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山竹榴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1章 大幅度提升,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一隻山竹榴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明遠點點頭:"不僅如此,''女媧''還能自動標注尺寸、生成工程圖,甚至進行應力分析和流體模擬。"

他敲擊幾下鍵盤,屏幕上的三維模型立即轉換為標準工程圖,各個視圖整齊排列,關鍵尺寸自動標注,甚至包括材料規格和加工要求。這種轉換在傳統製圖中至少需要幾天時間,而現在,隻是幾次鼠標點擊的事。

"我的老天爺啊..."老工程師雙腿發軟,若不是身旁人扶著,幾乎要跪在地上,"這簡直是...神跡..."

李明遠繼續他的演示:"接下來,我演示''女媧''的最強大功能——數控加工路徑生成。"

他點擊了幾個按鈕,屏幕上的模型周圍出現了彩色的線條,代表刀具運動路徑。一連串數字和代碼在右側窗口滾動。

"這些是數控加工指令,可以直接傳輸給改造後的機床,實現自動化精密加工。"李明遠解釋道,"有了這個係統,我們可以將製造精度提高十倍以上,廢品率降低到5%以下。"

"這...這意味著..."一位製造部門的負責人聲音發顫。

"意味著鯤鵬、海鷹和核電站的所有精密零部件,都可以按設計精確製造,不再受限於人工經驗。"李明遠補充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自豪,"製造瓶頸將被徹底打破。"

現場的氣氛變得近乎狂熱。人們交頭接耳,眼中閃爍著難以置信的光芒。有幾位年長的科學家甚至激動得落淚,他們太明白這種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

"李總工,"空軍副司令終於找回自己的聲音,"你是說,有了這套係統,我們可以大規模生產海鷹戰機,而且品質有保證?"

"不僅如此,"李明遠微笑,"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改進設計,測試更多可能性,將性能提升到一個全新水平。"

他又做了一個簡短的演示——在屏幕上,海鷹戰機的完整三維模型逐漸成形,各個係統清晰可見,從機身骨架到發動機內部結構,無一不精確到毫米級。然後,他啟動了一個模擬程序,屏幕上的戰機開始做出各種飛行動作,同時顯示出應力分布和氣流模型。

"這是飛行性能模擬,可以在實際製造前預測各種情況下的表現。"李明遠平靜解釋,仿佛這一切再正常不過,"這樣可以避免許多試飛風險,加速改進迭代。"

一位年輕的飛行力學專家猛地站起來,臉上表情幾近癲狂:"這...這至少是二十年後的技術水平!我們連紙麵計算都需要幾個月,而這...這簡直是..."

話音未落,廠房內爆發出一陣壓抑不住的驚呼和抽氣聲。幾位軍方首長麵麵相覷,眼中既有狂喜,又有深深的不解和一絲警惕——這種技術躍升實在太不尋常,幾乎像是從天而降的奇跡。

廠房內的震驚與狂熱還未平息,李明遠已經走向下一個環節。他輕輕敲擊鍵盤,"女媧"係統迅速生成了一係列加工代碼。

"理論很美好,但大家關心的是實際效果。"李明遠微笑著說,"現在,我要展示如何將設計直接轉化為製造。"

他按下一個按鈕,屏幕上顯示"數據傳輸中..."。與此同時,廠房角落的幕布被工作人員拉開,露出一台與眾不同的機床。那是一台經過徹底改造的精密銑床,外形與傳統設備相似,但增加了許多電子元件和傳感器。最引人注目的是控製台上一個小型顯示屏和數字鍵盤,替代了傳統的手輪和刻度盤。

"這是我們改造的第一台數控機床,代號''伏羲''。"李明遠介紹道,"它與''盤古''計算機和''女媧''係統相連,可以直接執行計算機生成的加工指令。"

一位機械工程專家小心翼翼地走近,繞著機床檢查:"增加了伺服電機和位置傳感器...有閉環反饋控製...但這樣真的能工作嗎?精度能保證?"

李明遠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走到一旁的材料架前,取出一塊約30厘米見方的高強度合金毛坯:"這是海鷹矢量噴口的核心部件,傳統工藝需要五名高級技師合作,耗時三天,廢品率超過60%。現在,請看''伏羲''如何完成這項工作。"

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李明遠將毛坯固定在機床工作台上,然後將一根粗壯的數據線從"盤古"計算機連接到"伏羲"的控製台。幾秒鐘後,控製台上的小屏幕顯示"程序接收完畢,共28,547條指令"。

"各位請後退安全距離,"李明遠提醒道,"雖然''伏羲''有多重安全保護措施,但畢竟是首次公開演示。"

眾人立即後退,形成一個半圓形的觀眾區。李明遠走到控製台前,深吸一口氣,按下了綠色的啟動按鈕。

機床發出低沉的嗡鳴聲,工作台開始精確移動,主軸緩緩下降,切削刀頭接觸到金屬表麵。然後,奇跡出現了——機床完全自主運行,沒有任何人工乾預,刀頭按照預設軌跡精確移動,金屬屑如銀色瀑布般飛濺,毛坯在肉眼可見的速度下逐漸成形。

"老天爺啊..."一位老工程師喃喃自語,"它自己在工作...完全自己在工作..."

與傳統加工不同,"伏羲"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比,沒有絲毫猶豫或停頓。切削深度、進給速度、換刀動作,全部由程序精確控製。最令人震驚的是加工速度——傳統工藝需要不斷停下來測量和調整,而"伏羲"卻連續不斷地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了十倍。

廠房內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這場科技奇跡。許多人下意識地掐自己的手臂,確認不是在做夢。

四十分鐘後,機床主軸停止旋轉,工作台回到初始位置,控製屏幕顯示"程序執行完畢"。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個人為操作,沒有一次手動調整,全部由"盤古"計算機通過"女媧"係統生成的指令自動完成。

喜歡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