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山竹榴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6章 公裡?這不可能!,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一隻山竹榴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諸位,"李明遠平靜地開口,打破了壓抑的氣氛,

"敵人的反擊在意料之中。我們的石墨武器給了他們重創,他們自然會尋找對策。"

"可是,李總工,"一位將領急切地問,"我們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看著之前的勝利成果付諸東流嗎?"

李明遠站起身,走到掛在牆上的地圖前,指著海岸線:"敵軍之所以能不斷騷擾我們後方,根本原因在哪?"

"航母艦隊,"一位將領立即回答,"他們的航母戰鬥群在海上來去自如,我們拿它們沒辦法。"

"沒錯,"李明遠點點頭,"敵人的主力依托航母艦隊,太陽國沿海已成為他們的跳板。如果我們繼續被動防禦,遲早前功儘棄。"

"那怎麼辦?"眾人齊聲問道,"我們沒有海軍,根本無法與敵人的航母抗衡啊!"

李明遠眼中閃過一絲堅定:"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武器,能夠從陸地直接打擊海上目標的武器。"

"陸地打海上?"眾人麵麵相覷,"這...可能嗎?"

李明遠胸有成竹:"不僅可能,而且必須做到。我提議立即啟動一項新的研發計劃,代號''雷擊-1''——專門針對敵艦的新型導彈係統。"

"導彈?"一位老將軍困惑地問,"你是說火箭彈嗎?可我們現有的火箭彈射程最多20公裡,怎麼可能打到幾百公裡外的艦隊?"

李明遠微微一笑:"這不是普通的火箭彈,而是一種全新的武器——反艦導彈,射程可達300公裡,能夠自主尋找目標並精確命中。"

會議室裡一片嘩然。

"300公裡?"

"自主尋找目標?"

"這不可能!"

眾人的反應在李明遠意料之中。

在這個年代,導彈技術尚處於初級階段,大多數火箭武器都是無製導的,射程和精度都極為有限。

"諸位,"李明遠語氣堅定,"不要急著下結論。有了第三代集成電路和''曙光一號''計算機,很多在過去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現在都變得可行了。"

他拿出一疊技術草圖,鋪在桌上:

"這是我初步設計的''雷擊-1''導彈係統方案。

它將采用主動雷達製導,集成電路讓導彈的''大腦''足夠小,可以裝入彈體;

計算速度的提升,使導彈能實時處理複雜的導航和目標信息,自主鎖定高速移動的艦艇。"

將領們湊上前,震驚地看著這些超前的設計圖。

"更重要的是,"李明遠繼續解釋,

"''雷擊-1''將具備低空掠海和變軌突防能力。

導彈會在接近目標前,降低飛行高度,貼著海麵飛行,利用海浪的掩護躲避敵艦雷達。

當接近目標時,還能智能變軌,突破敵艦的防空火力圈。"

一位將領疑惑地問:"這麼複雜的飛行路徑,怎麼控製?"

"集成陀螺儀和慣性導航係統,"李明遠解釋道,

"這些都是得益於微型化的集成電路技術。曙光一號計算機已經完成了上萬次飛行路徑模擬,最優參數我們都已經掌握。"

隨著李明遠詳細解釋,會議室內的氣氛逐漸從憂慮轉為震驚,再到興奮。

"這還不是全部,"李明遠補充道,

"''雷擊-1''還有兩個關鍵特性:一是多彈齊射、蜂群協同。

通過計算機實時模擬作戰環境,我們設計了蜂群協同邏輯,多枚導彈同時從不同角度攻擊目標,敵艦防不勝防。"

"二是模塊化彈頭設計,可根據不同任務裝配高爆彈頭、穿甲彈頭或石墨彈頭,兼具殺傷與電子戰能力。

特彆是石墨彈頭,能讓敵艦的電子設備瞬間癱瘓,就像我們之前對付他們的坦克和飛機一樣。"

會議室裡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李明遠描繪的這種超前武器震撼了。

軍工委主任張部長最先回過神來:

"李總工,這個計劃聽起來很有前景,但時間呢?需要多久才能研製出來?"

李明遠堅定地回答:"三周,最多不超過一個月。"

"一個月?"眾人再次驚呼,"這麼複雜的係統,一個月怎麼可能完成?"

李明遠解釋道:

"我們不是從零開始。第三代集成電路已經成熟,''曙光一號''計算機也已經驗證了關鍵算法。

關鍵的製導係統、發動機和彈體結構,我都已經有了詳細設計。

現在需要的隻是集中人力物力,進行最後的集成和測試。"

張部長沉思片刻,作出了決定:"好,全力支持''雷擊-1''項目。李總工,你需要什麼資源儘管說,國家會優先滿足。"

會議結束後,李明遠立即著手組建"雷擊-1"研發團隊,從全國各地抽調頂尖專家。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個秘密研發基地內燈火通明,科研人員們日夜不停地工作著。李明遠更是廢寢忘食,親自指導每個環節的設計和測試。

"李總工,您該休息了,"一天深夜,助手老劉擔憂地勸道,"您已經連續工作36小時了。"

李明遠揉了揉發紅的眼睛,苦笑道:"哪有時間休息?敵人每多轟炸我們一天,前線戰士就多犧牲一批。時間就是生命啊!"

他拿起一杯濃茶,繼續審閱著導彈製導係統的設計圖紙,時不時在上麵標注修改意見。

這次他沒有等待係統的額外"獎勵",而是憑借自己後世的知識,融合龍國現有的技術能力,一步步推進著這個超前的項目。

實驗室裡,各個小組分工明確,緊密配合:

製導組負責雷達和控製係統,他們將小型化的微型計算機與雷達傳感器完美結合,使導彈能夠自主識彆和鎖定海上目標。

推進組則在改進火箭發動機,提高燃料效率和推力穩定性,確保導彈能夠飛行300公裡的距離。

彈頭組設計了模塊化的彈頭接口,可以根據任務需要快速更換不同類型的彈頭。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模擬測試中心,一台"曙光一號"計算機不斷運行著複雜的飛行路徑和作戰模擬程序,科學家們通過數據分析不斷優化導彈的各項參數。

"看,這是最新的模擬結果,"李明遠指著計算機屏幕向團隊解釋,

喜歡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