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13章,穿越:搶了皇位後,我帶大明起飛,佚名,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棣此時心情正好著,心裡又已經沒有其他更多的顧慮,自然而然便來了閒心逸致,目光直奔連載小說區。 看到朱棣這副興趣盎然的樣子。 道衍和尚漫不經心地評價道:“情節跌宕起伏、抓人心魄,思路新奇有趣又通俗易懂,戲說曆史、家國情懷、兒女情仇……的確比絕大多數的話本子有趣。” 朱棣隻當道衍和尚或是研究他的儒釋道,或是沉迷於謀劃他奪位的事情,對這些不感興趣,從前都沒聊起來這個,如今才發現:“道衍師父也看這個?研究還挺深?” 道衍和尚捋了捋自己的胡子。 不以為意地豁然道:“嗬嗬,人又何必給自己那麼多局限和拘泥?當和尚不止能念經,還能鑽研儒學、學習道法,乃至看戲曲、看話本子又有何不可?” “不瞞殿下,貧僧看過的話本子可也不少,什麼《三國誌通俗演義》,什麼官家小姐愛上窮秀才,可賞雅亦可賞俗,才不枉人生來一遭嘛。” 朱棣挑了挑眉,心中覺得也對,道衍和尚這樣的人,最是自由不受束縛,披個袈裟看起來比誰都像和尚,實際上殺人造反挑動天下大亂……啥他都乾;天下各門雜學,他也都懂一些。 正是因為這一點,朱棣造反成功之後,就讓他主持編纂永樂大典去了——簡直專業對口。 “道衍師父還真是行行精通嘛。”朱棣聚精會神地看著手裡的報紙,隨口吐槽道。 “略有涉獵,略有涉獵,嗬嗬。”道衍和尚收好棋盤裡最後一顆棋子,端起茶碗喝了一口,道:“回頭等真回了應天府去,貧僧倒還挺想看看,是誰寫出來的。” 朱棣微微抬眸看了他一眼。 打趣道:“本王到時候找出來給你送去。” …… 話分兩頭。 應天府這邊,開年雖然忙碌,但好在朱允熥從來不至於手腳忙亂,縱然辛苦一些,但計劃之中許多要做的事情,都在一日一日有條不紊地安排了下去: 仍舊被嚴密看守著的煉丹司之內。 眾人各司其職,煉鋼的煉鋼,造刀劍的造刀劍,研究課題的道長、仙師們動不動吵得麵紅耳赤,改良、製造火銃的事情也都一片熱火朝天。 撅了朱元璋的菜園子種下去的紅薯,在馬三寶的主持照料下,藤蔓一天比一天壯碩,葉子一天比一天肥厚,長勢一片欣欣向榮。 至於朝廷這邊。 詹徽、傅友文等人固然對朱允熥莫名其妙地,就把七百萬石的錢糧花出去了心中不滿、痛惜、更覺得完全沒必要。 但正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 更彆提朱允熥這個皇帝就是大明的天,更是說一不二的主兒,私底下或許各自吐槽了許多,但明麵兒上…… 卻是誰都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大意。 畢竟有許多前車之鑒在前。 所有人心裡都已經有了一個共識:當朝的新君,人是真的殺,皮是真的剝!跟前朝先帝一個路子! 所以詹徽心裡再是罵罵咧咧,也是老老實實地把朱允熥提到過的那些,在水利興修、圩田修建……等業務上有過實打實功績的人,都按照吏部人員調動流程,趕緊從安徽、遼東、山東……等地升調過來,在主要負責此事的工部各自安排了合適的職位。 而工部那邊,秦逵早已經成了一個孤臣,而且以他如今對朱允熥的信奉,主打就是一個「不理解,但陛下安排了,咱就按著陛下的要求往死裡乾」的節奏。 人員到位之後,立刻就安排開展黃河的河道維護、疏浚工作,以及京師直隸一帶的圩田修建工作。 至於傅友文這個管錢袋子的…… 嗯……跟詹徽一起罵罵咧咧,但黃河疏浚、圩田修建的費用開支,一樣隻能含淚批出去。 這日。 朱允熥照例在乾清宮批閱每日的奏疏,欲得天下,必承其重,這注定是每日都需要做的事情。 他百無聊賴地打開一道奏疏,目光微微一亮:“這秦逵的辦事效率……可以啊!這麼快就開始準備動工了!這是好事,必須得在夏日來臨之前就辦妥當,不然今年這雨,可擋不住。” 看到事情辦下去,朱允熥一顆心也放下來不少。 提起手邊的朱批禦筆,龍飛鳳舞地寫下:【已閱,朕心甚慰。】以資鼓勵。 馬三寶站在龍書案旁邊,拿著朱砂所製的紅色墨塊在硯台裡研墨,心中卻是有些不敢置信地道: 「陛下這口口聲聲的……眼下這才是正月裡,怎的好似已經知道今年夏天一定會有擋不住的大暴雨一般?」 「連未來會發生什麼都能預料麼?」 馬三寶不敢亂問。 但心裡又忍不住嘀咕,畢竟這話,是從自家主子嘴裡說出來的,主子的話,一向都是再離譜都比真金還真! 正當此時。 大門外響起一陣輕輕的叩門聲音:“啟稟陛下,穎國公回京了,在外求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