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年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密謀韓國,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一九八零年代,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項少龍啞然失笑,覺得一個貴女,坐在一個與世隔絕的雅致樓閣內,與一群高高在上、出身顯貴的士大夫高談闊論治國之道,是一件很扯的事。

她雖是越國遺族,但畢竟身價不菲,單看這雅湖小築,就知道她生活奢華,往來也都不是普通人,真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她走進過底層人民的家嗎?了解他們生活的艱苦嗎?更不用說邊塞異族戰鬥的殘酷。

項少龍道:“我隻是剛剛被封為左相,還不曾做出什麼實事,現在講來也不過是空談罷了。”

紀嫣然敏銳地感覺到他這是在諷刺自己耍嘴皮子,頓時心中不悅起來,覺得這項少龍看不起自己。

但紀嫣然的涵養,那還是頂呱呱的,不露聲色,嬌笑道:“總要有想法才能有方向做事吧。強秦也是自商鞅變法以來,逐漸強大,項將軍也推崇以法治國了?”

項少龍並不想與她辯論,自己又不是能言善辯之士,勉強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總要有明確的規則讓人遵守。”

紀嫣然道:“子曰: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以格。”

項少龍根本沒聽懂她的話,但好像是說“德治”的那一套,隻好道:“人人都是聖人,當然不用法律了,可是現實卻並非如此。管子也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今各國征伐不斷,百姓窮苦,連飯都吃不上了,怎麼做聖人,哪個聖人餓著肚子。”

紀嫣然聽出項少龍是略帶調侃的敷衍自己,繼續道:“子曰: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乃為君至道,若上自好刑,人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如何保證當權者不利用刑法欺壓百姓呢?”

項少龍笑道:“子曰:你不要每一句話都說我說的。子都死了幾百年了,我們難道自己沒看法嗎?還做什麼事都先想子是怎麼說的。”

紀嫣然看項少龍懷疑孔子的話,驚問道:“將軍是在懷疑聖人嗎?”

項少龍道:“哪來的聖人。儘信書不如無書。社會一直在發展,治國之道怎麼可能一成不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時移世易,變法宜矣。再說他的話放在當時也未必就一定是對的吧。”

紀嫣然對項少龍的話似董非董,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但用詞新穎。他卻又一再否認聖人之言,簡直把他視為異類,但一句“儘信書不如無書”讓他眼前一亮,這項少龍也讀過《孟子》,這不也是聖人之道嗎?道:“德治之道實行多年,廣被推崇,直到近年法家學說才興起。”

項少龍道:“實行這麼多年,也沒見把天下治理得多好。現在還不是四分五裂,民不聊生。我大秦自商鞅變法以來,以法立國,日漸強大。事實勝於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此言一出,紀嫣然有種茅塞頓開之感。以前與天下名士辯論,雖然精彩,但終究是紙上談兵。看出這項少龍與以往所見的才子不同,他懶於空談,喜歡實際行動。

紀嫣然拜服,道:“嫣然受教了。聽將軍一席話,才發覺以往膚淺了。將軍覺得德治不好,可法製弊病也是可以預見的,上位者弄權,欺壓百姓,將軍對此有什麼看法?”

項少龍一看,這美女還沒完了,嘮上癮了這是,自己都說了要去實踐,想知道怎麼辦就出世去做官,總不能解決問題隻靠想吧,但也不得不繼續說下去,道:“這不是法製的問題,而是法製執行力的問題,如果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法律框架之內,大王犯法也與庶民同罪,是不就沒這些問題了。”

紀嫣然聞言大驚失色,道:“這怎麼可能?君權至上,自古已然。”

項少龍道:“現在不行,不代表未來不行;一百年以後不行,不代表一千年以後也不行。就像我說的,社會在發展,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紀小姐剛出生之時還不是什麼都不會,現在已經是天下聞名的才女了。你、我,還有這社會都在與時俱進。紀小姐如果有興趣,不妨走入貧民家庭,聽聽他們生活的困境,又或去做官,去實際解決他們的問題,一兩家的貧困可以靠慈善救濟,可全天下的貧困如何解決才是上位者該思考的。無論德治還是法製,到最後還是民生問題。”

紀嫣然今日與項少龍一番交談,所受啟發遠勝以往,對項少龍也是刮目相看,道:“得聞將軍的高論,嫣然受益匪淺,有機會還要邀請將軍來我這小築與各位才子論政。”

項少龍也不明白這美女怎麼這麼熱衷於論政,搖搖頭道:“我不是才子,也不會辯論,而且很快就會回大秦了。紀小姐有空不妨去我大秦遊曆一番,看看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與這大魏有何不同。多走走、看看,收獲更大。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我大秦琴太傅與紀小姐齊名,也是個學富五車的才女,如果紀小姐能來,我想琴太傅必會非常高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俠修真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