不敢”,人卻沒有絲毫要退出去的意思,楊廣心中冷笑,有一股想要親自出手的衝動。

這時,蕭妃抱著女兒,美仙牽著兩個兒子也出來看熱鬨。

闖王府,還鬨得這麼大動靜,這種熱鬨可不常有。

楊廣壓住心中的怒氣,冷冷道:“本王的家眷都在這裡,沒人被害,四位大師可以放心了。”

四大聖僧又是互相對望一眼,這個時候不退出去,似乎真的沒有什麼借口了。

可是被楊廣這麼不客氣地驅趕出去,也不妥,丟人的不隻是自己。

楊廣見四大聖僧還不動,就真的摟不住火了,問道:“四位大師非得搜查本王的王府嗎?”

楊廣第二次說出“搜查晉王府”的話,語氣、態度就已經不是不耐煩了,而是震怒。

四大聖僧卻依舊無動於衷,他們不是舌辯之士,說不出道理不會硬說。石之軒為什麼逃進晉王府,沒有證據的事,他們也不能無端指控晉王勾結石之軒。再說就算晉王勾結石之軒,也輪不到他們說。

隻是就這麼退出去,卻也不可能。不要說一個小小的晉王,就是東宮太子也恫嚇不了他們,今天不搜出石之軒,誓不罷休。

石之軒的可惡非是他出身魔門作惡多端,實際上石之軒沒有什麼惡行公之於世。

隻是石之軒曾先後拜於叁論宗的嘉祥和禪宗道信門下,偷學其技藝。非是一般的武技,天下武技在石之軒眼裡,已經沒有意義。他學的是佛理,更有佛門先進的包裝理念和銷售方式。

一旦石之軒重整魔門,魔門未必沒有超佛門的可能。

要不然說魔門作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替天行道”也一直隻是掛在嘴上,沒見他們動真格的,單說是因為佛門弟子恬淡為上可說不過去。

這回怎麼就不死不休了?

那是因為石之軒動了佛門的根基,我佛如來也不得不動金剛之怒,作獅子吼。

楊廣一步一步走到智慧的身前,冷冷道:“大師是要切斷本王與天台宗的這點緣分嗎?”

之前楊廣雖然不慣著梵清惠,但在江南卻實實在在地扶持佛教,甚至拜在天台宗智顗大師門下。

如果此番回去與佛門交惡,責任全在這四個老和尚身上。

智慧大師心中為難。

智顗大師雖然年齡在智慧大師之下,卻是天台宗的創始人,佛教真正的重量級人物,為楊廣授菩薩戒,世稱智者大師。

智慧大師四人稱四大聖僧其實是江湖稱法,指的是四人武功高強,至於說佛法精深,其實隻是和外人相比。

在真正的佛教內,他們四個充其量就是四個看家護院的武僧,為佛門提供武力保障,佛法在他們之上的不說有的是,但絕不少。

他們在佛教內的地位是遠遠不能和智顗大師比的,智顗大師是開宗立派、名垂史冊的高僧大德,對完善佛教理論體係,推廣佛教有不可磨滅的功德。

這一點連梵清惠也比不了。

粗略來講,智顗大師屬於佛教的研發部門,梵清惠屬於銷售部門,四大聖僧算是保安。

如果產品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家有,你家也有,那麼它的銷量就隻能靠銷售的包裝。所以梵清惠名氣最大,所得實惠也最多。

但佛教很明顯經過千年的發展,結構嚴謹,內容充實,不是那種誰都能來的兩下的東西,那智顗大師就具有不可替代性。即便以梵清惠的地位,也不敢挑戰這種真正的佛教聖僧。

楊廣就是看準這一點,拋開那些花裡胡哨的包裝,直接拿核心技術。他尊重智顗大師,卻對梵清惠這種熱衷權謀的佛門弟子不屑一顧。

智慧大師猶豫間太子和梵清惠也到了。

(本章完)

喜歡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