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西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以工代賑,種冬麥,心死休妻後,我成大奉最強親王,天命西瓜,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涇水鄉。

“世子令!”

“蝗災肆虐,殘害莊稼。”

“涇陽敢有祀蝗神者,貲二甲。”

“殺蝗一斤,抵半斤糧。”

“另募力壯者為工,每日十錢。”

“……”

世子令很快傳遍涇陽。

老農捧著陶碗,熱淚盈眶。

裡麵是黏糊的熱粥。

還有菜葉子、豬肉、豬雜。

他們席地而坐,狼吞虎咽。

寧闕坐在官府大門前。

就這麼靜靜看著。

這年頭的人都很固執。

很多都是死要麵子活受罪。

好比涇水鄉,京師聞名的英雄鄉!

家家戶戶,誰家沒陣亡的將士?

還有很多缺胳膊斷腿的傷卒。

直接給他們錢,他們不會要的。

還認為這是在羞辱他們。

一個個比著誰更狠!

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要死撐著。

最適合他們的,還是以工代賑。

“諸位鄉親們吃飽了沒?”

“飽了,吃飽了。”

“行,那就聽我說兩句。”

寧闕看著他們,輕聲道:“涇陽生了蝗災,諸位日子都不好過。我在涇陽有很多活,需要你們做。每日十錢,管一頓飯。家裡有老娘們的,也能來幫廚。不給工錢,隻管飯。”

“殿下,您已經幫我們很多了。”

“這工錢我們不能要!”

“怎麼,瞧不起我?”寧闕佯怒挑眉,嗬斥道:“在咱們大奉,莊戶給主家乾活那都給錢。你們若是不乾,那我就隻能找彆人來乾了。”

“乾乾乾,我們乾!”

“殿下一句話,我們啥都乾!”

他們紛紛附和答應。

流血不流淚的漢子現在都紅了眼。

寧闕這才一笑。

拍了拍手,站起身來。

“第一件事,修繕寧王府祖宅。”

寧王祖宅就在涇陽。

隻不過,這些年寧闕都在長安。

祖宅內有少許家奴看守。

他的身份地位擺在這。

在很多地方也都有產業。

寧闕站起身來,繼續道:“涇陽好幾條路也爛得不像樣,也要有人修整。涇水常年沒人清理淤泥,容易堵塞。得找人開鑿河渠,將河泥用來堆肥。還有農田,現在都已被焚毀,需要人翻地。”

“啊?”

“這些也算活?”

眾人全都聽懵了。

以工代賑並不特殊。

很多地方都曾用過這招。

但是,乾的活卻有不同。

修屋這種還算常見。

可其他的就不一樣了。

修路修渠,這都是讓徭役乾的。

甚至連翻整農田都算!

這不是給他們送錢嗎?

寧闕則是笑而不語。

以工代賑的工,很重要。

如果用來修宮殿,對百姓並無好處。

或者說,是變相的剝削。

而修路修渠,則能讓百姓受利。

至於翻整農田就更不用說了。

誰家農戶不翻田?

現在,寧闕還給他們錢!

“我問你們,你們種的地是誰的?”

“是寧王府的!”

“這就對了。”

“啊?”

寧闕麵露微笑,“既是寧王府的地,那你們就是在給寧王府乾活,本世子給你們工錢合情合理。”

“可現已入秋,沒到翻地的時候……”

“錯了。”寧闕指向遠處,“我聽工部的官員說,現在可以種植宿麥。所謂宿麥,秋冬種之,經歲乃熟,故雲宿麥,也就是冬小麥。你們現在翻地,種上冬小麥,來年五月份就能成熟。屆時再種上粟米,便可彌補今年的收成。”

“啊,還能過冬?!”

這些農戶都驚了。

甚至懷疑寧闕是否在說笑。

畢竟寧闕高高在上,可不是農戶。

所以,不懂農事也正常。

“你們難道不信世子殿下?”

“我們信,可是……”

“那就照做。”

福伯則是在旁出言敲打。

還敢懷疑殿下?

這些年被殿下打的臉,能從長安排到膠東!

殿下說能,那就肯定能!

要真不能,那便找找自身原因。

“關於冬小麥,會有人教你們。”

“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全民為工。”

“壯漢為工,壯女幫廚。”

“至於稚童便幫著抓蝗蟲。”

“隻要勤快些,肯定能熬過去。”

寧闕繼續安排著。

在大奉可沒有冬小麥這玩意兒。

百姓們都是春耕秋收。

南方地區則可能種兩季稻米。

曆史上,漢武帝開始有了冬小麥。

當時還是董仲舒向上舉薦的。

後來漢武帝予以采納,昭告天下。

各郡遇到天災後,便可搶種冬小麥。

通過此法儘可能地挽回損失。

這讓漢朝大大提升了抗災能力。

恰逢季節合適,他就想到了宿麥。

這些便是他的賑災計劃!

……

農戶們都是實乾派。

喝了寧闕的雞湯,不……是肉粥。

一個個那都是乾勁十足。

一傳十,十傳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心死休妻後,我成大奉最強親王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心死休妻後,我成大奉最強親王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曆史軍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