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半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9章 一個又一個回旋鏢,我在非洲當酋長,老楊半仙,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讓西方更難受的第二個‘回旋鏢’是什麼?

1982年的時候,聯合國通過了一部知名度相當高的法律,也就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按照那個法律規定,領土之外的12海裡的海域屬於領海,其它國家船隻未經同意就不能進入,如果隨意進入就等同於侵略!

而領海基線外的200海裡則叫做‘專屬經濟區’,可以根據情況延伸到350海裡。

這個‘專屬經濟區’可以允許船舶‘無害通過’,也就是說像郵輪、商船就可以隨便通過,但是軍艦就不行了,必須要經過相關國家允許才可以通過。

可是為什麼漂亮國卻經常沒有得到龍國的允許軍艦就過南海?

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漂亮國壓根就沒加入《國際海洋法公約》,第二個原因嘛……

又是一個回旋鏢嘛!

事情是這樣滴:《國際海洋法公約》畢竟時間很短,很多國家的領海、專屬經濟區都有重疊的現象,這樣的地方自然存在爭議。

既然有爭議,那對漂亮國來說就等於鑽了空子。

最關鍵的是:漂亮國不加入《海洋法公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隻承認‘三海裡領海’而不承認‘十二海裡領海’。

為什麼他們不承認十二海裡?

首先他們國家瀕臨三大洋,幾乎沒有所謂的領海爭議——誰會吃了熊心豹子膽千裡迢迢的跑到這個星球上最霸道的國家門口爭奪領海權益?

十二海裡和三海裡對它們的區彆並不大。

至於第二個原因嘛……

利益!

世界上很多的重要海洋通道距離都不到12海裡。

比如說地中海入口直布羅陀海峽,最窄的地方隻有7.5海裡,如果按照《海洋法》規定的話,那裡就屬於西班牙和摩洛哥的領海,那樣的話還怎麼通過?

對龍國也是一個道理,龍國的商船太多,如果承認了12海裡的話龍國的商船要過直布羅陀海峽也很麻煩。

再比如說霓虹國鏈接本州島和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

那裡其實很窄,都可以作為內海的,但是為了漂亮國海軍的進出方便,所以霓虹國就按照他們爸爸國的標準設置了三海裡領海。

結果現在龍國和俄羅斯的軍艦也沒事往那跑,站在船上都能看到岸邊有人隨地大小便……

你們的規矩嘛!

當年漂亮國一口咬定三海裡,就是因為冷戰時期就連蘇聯都不敢衝到漂亮國12海裡內!結果現在回旋鏢打自己頭上了——還真有人這麼做了!

這麼做得人當然就是龍國了唄,還真派了軍艦進了漂亮國十二海裡,搞得漂亮國也乾瞪眼!

這就要說一嗓子龍國海軍‘街溜子’銀川艦。

這銀川艦不願意在母港待著,從服役以來就沒閒著。沒事兒就跑去漂亮國西海岸活動,保守估計都跑去三次以上!而另外一個‘街溜子’南京艦也不是個省油的燈,雖然沒往漂亮國走,可是能在沒有補給艦的情況下單艦行駛1.5萬海裡!

現在中東那些‘懂技術的’都盯著它們呢。

這廣告效果杠杠滴!

歸根到底一句話:彆看《海洋法》聽起來高大上,其實就是一筆糊塗賬,基本上對自己有利的方麵就承認,對自己不利的方麵就不承認。

也就是因為這個情況,所以龍國在南海從沒有為難過那些經過南海的商船,哪怕是闖入島礁範圍12海裡的漂亮國的軍艦,也頂多是攔截驅離。

最後蕭鵬做了個總結:“畢竟大家都是受益人,所以互相意思意思就得了。你瞧,龍國從來沒有為難過那些經過南海的商船,哪怕是對闖入島礁範圍十二海裡內的漂亮國軍艦,也頂多就是攔截驅離。畢竟大家都是受益人,所以互相意思意思”

“等一下!”劉穎穎聽到蕭鵬說到這裡後道:“蕭先生,我不是質疑你的說法,可是既然他們連十二海裡線都不承認,怎麼會承認咱們對南海的主權呢?”

蕭鵬笑道:“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個‘回旋鏢’了。也就是咱們說的‘九段線’,而西方國家不敢否認咱們對南海的主權也是因為‘回旋鏢’打他們自己頭上了——這個事情也有先例。”

“也有先例?”

蕭鵬看向羅永強:“強哥,這個事情你應該知道吧?”

羅永強略微思考片刻反問道:“你說的是哈德遜灣吧?”

蕭鵬點頭:“沒錯。就是哈德遜灣!”

羅永強看劉穎穎不解的表情,就給她解釋了一下。

這個哈德遜灣屬於加拿大。

如果按照《海洋法公約》,哈德遜灣的出海口其實遠遠大於12海裡,所以應該屬於是公海,但是加拿大就不願意了,於是就非說那是它們的內海,而給出的理由就是‘自古以來’……

按照西方的說法,這叫做‘曆史性海域’。

蕭鵬笑道:“既然西方都說有‘曆史性海域’了,那麼這個事情就好辦了——南海自古以來也是我們龍國的,所以南海就是我們的曆史性海域。接近兩千年前的東漢時期,楊孚的《異物誌》就記載了南海是屬於我們領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喜歡我在非洲當酋長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我在非洲當酋長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