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3章 基建不行有錢也沒用,我在非洲當酋長,老楊半仙,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蕭鵬道:“印度的高溫超出你的想象。比我們在非洲都熱!你去過我們那裡,哈吉桑在丹卡利亞沙漠,可是最熱的溫度也就是四十出頭,大多數時候溫度都是25度到35度之間,而印度過五十度都正常,上次印度到了52.9度一口氣熱死三千多人,要知道那才是六月,而印度八月才是最高溫時期。”

戴蒙瞪大眼睛:“熱死了那麼多人?”

蕭鵬道:“你在五十多度的高溫下生活能如何?幾十萬人中暑,熱死三十多萬人你覺得很多嗎?他們每年都會熱死很多人。”

戴蒙眨眨眼:“那他們不會吹空調嗎?”

“空調?”蕭鵬搖了搖頭:“印度的空調普及率不到5%,隻有少數有錢人才能承受得起,普通人用個風扇就很不錯了,公共場所也沒有足夠多的空調條件。而且就算是有錢人有了空調也不意味著就可以解決問題——剛才猛子也說了那邊的電力情況了,隔三差五就是大停電,哪天不停電那都是稀罕事。尤其是高溫時期各種故障更多,想要保證電力基本上屬於不可能的事情。富人家確實有空調,但是沒有電有空調那也也是白瞎!這就是發展基建的原因,就算你再有錢,在一個基建不強的地方該吃的苦還是要吃。他們都這樣更何況窮人了,除了往恒河裡跳沒彆的辦法。現在的恒河在這種高溫下就等於是慢火煮大糞。”

關鍵印度每年熱死人都會有麻煩隨之而來。

什麼麻煩呢?

印度那邊的規定是:如果有公務員被熱死那屬於‘工傷’,每人可以拿到十二萬盧比的國家賠償。

換成人民幣多少呢?

一萬!

也就是印度高原駐軍一件外套的價格。

他們的高原駐軍一件外套那麼貴是不是蘊含著什麼高科技?

那可真想多了。

印度隻要牽扯到‘軍工’二字的就沒個便宜的。

不貪不是印度人!

但是就這麼少的賠償金平民也是沒有的。

每年有人熱死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聽了蕭鵬的話戴蒙恍然大悟。

蕭鵬道:“這也就是我們在哈吉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基建的原因。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是基礎設施構建完善。印度還差得遠呢!反正不管怎麼說,經過這個事兒之後猛子聽到‘印度’這倆字就跟被人踩到尾巴似的。”

戴蒙恍然大悟,然後突然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印度是你們的鄰國,印度會遭遇那樣的高溫你們國家就不會呢?哦,我明白了,是不是因為喜馬拉雅山擋住了高溫。”

蕭鵬點點頭:“這話說得沒錯,但是也有不對的地方。”

“哪裡不對?”戴蒙不解。

蕭鵬道:“喜馬拉雅山確實堵住了印度洋暖濕氣流免受高溫侵襲,但是我把話放在這裡,哪怕我們龍國人是生活在印度那樣的環境下,我們也不會過著和印度人同樣的生活。”

戴蒙看著蕭鵬一臉懵:“這話什麼意思?那應該都是同樣的氣候吧。”

蕭鵬搖了搖頭:“你還是不了解我們龍國人。”

看著戴蒙一臉懵的表情,楊猛解釋道:“我們龍國人永遠相信一句話就是:人定勝天。我們龍國土地雖然大,但是這片土地從來都不仁慈,看看我們的曆史,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是我們的祖先改變了這一切!我們從神話故事裡就有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誇父追日等改變通過努力環境的故事。疆區那邊乾旱灌溉困難?我們的老祖宗研究出了坎兒井;戰國時期秦國建了一個鄭國渠有了八百裡秦川;沒有都江堰?那就沒有天府之國!沒有京杭大運河就沒有南北水運路線。”

蕭鵬補充道:“戴蒙,我們國家的黃河中下遊原來那是泛區,每年水災造成無數損失,結果被改造成了中原糧倉;東北地區天氣寒冷曾經是著名的‘北大荒’,現在則成了保證國民糧食安全的‘北大倉’!古時候流放罪犯的雲夢澤現在成了魚米之鄉,全世界隻有我們國家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在沙漠裡植樹!如果沒有三北防護林,先不說沙漠進一步擴張,那時候隨著寒流吹來的可不隻是冷風而是沙塵暴!沒有植樹造林毛烏素沙漠也不會從不毛之地變成塞上江南,沒有南水北調現在整個華北地區還是一片乾旱;為了發展西部,在沙漠裡、在凍土層上修建高鐵……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把話放在這裡,這個星球上所有的國家都是掠奪文明,隻有我們是建設文明,就是通過老祖宗們一代一代的努力才實現了人定勝天!生命有限,建設不止,我們龍國成為基建狂魔不是沒有原因的!這是刻在骨子裡的基因!”

“印度那個地方為什麼人口那麼多?那是天選之地!”蕭鵬道:“水力資源豐富,周圍都是弱雞,國土麵積雖然不大有超過25億畝優質良田,那降雨量讓人眼紅。如果真的認真開發各種基建蓄水工程整個國家都是魚米之鄉;而且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很容易成為歐亞航運樞紐;至於那邊的礦業資源豐富,他們現在過成這樣真的是屬於捧著金飯碗要飯。如果是我們龍國人在那邊生活絕對不會是這個樣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在非洲當酋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