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47章 文化水土不服,我在非洲當酋長,老楊半仙,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劉秉忠建立了一套極為先進的貨幣體係,這套體係安穩的運行了二十多年,保證了大元的穩步發展。

但是在南宋滅亡後,這套穩定先進的貨幣體係僅用了短短六年就崩了。

至於崩潰的原因簡單來說就是——運氣忒差了!

元十七年南宋滅亡,元十八年範文虎等進攻霓虹國遭遇颶風,全軍十不存一,同年國內發生叛亂派兵鎮壓;元十九年進攻占兵敗,同年發生一次大範圍蝗災兩次叛亂又要救災鎮壓;元二十年經略滇西擊敗緬國但是又發生了兩次叛亂;元二十一年第二次進攻占城再次失敗,同年大都又發生地震,損毀數十萬房屋百姓人心惶惶;元二十二年倒是沒發生什麼兵事,但是發生了‘禪位風波’,就是一名南台禦史讓忽必烈禪位於皇太子孛兒隻斤-真金並且要求南必皇後不得乾政,這個人事情直接導致元朝朝堂大量的文官,皇太子年底的時候病死;元二十三年第三次進攻占城,依然以失敗告終,同年黃河決堤導致十五州縣遭災,黃泛區長達數千裡幾百萬老百姓受災;元二十四年終於征服了安南,但是國內又叛亂,然後蒙古內訌宗王造反,忽必烈禦駕親征遼河會戰,這邊打贏了自己家被燒了——元大都失火剛建成的皇都一把火燒了一大半……

南宋滅亡後僅僅六年,各種天災人禍加各種軍事行動直接導致元朝朝廷徹底沒錢,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貨幣政策,搞出來了個‘至元鈔’。這種‘至元鈔’和原來的‘中統鈔’比例為1:5,而和白銀的比價則是1:2。而白銀和‘中統鈔’的比價則是2:1。

這種不合理的比例也就意味著他們通過一次變鈔,就可以直接掠奪走老百姓手裡八成的財富!

印度這幾年玩的幾次‘廢鈔令’來補充國庫的手法,其實就是七百年前蒙古人玩剩下的東西!

通過這種‘變鈔’手法來搜刮國民的辦法,元朝曆史上一共進行了四次!

四次下來老百姓手裡真的是毛都刮不出來一根了,那不反叛在那裡等死?

這才是大明推翻元朝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大元遇到這些事情是運氣不好,其實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統治者無能。

‘窮兵黷武’一詞用在元朝身上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基本上年年都有戰事!

他們習慣了‘以戰養戰’的生活模式,先後滅了金、西夏、大理、南宋,靠著劫掠搶走了大量的財富,但是後來呢?先不說兩征霓虹三征戰城全部以失敗告終。就包括打下來的安南諸國,那裡除了猴子和大象有什麼讓他們搶的?

每次軍事行動都是虧錢!

那麼變鈔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

元二十五年一年內十幾地爆發大大小小規模不一的起義暴動,又要挨個去鎮壓!好不容易鎮壓下去黃河再次決堤然後又是一些暴動。

元朝曆史基本上就是反叛、鎮壓、反叛、鎮壓這麼反複橫跳。

但是元朝曆史上那麼多反叛還真不是什麼‘恢複漢室’,而是因為活不下去!

蒙古人統治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什麼暴政。

說難聽點兒,就半島北邊那麼嚴格的製度這不也安穩了幾十年?哪怕是‘苦難行軍’時期也沒有跳出來高喊‘反了丫的’。

那麼元朝為什麼這麼多反叛?

蒙古作為遊牧民族真不重視水利,哪怕到了現在也是如此,基本上年年有洪災!在元朝時期當然更不重視水利工程。

龍國的水災多嚴重?

哪怕到了基建這麼發達的今天,龍國依然年年爆發水災給老百姓財產生命帶來危害,更何況水利工程遠遠不如今天的元朝?

那時候真的是年年洪災年年老百姓受災年年暴亂。

剛開始元朝驕兵悍將麵對這些暴亂還可以武力鎮壓,到了後期他們也扛不住了,於是宰相脫脫征召了幾十萬民夫去治理黃河,結果出來了個‘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導致了 席卷全國浩浩蕩蕩的‘紅巾軍起義’宣布了元朝的末日。

元朝不重視興修水利說到底還是因為文化差異。

龍國是標準的‘大河文明’,圍繞著長江、黃河、淮河誕生。而大河文明無法避免的就是水力會不斷地乾涸或者泛濫。所以標準的大河文明都是會全力興修水利的。

而興修水利不是一個小工程,需要把一堆人整合到一起來工作。這就是龍國早早地進入集權社會的原因。

這也是西方曆史一個令人困惑的地方。

現在說世界上有四個大河文明,分彆是‘長江-黃河文明’,底格裡斯河以及幼發拉底河的‘兩河文明’;現在埃及和蘇丹的‘尼羅河文明’以及涵蓋巴基斯坦以及印度的印度河文明,也就是俗稱的‘四大文明古國’。

可是問題是:其餘三個‘文明古國’隻有古埃及完成了集權——起碼西方史學家說他們完成了集權,而且那三個‘文明古國’都沒有治理水利的工程流傳至今。

或者說人家是上帝眷顧的地方——人家的河流每年不乾涸沒水災,君不見古埃及時期的尼羅河每年潮汐都沒有任何變化,所以才能在五千年前就確定了一年是365又四分之一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在非洲當酋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