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山竹榴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電子管生產線,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一隻山竹榴蓮,新筆趣閣),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這種電子管看似簡單,但內部結構精密複雜,"他指著玻璃管內部的金屬構件,

"最關鍵的是陰極、柵極和陽極三部分。陰極加熱後會釋放電子,柵極控製電子流量,陽極收集電子形成電流……"

趙部長瞪大了眼睛,努力跟上李明遠的講解節奏,但聽著聽著,他的眉頭就皺了起來,漸漸地嘴巴也不由自主地張開了。

當李明遠談到電子在真空中的運動軌跡和各種參數時,趙部長已經完全懵了,臉上的表情從困惑變成了徹底的震驚。

"……所以通過控製柵極電壓,我們就能放大微弱信號上千倍,這是電子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李明遠總結道。

趙部長抓了抓頭,仿佛那裡裝的不是腦子而是一鍋粥:

"明遠,等等……這些東西我完全聽不懂。你說這個小玻璃管能放大信號上千倍?你在跟我開玩笑吧?"

李明遠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走到實驗台前,接通了一台裝置。

"這是我們進口的標準電子管,"他指著一個體積明顯更大的玻璃管,"而這是我剛做出來的樣品。"

他將兩個電子管分彆接入測試設備,調整了幾個旋鈕,一係列數據立刻顯示在儀表上。

"看,我做的這個體積隻有進口的一半,但功耗卻低了三分之一,更關鍵的是,經過加速壽命測試,理論壽命是進口產品的兩倍以上。"

趙部長的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大,眼球仿佛要從眼眶裡蹦出來。

幾乎是蹦到了測試台前,鼻子都快貼到儀表上了:"這……這……這不可能!"

他像個第一次見到電燈的孩子一樣,瞪著那兩個電子管,來回比對著。

進口的電子管確實笨重許多,而李明遠做的那個小巧精致,在測試設備上發出穩定的藍光。

"我的老天爺啊!"趙部長拍著大腿喊了起來,聲音大得把門外路過的秘書嚇了一跳,

"你是怎麼做到的?我們連仿製進口的都勉勉強強,你居然做出了比進口的還要好的東西?"

李明遠淡定地解釋:"關鍵在於材料純度和製造工藝。我改進了真空處理方法,優化了電極結構和位置精度,還有……"

"打住打住!"趙部長揮手打斷,"彆再跟我說這些專業術語了,我聽不懂。就告訴我,我們能不能馬上批量生產這個小東西?"

"當然可以,隻要材料到位,一周內就能建立小規模生產線。"李明遠自信地說。

"一周?"趙部長再次瞪大眼睛,"不,太慢了!我馬上打電話,今天,就今天晚上,把你需要的所有材料都調來!多少人力物力你儘管說,保證全力支持!"

還沒等李明遠回答,趙部長已經衝出了實驗室,奔向電話室。

李明遠搖搖頭,嘴角露出一絲無奈的笑容。

……

當晚,李明遠的實驗室燈火通明。

趙部長以軍事緊急任務的名義,從全京城各地調來了一批最優質的原材料和設備。

而李明遠則通宵達旦,詳細設計生產線的每一個環節。

第二天傍晚,在李明遠的指導下,廠裡抽調的技術骨乾和工人們已經組裝好了第一條電子管生產線。

雖然簡陋,但每個環節都按照李明遠的要求嚴格執行。

"啟動玻璃熔爐!"李明遠下令。

熔爐點燃,溫度迅速上升到1500度,玻璃開始變得通紅,如同岩漿一般流動。

經過精確的吹製和塑形,一個個玻璃外殼在工人熟練的手中成型。

另一邊,金屬工序組的工人們正在加工電極。

李明遠親自指導他們如何將金屬絲精確彎曲成特定形狀,如何控製電極之間的間距。

"記住,間距誤差不能超過0.01毫米,否則電子管的性能會大打折扣。"李明遠一遍又一遍地強調。

拚裝、抽真空、封裝、測試……每個環節都在李明遠的親自監督下進行。

當第一批電子管進入最後的測試環節時,整個車間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著測試台。

測試設備發出輕微的嗡鳴聲,一排電子管逐一點亮,發出穩定的藍光。

"成功了!"一名年輕技師忍不住歡呼起來。

就在這時,趙部長推門而入。

他剛從一個緊急會議趕回來,聽說生產線已經開始運行,連夜趕來查看。

當他看到測試台上排列整齊、全部點亮的電子管時,整個人愣在了原地,一動不動,仿佛被施了定身法。

"這……這是我們自己的?"趙部長的聲音有些發抖,"全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

李明遠走到他身邊,輕聲解釋:"是的,這是第一批樣品,共50隻,已經全部通過了基本測試。從明天開始,我們就能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

"小批量是多少?"趙部長還沉浸在震驚中。

"每天100隻,一周內可以達到日產1000隻的水平。"李明遠答道。

趙部長的下巴幾乎要掉到地上:"一天一千隻?!這豈不是意味著我們再也不用為進口電子管發愁了!"

他激動地抓住李明遠的肩膀:"明遠,你再次創造了奇跡!我必須立即向上級彙報這個好消息!"

李明遠微笑著點點頭,但內心卻在思考下一步計劃。

電子管隻是基礎,真正的技術革命在於晶體管——那個將在未來徹底改變電子工業麵貌的小東西。

但他知道,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不能操之過急。

……

消息傳得很快,僅僅兩天後,科學院的代表團就匆匆趕來參觀這條電子管生產線。

代表團由五名資深專家組成,其中領頭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院士,已有七十多歲高齡。

"聽說你們實現了電子管的自主生產?"老院士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問道,語氣中充滿了懷疑,"還說性能超過了進口產品?"

李明遠沒有多言,隻是做了個"請看"的手勢,指向正在運行的生產線。

代表團成員們慢慢走近,觀察著每一個環節。

喜歡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請大家收藏:(www.qidianxin.com)四合院:開局四九,軍工天才全本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遊戲競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