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山竹榴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6章 人人都能學會,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一隻山竹榴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照您提供的配方,我們已經完成了小規模測試,效果...令人震驚。"吳哲引領李明遠走向一個密封的展示櫃,裡麵放著幾個金屬容器的殘片。

"這是我們用100克燃料進行的對比測試,"吳哲指著一塊嚴重變形的鋼板,"左邊是傳統炸藥的效果,右邊是雲爆混合物的效果。差距一目了然。"

李明遠檢查了那塊鋼板,滿意地點點頭:"混合物的穩定性如何?有沒有出現意外引燃的情況?"

"完全按照您的預測,隻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引爆,安全性比我們預想的要高很多。"吳哲頓了頓,聲音低了下來,"但是,集束炸彈的子母彈引信...我們遇到了困難。"

李明遠了然地點頭:"小型化是關鍵挑戰。傳統引信體積太大,無法裝入子母彈。"

"沒錯,"吳哲帶著李明遠走向另一個工作台,

"按照您的設計圖,引信需要小到隻有拇指大小,但還要保持足夠的靈敏度和安全性,這在我們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李明遠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盒子,打開後裡麵整齊排列著十幾個微型裝置:

"這是我昨晚親手製作的樣品,基於壓電效應的微型引信,沒有傳統引信的複雜機械結構,但可靠性更高。"

吳哲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個,放在放大鏡下觀察,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這...這也太精巧了!您是怎麼做到的?"

"隻是簡化了設計思路,"李明遠解釋道,

"傳統引信試圖解決太多問題,導致結構複雜化。我的設計專注於核心功能,用最少的部件實現最可靠的觸發機製。"

吳哲放下引信,敬佩地看著李明遠:"李總工,坦白說,軍方最初對這個項目持懷疑態度,認為您的設計過於超前,難以實現。但現在看來,我們的擔憂是多餘的。"

李明遠微微一笑:"技術本身沒有超前或落後之分,關鍵在於如何用現有條件實現設計目標。"

離開武器組時,李明遠被叫去參加一個緊急會議。

會議室裡,除了趙部長和周將軍,還有幾位沒見過的軍方高級將領。

"李總工,"趙部長介紹道,"這幾位是前線指揮部的同誌,專程來了解''神鷹''項目的進展。"

李明遠簡要彙報了各組的工作情況和遇到的技術挑戰,以及他提出的解決方案。

"按照目前進度,我們有信心在三周內完成第一批樣機的製造和地麵測試,一個月內進行首次飛行和武器試驗。"

一位上了年紀的將軍點了點頭:

"李總工,我剛才參觀了各個工作組,不得不說,你們的進展速度令人驚歎。不過,我有一個問題:這種無人機的操控有多複雜?我們的普通士兵能學會嗎?"

李明遠早有準備:"將軍,我特彆設計了簡化的控製係統,隻需三到五天的培訓,普通士兵就能掌握基本操作。當然,熟練操作和戰術應用還需要更長時間的訓練。"

"三到五天?"將軍挑眉,"這麼簡單?"

"是的,"李明遠肯定地說,"控製類似於...呃,類似於開汽車,隻需要掌握幾個基本操作就能駕駛無人機完成簡單任務。複雜的飛行控製都由自動係統完成,操作員隻需關注導航和攻擊決策。"

會議持續了兩小時,軍方代表提出了各種問題,從技術細節到戰術應用,李明遠一一作答。

散會後,趙部長將李明遠留了下來。

"明遠,我必須承認,你再次讓我震驚。"趙部長表情複雜,

"不到一周時間,你已經解決了大部分技術難題,而且還完成了特殊引信的製作...說實話,你是怎麼做到的?"

李明遠笑了笑:"部長,有時候最困難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思維的限製。我隻是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找到了更簡單的解決方案。"

趙部長深深地看了李明遠一眼,似乎想看透這個年輕人的內心:

"好吧,不管你有什麼秘密,隻要能幫助我們國家,我都支持你。現在,回去休息吧,你看起來已經很疲憊了。"

李明遠點點頭,走出會議室。

……

午後的陽光透過工作間的窗戶灑進來,李明遠站在一台奇怪的機器前,周圍圍著控製組的十幾名技術人員,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著那台設備。

這是李明遠花了三天三夜設計出來的"計算機輔助數控係統",雖然看起來像是一堆雜亂的電子元件拚湊在一起,但在李明遠心中,這是改變整個製造流程的關鍵。

"各位,"李明遠輕輕拍了拍機器,"這是我們的''電子大腦'',將徹底改變精密零件的製造方式。"

張教授推了推眼鏡,懷疑地看著那堆設備:

"李總工,恕我直言,您之前提到的自動控製精度能達到0.01毫米,這...在理論上似乎不太可能。"

"不是''似乎'',是''絕對''不可能。"一位年長的技術員搖頭,"手工操作的極限精度是0.05毫米,您說的0.01毫米,除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喜歡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